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表
需求表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一個科技名詞術語。
語言文字是一個民族文化的結晶。這個民族[1]過去的文化靠着它來流傳,未來的文化也仗着它來推進,從大約是在公元前14世紀,殷商後期的「甲骨文」被認為是「漢字」的第一種形式[2],西周後期,漢字發展演變為大篆,後秦始皇統一中國,中國文字才逐漸走上了發展的道路,直至今天。
目錄
名詞解釋
需求表是表示一種物品價格與需求量之間關係的表格。
需求
需求是指在一定時間內和一定價格條件下,消費者對某種商品或服務願意而且能夠購買的數量。
需求的影響因素
1.消費者的偏好
一般來說,消費者偏好增強,將引起需求增加。
2.消費者的個人收入
消費者收入一般是指一個社會的人均收入。收入的增減是影響需求的重要因素。一般來說,消費者收入增加,將引起需求增加。
3.產品價格
是指某種產品自身的價格,是影響需求最重要的因素。與需求成反方向變化。
4.替代品的價格
替代品是指使用價值相近,可以相互替代來滿足人們同一需要的商品,如煤氣和電力。與商品的需求成同方向變化。
5.互補品的價格
互補品是指使用價值上必須互相補充才能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商品,如汽車和汽油。與商品的需求成反方向變化。
6.預期
如果消費者預期產品價格要上漲,會刺激人們提前購買。
7.其他因素
如商品的品種、質量、廣告宣傳、地理位置、季節、國家政策等。
需求量:是指消費者在一定的時期內和某一價格水平下願意且能夠購買的商品數量。需求量的變動是指在其他條件不變時,由某商品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該商品的需求數量的變動。在幾何圖形中,需求量的變動表現為商品的價格—需求數量組合點沿着一條既定的需求曲線的運動。
商品價格
商品價格是商品價值的貨幣表現。價格的基礎是商品的價值。用貨幣表現商品的價值,是商品的相對價值,即商品的價值同貨幣的價值的對比。因此,就商品和貨幣的價值關係來看,除非二者的價值量發生同方向等比例的變化,否則,二者任何一方的價值變動都會引起商品價格的漲落。價格變動的規律是商品的價格同商品的價值成正比,而與貨幣的價值成反比。在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經濟中,商品價格還受市場供求關係的影響。
影響價格的因素:
價格受供求關係影響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1.價值決定價格。
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商品的價值量越大,價格越高;商品的價值量越小,價格越低。使用價值不能決定商品的價格。
2.供求關係。
供不應求,則價格上漲;供過於求則價格下降。
3.國家的宏觀調控。
國家運用經濟、法律、行政等手段對商品價格進行管理和調控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方面,如國家已制定了《價格法》。對於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商品,則由國家定價,或實行限價,或規定指導價、保護價等,如國家適當提高糧食收購價格,控制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銷售價格的上漲,從而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4.紙幣的發行量。
結合貨幣流通規律,紙幣發行量過大或流通周轉速度加快,引起通貨膨脹,必然引起物價上漲。反之,通貨緊縮引起大範圍的物價下跌。
5.市場競爭影響。
恩格斯說:「只有通過競爭的波動。從而通過商品價格波動,商品生產的價值規律才能得到貫徹。」在市場經濟中,商品的市場價格是在市場競爭中形成的。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競爭表現在:生產同一商品的商品生產者,為使自己的商品占有市場更多的份額,儘量採用先進技術,提高商品質量,創立名牌產品,同時千方百計地降低物耗,縮短個別勞動時間。這樣,該商品生產者就能獲得名牌效應,達到「優質優價」,或以低於市場上同類商品的優惠價格讓利銷售,從而使企業立於不敗之地。同樣,消費者之間的競爭、消費者的購物心理以及購物環境,都會影響商品的價格。如節日前的購物潮、80年代初消費者懼怕漲價的搶購風以及高檔消費場所的物價高於市場同類商品價格等,都是明證。
6.購買力。
市場上存在一種特殊情況:某些商品具有不可再生性和不可重複性。如文物、名人字畫、珍藏郵票之類的物品價格不斷飆升,但它們的價格再高,也不會擴大再生產以增加供應量,能夠抑制它們價格上漲的因素只能是人們的購買力。
7.人們的消費心理。
消費者的心理一般具有習慣性、敏感性、感受性、傾向性,隨眾性、炫耀性、虛榮性、攀比性、盲目性等特徵,商家相應也會順應和利用消費者的特殊心理來定價。
參考文獻
- ↑ 中國專門創製文字的民族:千人從遼東遷徙西北,雄霸三百年,搜狐,2022-08-13
- ↑ 見證殷商歷史 走進中國文字之源,搜狐,202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