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花植物
隱花植物,為與顯花植物 相對應的分類群。根據花的有無將植物分為二大類時,一群無花的植物總稱為隱花植物。指無雌蕊和雄蕊分化,不產生種子的植物,包括藻類、菌類、地衣、苔蘚和蕨類植物。
隱花植物為舊用詞。
瑞典的林奈根據雄蕊的有無、數目及着生情況將植物分為24綱,其中1~ 23綱為顯花植物(如一雄蕊綱,二雄蕊綱等)、第24綱為隱花植物。
- 中文名隱花植物外文名cryptogamous plants
- 別 名無花植物
- 特 征沒有花結構
- 學 科植物學
- 繁殖方式孢子繁殖
目錄
釋義
沒有花結構的植物 。為與顯花植物相對應的分類群。指不產生種子而以孢子繁殖的植物。包括藻類、地衣、苔蘚和蕨類植物 。藻類、地衣、苔蘚為無維管植物,蕨類為維管植物;藻類、地衣無胚的形成,被視為低等植物,而苔蘚、蕨類有胚,通常被視為高等植物。
早在1753年林奈在其巨著《植物種志》中就將隱花植物列為一綱,即隱花植物綱,他對該綱特徵的描述中寫道:「隱花植物含有那些將其生殖器官隱蔽過我們的眼睛的植物,而且具有與其他各類植物不同的構造。」通常將隱花植物包括的類群稱做孢子植物,以和開花並產生種子的植物相區別。
繁殖方式
孢子繁殖。隱花植物主要靠孢子來傳宗接代。孢子是像灰塵一般大小的微小粒子,它們被植物大量地釋放出來,藉助風力或水傳播。當一個孢子萌芽生長時,它需要一個水分充足的環境,所以這些以孢子繁育的植物通常生長在潮濕的地方。
代表植物
蕨類植物
為維管束的孢子植物(也稱高等孢子植物),陸生、附生、少為水生,直立或少為纏繞攀援的多年生草本,或間為高大樹形;孢子體(即通常所謂綠色蕨類植物)照例有根、莖、葉的器官分化[松葉蕨(蘭)除外]。
孢子體的形體在近代植物界中最為多種多樣。有大如喬木狀的,也有小僅達1厘米的,但絕大多數為中形多年生草本。孢子體生有多數孢子囊,內生孢子;最原始蕨類植物的孢子囊生於枝之頂端,有些生在特化的葉上或葉片上(囊托)成穗狀或圓錐狀囊序,有的生於孢子葉的邊緣,也有的聚生於枝頂成孢子葉(囊)球,而在絕大多數的種類則以各種形式生於孢子葉的下面,形成所謂孢子囊羣(堆)、或滿布葉之下面。孢子(有n染色體)有同孢和異孢之分:異孢型的,在孢子體(即通常的植物體)上生大小兩種孢子葉:大孢子葉生大孢子囊,內生大孢子;小孢子葉生小孢子囊,內生小孢子。近代絕大多數的蕨類植物都屬於同孢型。孢子成熟後從孢子囊內以特種巧妙的機制(環帶)被散布出來,落地後萌發生長成為原葉體,叫做配子體。配子體的形體甚為簡單,為不分化的葉狀體、塊狀體或分叉的絲狀體等。在同一配子體上產生頸卵器和雄精器(雌雄同體),但在異孢型的蕨類植物,配子體更為簡化而有雌雄性之分(雌雄異體),雄配子體極小,不脫離小孢子壁,雌配子體遠較大,也不脫離大孢子壁。精子憑水為媒介,藉助於本身的纖毛運動,能和卵子行受精作用,產生配偶子,由此生長發育成為綠色孢子體(有2n染色體),也可叫作成長的蕨類植物,在它的葉體上產生孢子囊,內生孢子,孢子落地萌發又發育成原葉體。這樣,孢子世代的孢子體和配子世代的配子體相互交替一次,就完成蕨類植物的生活周期。
現代蕨類植物約有11,500多種,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尤以熱帶和亞熱帶最為豐富。中國約有2 000種,它們大都喜生於溫暖陰濕白森林環境,成為森林植被中草本層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對森林的生長發育有着重大影響,同時可以作為敏感地反映環境條件的指示植物。
我國的蕨類植物是世界最豐富的一區,其中許多種類為藥用植物,還有一些作為蔬菜之用,另有一些是澱粉植物。最普遍利用的首推蕨菜的地下根狀莖。根據商業部初步統計,僅1958年,由於各地農民利用蕨根內的澱粉(俗稱蕨粉)製造各種食品的結果,為國家節約大量糧食。蕨類植物的枝葉青翠,姿態奇特,可供美化庭園,有引入入勝之感,而且許多種類為室內點綴的重要盆景。
特別可以指出,不少蕨類在工業生產上有很大意義,其中最重要的是石松科的許多種,它們的孢子(俗稱石松粉)為冶金工業上的優良脫模劑,可以提高鑄件的品質。由於蕨類植物的古老性,它們的化石和孢子為鑑定地層的一個重要指標。在自然科學領域內,蕨類植物,由於它在整個植物界的獨特位置—介於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之間——以及它的形態桔構的多樣性,常被當作研究生物進化和植物系統發育理論的重要對象之一。
苔蘚植物
種類、分布約23000種。通常分為苔綱(Hepati-cae)和蘚綱(Musci)兩綱。不少學者主張將角苔從苔綱中分出,設角苔綱(Anthocerotae),與苔綱和蘚綱並列。遍布世界各地,多數生長在陰濕的環境中,如林下土壤表面、樹木枝幹上,沼澤地帶和水溪旁、牆角背陰處等,尤以森林地區生長繁茂,常聚集成片。我國約有2800種。習見種類有葫蘆蘚(Funaria)、地錢(Marchantia)、泥炭蘚(Sphagnum)等。
植物體矮小,一般高僅數厘米。生於陰濕環境。雖有根、莖、葉的分化,但其根是由單細胞或多細胞構成的假根,莖與葉分化雖明顯,但僅有輸導細胞的分化、而無維管束及中柱。生活周期中配子體占優勢。有性世代的植物體稱為配子體,就是我們所見的具有假根、莖、葉的植物體。在配子體上形成藏卵器或藏精器,在藏卵器中產生雌配子(卵)、在藏精器中產生雄配子(精子),精子具有鞭毛,能遊動於水中。由於此時期的植物體產生配子,故此植物體稱為配子體,這一世代為有性世代。
無性世代的孢子體由受精卵經胚發育而成。孢子體由孢蒴、蒴柄及足三部分組成,足伸入配子體中吸收營養物質,蒴柄連結足與孢蒴部分起支持作用,孢蒴內由孢子母細胞經減數分裂和一次普通分裂形成孢子。由於無性世代的植物體產生孢子,故稱為孢子體。孢子落入土壤中萌發成原絲體再長成新的配子體。
這種有性世代與無性世代交替的現象稱為世代交替。苔蘚植物的配子體具有假根、莖、葉的分化,能營獨立生活,生活時期也長,而孢子體寄生在配子體上,生活時期短,所以苔癬植物是配子體占優勢。這種情況,在適應陸地上生長與繁茂要比孢子體占優勢的蕨類和種子植物差得多。
苔蘚植物是砂磧、荒漠、凍原和裸露岩石上首先出現的植物類群之一。他們在生長過程中所分泌的酸性物質,對岩石的緩慢溶解,以及死亡後殘體的不斷堆積,年深日久,有助於岩石上土壤的形成,為其他植物的生存提供了條件。故被稱為植物界的拓荒者。苔蘚植物具有很強的適應水濕的特點,特別是泥炭蘚、濕原蘚、大濕原蘚等種類,對湖泊、沼澤演替為森林有所影響。苔蘚叢生時覆蓋在土壤、岩石、林木及落葉層上,對保持土壤水分,防止水土流失有一定意義。[1]
在農業和園藝上,利用泥炭蘚等作保鮮或保青花卉、苗木、鮮果和蔬菜的包裹運輸材料及種床的覆蓋物。由泥炭蘚等形成的泥炭,可作燃料和肥料。
我國科研人員研究確定,有38種蘚類植物為五倍子蚜蟲的寄主,可作為開發和擴大重要工業原料五倍子生產的資源。由於苔蘚對大氣污染物比其他高等植物敏感,分布又廣泛,且人工培育易於成活,因此可作大氣污染的指示植物。20世紀60年代以來,已有人採用移植法或製成苔蘚植物測定器,定時定點監測大氣污染。
顯花植物
開花和產生種子的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為植物界中進化水平最高的植物。其中又將具有真正花被和產生生果實的被子植物,特稱為有花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