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隋唐時期,香文化的成熟與完備

隋唐時期,香文化的成熟與完備
圖片來自搜狐網

隋唐時期,香文化的成熟與完備,香文化在隋唐時期雖然還沒有完全普及到民間,但這一時期卻是香文化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香文化的各個方面都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從而形成了一個成熟、完備的香文化體系。

目錄

原文

  隋唐之前,雖然上層社會對香推崇備至,但很多適宜熏燒的香料特別是高級香料不產於內地,而是來自邊疆或域外,所以可用的香料總量較少,即使對上層社會來說也是稀有之物,甚至級別稍低的官吏也難以享用,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香文化的發展。而唐代之後,局面就完全不同了。

  隨着唐王朝成為一個空前富強的大帝國,其對外貿易及國內貿易都空前繁榮起來。西域的大批香料通過橫跨亞洲腹地的絲綢之路源源不斷的運抵中國。雖然安史之亂後,北方的「陸上絲綢之路」被阻塞,但隨着造船和航海技術的提高,唐中期以後,南方的「海上絲綢之路」開始興盛起來,從而又有大量的香料經兩廣、福建進入北方。香料貿易的繁榮,使唐朝還出現了許多專門經營香材香料的商家。社會的富庶和香料總量的增長,為香文化的全面發展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在唐代,大批文人、藥師、醫師及佛家、道家人士的參與,使人們對香的研究和利用進入了一個精細化、系統化的階段。對各種香料的產地、性能、炮製、作用、配伍等都有了專門的研究,製作合香的配方更是層出不窮。

  在這個時期,對香品的用途也有了完備細緻的分類:會客用的香,臥室用的香,修煉用的香等等各不相同;佛家有佛家的香,道家有道家的香,不同的修煉法門又有不同的香……可以說在唐代已是專香專用了。

  象前朝的帝王一樣,唐代的許多皇帝,如高宗、玄宗、武后等都對香料十分鐘愛,而且依仗國力之雄厚,在用香的品級和數量上都遠遠超過前代的帝王。皇帝經行之處,甚至以龍腦、鬱金鋪地。

  佛教在唐代的興盛也對香文化也是一個重要的推動。佛家的教理經書對香大加推崇,幾乎在所有的佛事活動中都要用香。不僅敬佛供佛時要上香,而且在高僧登台說法之前也要焚香;在當時廣為流行的浴佛法會上,要以上等香湯浴佛;在佛殿、法壇等場所還常要潑灑香水。唐代皇帝大多信佛,皇室佛事活動頻繁,其用香數量之大便可想而知了。

  在唐代的香具中,出現了大量的金器,銀器,玉器,即使模仿前朝博山爐的樣式,外觀也更加華美。

  熏球(漢代已經出現)、香斗等香具開始廣泛使用。


  (熏球由兩個半球形鏤空金屬片扣在一起,中央懸掛一杯形容器,容器內可以焚燒香品,即使搖擺晃動,香品也不會傾灑出來。香斗是帶有長柄的小香爐,可以握在手上,主要用於供佛。)

  在敦煌壁畫裡就常能見到香斗、博山爐等豐富多彩的唐代香具。

  唐代的文人普遍用香,也寫出了很多關於香的詩詞,王維、杜甫、李白、白居易、李商隱等都有此類作品。如王維《謁璇上人》有:

  少年不足言,識道年已長。事往安可悔,餘生幸能養。

  誓從斷臂血,不復嬰世網。浮名寄纓佩,空性無羈鞅。

  夙承大導師,焚香此瞻仰。頹然居一室,覆載紛萬象。

  高柳早鶯啼,長廊春雨響。床下阮家屐,窗前筇竹杖。

  方將見身雲,陋彼示天壤。一心在法要,願以無生獎。

  在大唐的盛世環境中,香文化所獲得的前所未有的全面發展為其在宋元的興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也使香文化在後來的繁盛與普及成為一個自然的也是必然的事。[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