需要(陳言再敘)
作品欣賞
需要
有時候,在朋友圈發文學作品的鏈接,就像是小商販兜售東西,滿大街吆喝。印象中最搞笑的吆喝是:「黃泥巴哦,新鮮的黃泥巴哦,漲的(熱的)黃泥巴哦,走過路過都來看一看哦……」三十多年前,縣城居民燒煤做飯,要用黃泥巴和煤渣加水攪拌成濕漉漉的煤炭巴閉火。大街上時常有漢子挑着黃泥巴沿街叫賣,可是,賣就賣嘛,黃泥巴僅是一種黏土,咋就說是新鮮的,漲的(熱的)了呢?那時,因為需要,購買者並不介意他們那兩句廣而告之的招引或虛張聲勢地吆喝。
如今,日子的確好過了。無論城裡還是鄉下,做飯用天然氣,用電磁爐,又方便,又清潔。廚房裡的先生、小姐、大媽、大爺,常有邊做飯邊聊微信,邊刷視頻,邊玩抖音的。但是文學,日漸從報紙的副刊跌落到在朋友圈、在微信群被兜售的尷尬境地。感覺前幾年,我在微信群、在朋友圈發文學鏈接,跟我更早些年在城裡辦奧數班,去廣告欄、去街頭巷口,甚至電線杆上張貼招生小廣告類似,都在厚着臉皮博取關注,都有一種向路人伸手索取的不自在。
是的,當需要附加一些入侵的性質,比如叫賣吆喝和廣告鏈接,就不是人自主內心的需要了,時常會招人不屑和牴觸。當然,那樣的需要是不平等的,更不是互補互惠的。真正的需要是什麼呢?我在鄉下,突然有了別樣的發現。
今年暑假,我把父母留下的老屋換瓦翻修,無意間種下一小塊空心菜,僅下過一場雨,便碰上了六十年一遇的乾旱。特別是35度以上的高溫持續四十多天,我給空心菜遮陽,澆水,像照顧孩子一樣。每晚地氣下涼,我都會給空心菜逐一澆水,保住它們存活下來,但未見其生長。
直到九月中下旬,秋雨如期而至,一小塊空心菜隨即煥發生機,三五天後,便長勢喜人。那一根根嫩綠上揚的小生命,像一群水塘里嘎嘎而叫的小鴨,快活自在於它們的種群之中。它們享受生命,享受陽光和雨水,享受與主人投桃報李一般的陶醉和滿足,享受蓄勢兩月以來一長而快的樂趣。我去採摘它們,它們嘎嘣一聲叫喚似的,挺樂意地來我手中,聚到菜籃里仍舊一擁而笑。我由此想到「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其實,更多體會是:「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原來所謂的田園樂趣,只是人與草木之間的心靈互通和無聲的交流罷了。我這麼想着,手裡端着的空心菜拌麵,竟有着一股超越舌尖的余香,像一首輕音樂從意念與味覺之間款款而來。
今年9月,因為整合資源,拆點並校,我再次來到太平小學工作。所教學生從上學期的21人變為55 人。我開學的第一課竟有一種莫名的欣喜。我已經好多年沒有面對這麼多學生了,而且還是三年級的學生。他們的瞳孔里總能放射出太多的天真與童趣,以及無盡的幻想。他們會帶給我一個全新的認知世界,我模仿他們的思想層次幼稚地想着,竟然把坐着五十多個孩子的教室當作我暑假裡的小菜園。這五十多棵空心菜是怎麼乖乖地擠到一起的呢?我該怎麼給他們上開學第一課呢?是先澆水,還是先施肥呢?不,我該給他們講交通安全,校園安全,再講如何學習,怎樣與人共處,共同進步。他們那一雙清澈的眼睛,像天空一樣的藍,刺激着我的內心,促使我想點燃他們,點亮他們人生的夢幻。
於是,我給他們介紹我的一個特別優秀的學生,他是銳仕方達公司的創始人--黃小平。他的成功,也許與他讀小學四年級時,碰上我推行輪流班長制有關。那時的他,敢於表現,積極向上,膽大心細,時常主動與老師討論交流。開學一月下來,他從班長預備人選中脫穎而出,順利當上金華小學95級二班的班長,並且一直當到畢業。聽說後來,他創辦銳仕方達獵頭公司,如今公司資產已經上億。同學們聽我這麼一說,個個躍躍欲試,紛紛舉手參加班長競選。
從我特別的開學第一課後,我發現,有一種需要是隱蔽的,發現它是一種快樂,點亮它又是另一種快樂。
就在今年國慶放假期間,我班上有個叫婷婷同學,她是輪流班長預備人選之一。她主動給老師發消息,說她感覺作業少了,早已做完,要我給她布置額外的作業。我尤是驚喜,從教三十年,頭一次遇上要主動加作業的。儘管我教她數學,我還是給她布置抄寫三篇課文,寫五篇日記的作業。她當晚就把額外的作業做完後發圖片給我,還叫我再布置一點。我回復她:寫的作業就不做了,自覺多看些好的課外書,多幫家裡做些家務活吧。她說:好的,OK。
按理,我是她的數學老師,布置額外的語文作業,是有越界之嫌。可是作為班主任,我自然明白:學生要用更高的目標要求自己,是學生難得的需要,能激發學生向上的動機,激勵學生成長,也正是老師的需要。當你擁有一顆教學的素心,簡單得像一棵小草,處在需要陽光和雨水,散發氧氣和清香的境地,無論需要,還是被需要,都會一樣單純而快樂着。 [1]
作者簡介
陳志,筆名陳言再敘,教師,四川省瀘州市作協會員,網絡小說3G書城簽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