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诗言
陶诗言(1919年8月1日-2012年12月17日),浙江嘉兴人,天气学家、动力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
目录
简历
1942年陶诗言从国立中央大学地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44年底到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工作;1949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继续从事气象学的研究工作;1956年被提升为研究员;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85年1月起兼任南京大学气象系教授;1986年当选第21届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1996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2年12月17日14时14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 陶诗言主要从事大气环流和天气动力学研究工作
气象大师
作为我国当代天气预报理论和方法的开拓者之一,陶诗言对我国气象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父亲的教导和他自己的努力下,陶诗言成长为一个勤奋好学,品学兼优的好学生。1938年,19岁的陶诗言考入中央大学水利系。在大学经过一年的学习,1939年,转到了地理系气象专业学习。1942年大学毕业后的陶诗言留校任助教。两年后,又在涂长望教授的推荐下去往设在重庆北碚的气象研究所工作,在著名气象科学家赵九章的指导下开始了科学研究。从此,他与气象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工作上,陶诗言始终保持着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刻苦研究,为我国现代天气预报业务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陶诗言领导建立了我国天气分析预报业务,承担了对全国天气预报工作的指导。在梅雨研究、寒潮研究、卫星气象学研究、暴雨研究、东亚季风和大气环流研究、天气气候预测研究等方面,陶诗言也都有开拓性的成就,在海内外都享有崇高的声誉。
1957年,陶诗言与叶笃正、顾震潮3个人共同完成的《东亚的大气环流》3篇英文论文在瑞典著名的《大气科学学报》分期登载,让世界气象科学界了解到我国气象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
他们在论文中提出的东亚大气环流的季节突变观点在国际上比其他国家的科学家早了20多年,因此该论文一刊出,立即引起了强烈反响。此后,他们的这一季节突变的观点一直到上世纪60年代始终受到气象界的重视。后来国内外的大气环流数值试验也证实了这一观点的正确性,并广泛地为国内外学者引用。
在科研问题上,陶诗言很重视三个素质:要有发现问题的能力;有找到解决方法的能力;要有不怕失败、不怕困难的勇气。陶诗言还很重视外语的学习,他掌握了英、日、德、俄四种语言,深厚的外文基础帮助他获取了众多国际前沿知识。同时,陶诗言还认为人的观念需要不断更新,知识要学以致用。
陶诗言不仅自己做到了这些,还以此勉励自己的学生。他一生中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气象学人才。他自编教本,亲自授课,培养了我国第一代天气预报业务人员,在全国许多气象台和预报部门发挥了骨干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他不会一味地说教,而是以启发式教学为主。这种形式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科学前辈留下的精神遗产,是科技事业再创辉煌不可或缺的内在动力。因此,陶诗言无论是在科研上的成就,还是他刻苦勤奋的精神都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中国气象学的历史也会留下属于陶诗言的精彩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