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行九华神龙谷(凌代琼)
作品欣赏
雨行九华神龙谷
2022年6月中旬,我们大学新闻班同学7人(4女3男)2部车,从铜陵出发,到九华神龙谷寻觅上香文化。山重水复的气韵与曲径清新的空气,将不经意的我们,随鸟鸣一起,吹进皖南山水一幅又一幅画卷中。30多年重新聚首的同学们,一路上,口含九华神龙之韵,雨煮笑花飞地在陵阳古道上穿越。
雨,这支自然的神笔,以其明亮的羊毫,大写意又小工笔地勾勒着我们眼中随车烟雨飘动的皖南。读着气候语文的大作,闻着点点滴滴又随意响起的雨滴,在 “有灵仙往复”的陵阳古道上,另一种清幽,灵动地随云雨,弹拨出正在探寻上香文化的我们。
雨还如民歌小调在天地间灵动着,并以它神秘的基因,将行驶在皖南陵阳山区我们的情绪,调理得风生水起。我们一行,在无为而化中,悠然地享受着青阳自然与人文乡村的天地之美。人在路上与“目连戏”和“青阳腔”般的流云交流着。隔着历史的车窗,实在听不清自然声音雅调的具体内容,可云朵飘逸,话语承接与山水留白,着墨色彩的深浅与环境背景的对位,以及陵阳山水元素里的田、桥、竹、溪、山峰的呼应与回环,都使我们“新闻眼”的屏上缓缓浮出诗意。
神龙谷,从入口,就藤蔓交错着神秘,充满着原始原生野性的魅惑。走进峡谷,人如入生态完美又段落工整的自然长诗之中。随着脚步的移动,其间细小的变化,又像统一的韵律下自然语词的替换,各有表达。沿着这自然峡谷,自然生长在情节链上的植物与事件,也因果般张力呈现着。行走在全长3公里,景区面积4.87平方公里,九华山范围内生态景观环境最原始,最自然、最幽深的佛教文化大峡谷,不用挥舞着意识的鞭子去追赶什么。千百年来,香客与游客脚步连接的峡谷一段到另一段,都充满着水声变奏的主题。清净、绿涛以及水禅之态,叠映着先前的香客与游客,今天也同样叠映着我们一行的身影。
入朝山古道,路边佛教的人文遗留与史迹,指点迷津般地,向人讲述着时间里的过往。立在入口处的天竺僧人,杯渡禅师的铜像。杯渡禅师不知姓啥,行为举止不拘细节,有着超凡的神力。因他渡河常以木杯作船,所以,人皆称他为杯渡和尚。他是九华山佛教开山始祖。石板路边还有由佛塔变化而来的“如来幢”;与建在路上的“十二大愿亭” 祈福的心愿建筑,都空灵之化与向善感应着,以不同质的元素,在时间的存在里,讲述着昨天的微不足道,而在今天是故事的事件。再向谷深不远处,我就与一棵叫“天眼松”的树木相遇。佛说:这一世所有的相遇,都是上一世的重逢。我读天眼松文字:“佛教眼睛分五种:即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树、石、鬼、怪修炼得神力的反射或折射。较罕见。”眼见这树,心守气穴,意随往来,呼接天根玄关,吸接地根气穴。我与这“天眼松”久久地对视,然后,抱着这棵树,身体吸纳着这树散发出的香气。我突然想,借助这树的“天眼”,通感一下这神龙谷里的神秘。
人是行走的树,树是站立的人。人只有让信、进、念、定、慧在心田牢牢扎下根,才能茁壮成长,也才不会被喜怒哀乐的烦恼风动摇,出生一切善法来。天下多少人想开“天眼”而不能,我今在人生的路上相遇,岂能轻易地错过。传说,人类脑内藏有第三只眼,被称为天眼的松果体,它能看见未来。刚进神龙谷,就被树木通感,如眼前的树一样,把一切意念集中起来,专一安静,入气于丹田,把气息修炼成深、长、细、匀,使意念与呼吸配合得融洽自然,天眼还会不开吗?
我的思维随树根伸展到看不见的地方。而寻寻觅觅的同学们,已在我神凝“天眼松”时,顺道走远。我将目光从外收入玄关之中,就沿着无数人修行的山道,追赶我们同行的队伍去了。眼睛扫描路边的“上善若水”之后,人就如一朵自在的云,飘入天门。
水禅之谷,自古是徽商、赣客朝拜九华的必经之地,千百年来在其惠风的熏染下,形成独具特色的上香古道信仰文化。同时,这里终年云雾缠绕,云移景动,雨量充沛、古木森森,溪水潺潺。峡谷中,有多处阶梯级瀑布一路飞跌而来,号称,九跌十八弯。
沿溪水,上左行,转上山古石阶,林径清幽,浓荫蔽日。道路两旁的枫香树长势茂密,香气扑鼻而来,自在中,走一步有一步的风景,进一步有一步的欢喜。从现在起,是一路溪声相伴,松涛竹音,苍翠遮道。攀之而上,渐入佳境。
作者简介
凌代琼,1997年生,广西桂林阳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