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鲁藏布江源区湿地
雅鲁藏布江源区湿地 |
雅鲁藏布江源区湿地,位于藏南地区,在宽阔河谷、支流谷地、冲洪积扇潜水溢出地带,湿地广布。马泉河流域沼泽、柴曲沼泽、羊八井沼泽、萨河沿岸沼泽、切多沼泽、桑桑沼泽、大竹卡沼泽、羊卓雍错沼泽、堆纳沼泽便是其中的代表。
目录
基本内容
中文名:雅鲁藏布江源区湿地
北纬:29°50′—30°19′
面积:38 700公顷
东经:83°19′—83°58′
马泉河流域沼泽
马泉河为雅鲁藏布江支流。北面为冈底斯山,南面为喜马拉雅山。发源于两侧山地冰川融水形成的众多河流汇入马泉河,致使源头附近的谷平原以及中游形成许多湖泊,在湖群区和沿河漫滩零星发育了沼泽。沼泽的水源补给主要为冰川融水和河水。湖水呈微咸水,水化学类型为碳酸盐型。
本区年平均气温2℃,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9℃,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0℃,多年平均降水量约300毫米左右。土壤为草甸沼泽土,周围沼泽化草甸的土壤为草甸土。
由于沼泽地表过湿或有薄层积水,发育了藏北嵩草—华扁穗草群落,伴生植物有海韭菜、藏北苔草、扁穗草、蕨麻委陵菜、高原毛茛、西藏粉报春、海乳草等。周围为高原草甸或沼泽化草甸植被。沼泽区的鸟类主要有黑颈鹤、斑头雁、棕头鸥、各种野鸭以及鹬类。
沼泽湿地无保护措施。沼泽区主要用于放牧或割草场。
柴曲沼泽
地理
沼泽区位于西藏自治区仲巴县,地处北纬29°50′—30°19′,东经83°19′—83°58′,面积38 700公顷,为藏北嵩草—华扁穗草沼泽。海拔高程4 750米。所在地综合自然区划属青藏高原草原地带(半干旱)雅鲁藏布江区[ⅥC3(1)]。
分布
柴曲沼泽地分布在柴曲河谷中,北面为冈底斯山脉,受现代冰川和常年积雪融水的补给,沿冈底斯山南侧,发育了呈梳状排列的众多河流,这些短小河流注入雅鲁藏布江支流柴曲。谷地的西南侧因处于雨影带,几乎无河流发育。沟谷呈西北—东南走向,地表物质为冰碛物、冰水沉积物和冲、洪积物。柴曲横贯谷地,沿河两岸及山麓冲洪积扇缘多有沼泽湿地断续分布,并堆积了厚达2—5米的泥炭层。根据14C测年和孢粉分析(图6-5),
剖面孢粉图
在2米厚的泥炭层中,深度180—190cm、100—110cm和50—60cm处测得泥炭年龄分别为3 050aB.P.±90aB.P.,1 780aB.P.±85年aB.P.和1 330aB.P.±85aB.P.,说明全新世中期已有沼泽发育至今仍在继续。从孢粉组合特征来看,全新世中期,莎草科花粉含量最高,木本植物花粉含量最低,蕨类孢子以木贼科和水韭菜属为主,反映当时气候冷湿,为莎草科为主的草甸植被景观。晚全新世,木本植物花粉含量出现高峰,其中松属花粉占优势,还有云杉属、冷杉属、桦属、柳属等。莎草科花粉含量降低,同时出现了旱生的麻黄属花粉,说明气候变暖转干,出现了高山灌丛植被景观。近期,松属花粉含量降低,莎草科花粉仍占一定比例,并出现了少量菊科、藜科和毛茛科花粉,反映气候向冷干方向发展。总的来说,全新世中期是本区沼泽发育旺盛时期,晚全新世以来,气候虽然有变干冷的趋势,但在低洼地水源补给稳定的地段沼泽仍在发育。沼泽水源补给主要为洪积扇缘溢出的潜水,其次为冰雪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水质矿化度低,属极软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Ca·Na。水化学特征见表6-40。
水化学特征
沼泽类型 pH
阴阳离子含量 (mg/l)
CO2-3 HCO-3 SO2-4 CL- Ca2+ Mg2+ K++Na+ 离子总量(mg/l) 矿化度(g/l)
扇缘泥炭沼泽 6.5 0.00 164.01 15.00 7.09 37.51 3.59 23.94 251.14 0.25
本区处于青藏高原比较温暖的地区——雅鲁藏布江谷地,年平均气温5—7℃,1月平均气温-10—-12℃,7月平均气温8—13℃;年平均降水量230—300毫米;年平均蒸发量在2 200毫米以上。
土壤主要为泥炭土,一般厚达2米,最厚达5米,其次为泥炭沼泽土。泥炭土养分状况见表6-41。
泥土养分
沼泽类型 pH 有机质(%) 粗灰分(%) 纯灰分(%) 腐殖酸(%)
全 量 (%) 速效性(mg/kg)
氮 磷 钾 氮 磷 钾
扇缘泥炭沼泽 6.7 37.31 62.69 7.69 45.81 1.18 0.14 1.62 1121.3 25.3 139.5
沼泽区的植被主要为藏北嵩草—华扁穗草群落,也有沼泽化草甸和草甸植被。藏北嵩草形成草丘,因水分状况不同,形成点状、垄网状、片状等草丘类型,致使地表具有复杂的水文网。丘上生长以藏北嵩草为主的草甸植物,丘间发育了以华扁穗草为主的沼泽植物。由于底部根系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不可分割的群落整体,覆盖度达90%以上。群落结构明显地分为两层:第一层为丘上生长的植物层,主要为草甸成分,多度不大,有白尖苔草、喜马拉雅嵩草、展苞灯心草、人参果、肉果草等。第二层为丘间生长的植物,主要为沼泽植物成分,有华扁穗草、海乳草、水葫芦苗、花葶驴蹄草等。在地势稍高的地方,则发育了沼泽化草甸或草甸植被。沼泽区的动物主要为鸟类,有黑颈鹤,各种野鸭、斑头雁以及鹭等。
受新构造运动和气候趋干的影响,本区沼泽有自然疏干、面积缩小的趋势,有些沼泽出现草甸化。以藏北嵩草为主的沼泽是当地重要的草场之一,对于解决饲草缺乏,牲畜越冬度春有重要意义。因此,应保护这类沼泽,防止沼泽草甸化,可采取保护水源,恢复植被等措施。
羊八井沼泽
沼泽地位于西藏自治区当雄县的最南部,拉萨市西北90多公里,约为北纬29°05′—30°03′,东经90°04′—90°28′,为藏北嵩草—华扁穗草沼泽和眼子菜沼泽,面积14 400公顷。所在地海拔4 200—4 300米。综合自然区划属青藏高原草原地带(半干旱)雅鲁藏布江区[ⅥC??3(1)]。
羊八井沼泽分布在拉萨河支流堆龙曲上游的山间盆地。堆龙曲发源于堆龙德饮南面海拔5 862米的高山区,向北流经羊八井转向东南注入拉萨河。该盆地为南北向的断陷构造谷,在其边缘多有泉出露,有几平方米的小热泉群,也有7000平方米的羊八井热泉湖,是我国著名的地热田之一。谷盆地内为第四纪陆相沉积。
本区为青藏高原半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6℃左右,≥10℃的天数达100天,多年平均降雨量500毫米左右,干燥度1.7。
北面横亘着念青唐古拉山,南面也有高山分布。
许多河流发源于两侧山地的冰川或常年积雪区,河川径流为沿河两岸沼泽的重要补给水源。其次,在山麓广泛分布的温泉也发育了沼泽。温泉水温高达30—40℃,含盐分较高,水化学类型为Cl—Ca,所以当地人把羊八井的温泉沼泽称为热水沼泽。
土壤主要为腐殖质沼泽土和盐化腐殖质沼泽土,温泉形成的小湖中,有些为腐泥沼泽土。腐殖质沼泽土剖面可分三层:草根层、腐殖质层和潜育层。草根层较薄并微显腐殖质化,腐殖质层较厚。
根据泥炭14C测年和植物残体分析,远在中全新世羊八井附近的冰川湖、牛轭湖和沿河低洼地就广泛发育了沼泽,并有泥炭堆积,平均堆积速率约为1毫米/a,泥炭主要由西藏嵩草、海韭菜、杉叶藻、节杆扁穗草、刚毛荸荠等水生和沼生植物残体组成。到中全新世末,由于地壳剧烈活动,出现了区域性升降差异,山体急剧抬升,盆地相对下沉,致使河流下切,大量泥砂带入沼泽地,泥炭被掩埋,沼泽终止发育,形成许多埋藏泥炭地。晚全新世,高原面抬升至4 000米以上,气候变得干冷,自然景观由原来的山地灌丛草甸演替为山地灌丛草原,沼泽也退化为沼泽化草甸或草甸,只在沿河堤外洼地、山麓地下水溢出带和温泉补给的低洼地继续发育了沼泽。
沿河低洼地和地下水溢出带多发育了藏北嵩草—华扁穗草沼泽,草丛高20—30cm,藏北嵩草形成草丘,丘间为华扁穗草,高5—10cm,群落 覆盖度90%以上。伴生植物有云生毛茛、水葫芦苗、杉叶藻、海乳草、喜马拉雅嵩草、白尖苔草等,盐化腐殖质土沼泽中,尚有细叶西伯利亚蓼等渗入。温泉补给的小湖中,由于水温不同,发育了不同类型的沼泽。根据实地观测,距泉眼2—14米处,水温高达30—40℃,发育了眼子菜沼泽,距泉眼16米处,水温20℃左右,则发育了茨藻沼泽。主要动物为鸭类及各种水禽。
沼泽地无保护措施。有些泥炭地被开采,主要用作民用燃料。该盆地地热资源丰富,目前已部分开发利用。此外,距拉萨市很近,可作为旅游地。
萨河沿岸沼泽
简介
沼泽地位于西藏自治区曲水至墨竹工卡的拉萨河沿岸,约为北纬29°04′—29°48′,东经90°51′—91°40′,面积约2 000公顷,为灯芯草—芦苇沼泽。海拔高程3 680米。所在地综合自然区划属青藏高原草原地带(半干旱)雅鲁藏布江区[ⅥC3(1)]。
河谷两侧为山地,拉萨河由东北向西南流经此区,由于流速缓慢,沿岸多自然堤和交叉的河网,地表为冲积物,沼泽湿地断续发育在滩地及阶地上的洼地。
本区气候寒冷、干燥,1月平均气温0℃左右,7月平均气温17℃,极端最低与最高气温分别为-14℃和31℃;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00—500毫米,大多数降水集中在5—9月,冬天干旱,几乎无降雪;多大风,冬末和春季风暴频繁。河水和潜水为沼泽的主要补给水源,水化学类型为HCO?3—Ca。阶地上泥炭沼泽的水化学特征见表6—43。沼泽区有泥炭土、泥炭沼泽土和腐殖质沼泽土。阶地上洼地多发育泥炭土,沿河滩地后缘多泥炭沼泽土和腐殖质沼泽土。拉萨市西部阶地上的泥炭土剖面特征如下:
水化学特征
沼泽类型
阴阳离子含量 (mg/l)
CO2-3 HCO-3 SO2-4 Cl- Ca2+ Mg2+ K++Na+ 离子总量(mg/l) 矿化度(g/l) pH
泥炭沼泽 0.00 136.78 0.00 8.86 29.61 3.59 16.33 195.1 0.19 6.5
0—20cm 草根层,棕褐色,压出水,多植物活根。
20—58cm 泥炭层,黄褐色,压出水,塑性,不粘手,多芦苇根茎,分解度15%。
58—70cm 泥炭层,褐色,压出水,塑性,粘手,芦苇根茎残体较多,分解度30—50%,向下过渡明显。
70—160cm 潜育层,亚粘土,灰色,含少量细砂和砾石。
160cm以下 砂砾石层,黑色,磨圆度较好。
土壤养分含量
沼泽类型 pH 有机质(%) 粗灰分?(%) 纯灰分(%) 腐殖酸(%)
全 量 (%) 速效性(mg/kg)
氮 磷 钾 氮 磷 钾
阶地泥炭沼泽 7.4 32.55 66.99 12.01 24.58 0.82 0.15 2.07 596.2 15.2 130.5 ?
根据孢粉分析和14C测年,本区沼泽泥炭剖面孢粉组合以草本花粉为主(图6-7),主要为苔草属和芦苇属,木本植物花粉有榆属、忍冬科,剖面植物组合特征与该地现今植被类型相似。深度60—70cm处的泥炭层年龄为205aB.P.±70aB.P.。
拉萨炭孢粉图
泥炭沼泽由于地势低平,地表常年积水,一般水深5—10cm,主要由地表水和潜水补给。土壤底层为河成砾石堆积物,其上为粘土层,地表形成的泥炭厚1米左右。植物群落由小花灯芯草、芦苇、槽杆荸荠组成群落的共建种,伴生植物种类繁多,有双柱头草、长轴嵩草、华扁穗草、绿穗苔草、早熟禾以及西藏粉报春、展苞灯心草、车前、斑唇马先蒿等。沼泽地为黑颈鹤和鸭类的重要越冬地。常见的鸟类有黑颈鹤、班头雁、赤麻鸭、绿头鸭、绿翅鸭、棕头鸥。此外,还有白尾海雕、大白鹭、白额雁、鸢等。
目前,沼泽地无保护措施。在沼泽化草甸和沼泽边缘放牧家畜,采挖泥炭作燃料。
切多沼泽
沼泽地位于西藏自治区昂仁县的切多北部,约为北纬29°34′—29°45′,东经86°08′—86°19′。面积为19 800公顷,为藏北嵩草—华扁穗草沼泽。海拔高程4 800米。所在地综合自然区划属青藏高原草原地带(半干旱)雅鲁藏布江区[ⅥC3(1)]。
切多以北的沼泽区处于冈底斯山脉的沟谷中。发源于海拔6436米的多则布山峰的河流自东向西又转向南在切多附近注入多雄藏布江。河谷中有冰蚀湖,河流穿湖而过,在沿河及湖滨有沼泽湿地发育。地表为第四纪冰水沉积物和冲积物。沼泽水源补给主要为河水和湖水。湖水的水化学类型为HCO?3—Na·Ca。水化学特征见下表6-45。
水化学特征
沼泽类型 pH
阴阳离子含量 (mg/l)
CO2-3 HCO-3 SO2-4 CL- Ca2+Mg2+K++Na+ 离子总量(mg/l) 矿化度(g/l)
湖滨沼泽 7.3 0.00 240.55 46.00 10.64 42.64 7.66 56.12 403.61 0.40
本区地处藏南,由于海拔较高,气候寒冷,年平均气温-2—-3℃,1月平均气温约?-15?℃左右,7月均温约5—7℃;年平均降水量约400毫米左右。土壤主要为腐殖质沼泽土,母质为湖相沉积物。土壤剖面分三层:第一层为草根层,0—10cm,第二层为腐殖质层,10—70cm,暗灰色,pH7.3—7.5,与草根层逐渐过渡,有机质含量与草根层相近,为14.68—?15.45?%,第三层为潜育层,青灰色亚粘土,呈微酸性,有机质含量8.12%。
沼泽植被主要为藏北嵩草—华扁穗草群落,地表有薄层积水或季节性积水,藏北嵩草形成点状草丘,高10—20cm,散布在沼泽中。 丘上除藏北嵩草外,还有其他草甸植物,如虎耳草、白尖苔草、星舌紫菀、西藏粉报春、肉果草等。丘间为沼泽植物,除华扁穗草外,伴生有花葶驴蹄草、杉叶藻、云生毛茛等,覆盖度80%—90%。主要鸟类有黑颈鹤、鸭、雁、鹬等。
沼泽湿地无保护措施。沼泽中植物种类多,草质较好,可作放牧场。
桑桑沼泽
沼泽地分布在西藏自治区昂仁县的桑桑南面,约为北纬29°22′—29°27′,东经86°32′—86°40′。主要为杉叶藻沼泽,面积9 900公顷。海拔高程4 800米。所在地综合自然区划属青藏高原草原地带(半干旱)雅鲁藏布江区[ⅥC3(1)]。
桑桑南部的沼泽地位于冈底斯山脉的沟谷中。雅鲁藏布江的支流多雄藏布江流经谷地,由于河流在谷地频繁摆荡,河曲发育,并留下许多牛轭湖、旧河道,沿河两岸低洼地沼泽化,牛轭湖、旧河道等负地貌在长期的自然演替中,有些也发育成沼泽。地表为冲积和湖积相沉积物。沼泽的水源补给主要为河水。牛轭湖沼泽的水化学类型为HCO?3—Na·Ca。水化学特征见表6-46。
本区地处雅鲁藏布谷地,是高原上较温暖地区,年平均气温0.5—1.0℃,1月平均气温-10—-12℃,7月平均气温11—14℃。年平均降水量约280—350mm。腐泥沼泽土分布在牛轭湖和旧河道中,沿河堤外洼地多发育了草甸沼泽土。腐泥沼泽土母质为湖相粘土,其剖面只有两层:腐泥层厚达160cm,呈黑灰色,向下颜色变浅,160cm以下为青灰带绿色的粉砂含粘土的潜育层,土壤养分状况见表6-47。
沼泽地的植物群落,湖沼中主要为杉叶藻,地表常年积水,深10—20cm,杉叶藻组成建群种,高出水面15cm,覆盖度40%—70%。伴生种很少,往往成纯群落,常见的有水毛茛、梅花藻、眼子菜等。在杉叶藻沼泽外围以及沿河低洼地发育了藏北嵩草—华扁穗草群落,其植物组成和结构特征前已述及,不再赘述。动物主要为鸟类,有黑颈鹤、斑头雁、多种野鸭以及棕头鸥等。
化学特征
沼泽类型 pH
阴阳离子含量 (mg/l)
CO2-3 HCO-3 SO2-4 CL- Ca2+Mg2+K++Na+ 离子总量(mg/l) 矿化度(g/l)
牛轭湖沼泽 7.4 26.89 191.35 15.00 5.32 35.35 11.41 44.19 326.69 0.33
泥土养分
剖面层次 深度(cm) pH 有机质(%)
全 量 (%) 速效性 (mg/kg)
N P K N P K
腐泥层 0—60?60—160 7.4?7.6 11.93?9.30 0.32?0.23 0.13?0.12 2.62?2.31 299.0?297.0 20.3?23.8 138.3122.6
潜育层 160—190 7.9 8.46 0.19 0.13 2.26 191.0 40.9 65.7
湖泡形成的沼泽常年积水,水生生物丰富,腐泥层较厚,且呈微碱性,有条件的地方可辟作养鱼池,发展养殖业。藏北嵩草组成的沼泽,草质好,营养丰富,适宜作放牧场或割草场。
大竹卡沼泽
大竹卡沼泽地地处西藏自治区仁布县境内日喀则以东60公里,约为北纬29°18′—29°24′。面积24 300公顷,为藏北嵩草—苔草沼泽。海拔高程3 600米。所在地综合自然区划属青藏高原草原地带(半干旱)雅鲁藏布江区[ⅥC3(1)]。
沼泽地位于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南面有高山阻隔,地势陡峻,北坡较平缓,发育了众多的河流由北向南注入雅鲁藏布江。由于谷地地势低平,河水流速缓慢,河道摆荡频繁,沿河两岸河漫滩、旧河道,以及低洼地发育了沼泽,在大竹卡附近面积较大,地表为冲积物,沼泽水源补给主要为河水。
土壤主要为草甸沼泽土,其次为沼泽化草甸土。
沼泽植被主要为藏北嵩草—苔草群落。常见的植物有青藏苔草、华扁穗草、斑唇马先蒿、芦苇等,在沼泽边缘或地势稍高处,地表湿润或季节性积水地段则发育了沼泽化草甸。沼泽地区水禽丰富,主要有斑头雁、赤麻鸭、红头潜鸭、凤头潜鸭、棕头鸥、白骨顶、黑水鸡、红脚鹬等,涉禽黑颈鹤数量较多。沼泽地是黑颈鹤和其他水禽的重要越冬地。
沼泽地处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势平坦,气候温和,适宜农作物生长发育,所以在沼泽周围已开垦了大量农田。受人类的频繁活动,加之沼泽湿地区无保护措施,干扰了鸟类的宁静生活,使生存环境遭到威胁。
羊卓雍错沼泽
沼泽地位于西藏自治区浪卡子县境内,约为北纬28°50′—28°59′,东经91°21′—91°28′。为藏北嵩草—苔草沼泽,面积13 500公顷。海拔高程4 442米。该区综合自然区划属青藏高原草原地带(半干旱)雅鲁藏布江区[ⅥC3(1)]。
羊卓雍错湖盆四周为高山环抱,呈西北—东南向,与区域主要构造线方向一致,为一断裂构造湖。整个湖盆由羊卓雍错、沉错、巴纠错组成。历史上曾为一个整体,通过北部的墨曲注入雅鲁藏布江,后因气候变干和周围沟谷洪积作用增强,致使与外界隔绝演变成内陆湖,同时分割成三个互不连通的湖泊,其中羊卓雍错面积最大,达678平方公里。该湖呈不规则形,北面湖岸平直,山坡直插湖面,湖水较深,东、南、西三面湖岸曲折多枝,水深一般为10—20米,最深达59米。在河流入湖口处有大面积冲积,洪积三角洲和扇形地,许多地方有沼泽发育,以浪卡子村附近沼泽面积较大。羊卓雍错四周高山发育有现代冰川,受冰雪融水的补给,周围发育了许多河流,据不完全统计,常年性的河流就有10多条,流域面积3 363平方公里。河流主要靠降雨和冰雪融水补给,其中冰川补给占全年径流量的10%左右,所以,湖及周围的沼泽湿地其水源补给主要为河水和冰雪融水。湖水含盐量为1.78?g/l,属微咸水湖。
本区属青藏高原半湿润气候区,湖区年平均气温2.4℃,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10.9℃,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8.1℃,极端最高气温22.5℃,极端最低气温-25.0℃。多年平均降水量371毫米,最多年为443毫米,最少年为179毫米,降水集中在6—9月,占全年的90%以上。湖区太阳辐射强烈,蒸发强度大,年平均蒸发量为2 105毫米(20cm的蒸发皿),折算成湖面蒸发量为1 200毫米,
每年从湖面蒸发的水量约86亿立方米,来水量几乎等于全年蒸发量,所以多年平均湖水位基本不变,湖水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湖水每年11月中旬封冻,冰厚约0.5米。沼泽区的土壤主要为草甸沼泽土和草甸土,土层较厚,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含水量大。
本区的植被在湖泊浅水带多沉水和挺水植物,如眼子菜属、梅花藻、杉叶藻等;周围是以帕米尔嵩草为优势种的高山草甸;沼泽植物有藏北嵩草、芒尖苔草等。丰富的水生植物为鱼类的生息提供了良好条件,所以湖中盛产高原裸鲤、裂腹鱼、条鳅等。湖区及周围沼泽湿地的鸟类有黑颈鹤、棕头鸥、白骨顶、斑头雁、凤头虎鸟 虎 鸟 、池鹭以及红头潜鸭、凤头潜鸭等。
沼泽湿地目前尚无保护措施。沿湖居民捕鱼、放牧和狩猎为生,其自然资源尚待进一步开发和合理利用。
堆纳沼泽
沼泽地位于西藏自治区亚东县北部的堆纳附近,地理坐标为北纬27°52′—28°19′,东经89°05′—89°31′。面积36 000公顷,为藏北嵩草—华扁穗草沼泽。海拔高程4 430米。所在地综合自然区划属青藏高原常绿阔叶林地带(湿润)喜马拉雅山东段南坡区[ⅥA1(1)]。
堆纳沼泽区分布在山间谷盆地,河流自南向北注入多庆湖。受山地冰川作用,盆地内广泛堆积了第四纪冰川沉积物。冰川融水成为河流的主要水源。沼泽湿地沿河分布,在多庆湖周围也有沼泽化现象。沼泽水源补给主要为河水和冰雪融水。沼泽地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Ca·Na。水化学特征见表6-48。土壤为草甸沼泽土,其养分状况见表6-49。
水化特征
沼泽类型 pH
阴阳离子含量 (mg/l)
CO2-3 HCO-3 SO2-4 CL- Ca2+Mg2+K++Na+ 离子总量(mg/l) 矿化度(g/l)
冰水洼地沼泽 6.0 0.00 210.48 14.00 5.32 51.32 4.79 21.51 307.42 0.31 ?
养分状况
剖面层次 深度(cm) pH 有机质(%)
全 量 (%) 速效性 (mg/kg)
N P K N P K
草根层 0—43 7.9 3.06 0.14 0.10 2.32 152.2 12.4 106.4
潜育层 43—72 7.4 1.10 0.10 0.11 2.67 56.0 8.6 73.4
本区的气候情况,根据沼泽区附近帕里的气象资料,年平均气温为-0.1℃,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13.0℃,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7.4℃;年平均降水量412.7毫米,主要集中在6—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74%;年日照时数为2 607.6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1%;≥?17.0?m/s的大风日数仅有9.6天。
本区沼泽形成时期较晚,根据泥炭层14C测年和饱粉分析,堆纳沼泽形成于晚全新世,从深度80—90cm和50—60cm两处泥炭测得的?14?C年龄分别为13 807±75aB.P.和615aB.P.±70aB.P.。泥炭剖面(100cm)的孢粉组合特征说明(图6-8),泥炭层下部,莎草科含量较低,小灌木中的虎耳草属花粉含量较 高,其次有锦鸡儿属和豆科花粉,草本植物花粉有菊科、报春花科、蒿属等,植物种属丰富,呈现出当时为高山灌丛草原植被景观,气候暖偏干,影响沼泽广泛发育。泥炭层上部,莎草科花粉含量大增,占组合的60%左右,上述小灌木花粉含量减少,植被由灌丛草原逐渐向草甸草原演替,气候向冷干方向发展,对沼泽发育较前期稍有利。
本区沼泽植被主要类型为藏北嵩草—华扁穗草群落。地表过湿,藏北嵩草高20—25cm,形成不同类型的草丘,水分多的地段为点状草丘,彼此孤立,沼泽边缘水分减少,形成垄网状草丘。丘上多草甸成分,如西藏粉报春、虎耳草、星舌紫菀、喜马拉雅嵩草;丘间过湿或季节性积水,有的地段呈沮洳状,多生长沼泽植物,以华扁穗草为主,伴生有杉叶藻、花葶驴蹄草、海乳草等。沼泽中的鸟类有黑颈鹤、多种野鸭、雁及鸥类。
沼泽地无保护措施。由于地处西藏最南端,气候温和,植物生长期长,产草量高,是主要的冬春牧场或割草场。[1]
参考文献
- ↑ 西藏仲巴:雅江源 湿地美搜狐网,2022-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