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陶街
圖片來自ifeng

陶街,是中國廣州市越秀區一條著名的街道。位於解放中路以西,朝天路以東,六榕路側,因街內及附近的電器市場及二手物品市場而在珠三角[1] 地區馳名。

目錄

歷史

陶街之名,是為了紀念明代陶成陶魯父子。因陶成、陶魯父子有戰績,明朝嘉靖四十年,於忠賢坊後街(今陶街)建「忠烈祠」以紀念。

特色

自20世紀90年代起,陶街逐漸成爲了周末的新舊電器交易的跳蚤市場。後來規模擴至附近街道,如粵華街、解放中路、將軍東路、六榕路等地,而販賣的貨品亦不限於新舊電器及配件,軍事藏品、黑膠唱片音響設備、通訊設備等也吸引不少愛好者。除了在陶街之外,不少商鋪開入了後來開張的六榕路陶街電器城、將軍東電器城和解放中路的新陶街電器城。因此,當談及電器及二手市場時,廣義的「陶街」還包括以上的地點。

公共交通

  • 廣州地鐵路線鏈接|1|SL 廣州地鐵路線鏈接|2|S 公園前站

均在鄰近陶街位置設有出口。

越秀區

越秀區中國廣東省廣州市的一個市轄區,是廣州老四區(越秀、東山、荔灣、海珠)之一,因越秀山而得名。區人民政府駐越華路183號。越秀區總面積33.80平方公里,總人口115.72萬人,本區是廣東省面積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市轄區之一,達平均每平方公里52834人,為全球同類行政區中第四。現為廣東省人民政府廣州市人民政府駐地。

歷史

越秀區區域,是古代廣州城所在地。廣州作為歷代州、郡、縣治所和南越國都城,其行政中心,多在今越秀區範圍內。

秦始皇三十三年統一嶺南,設南海郡,郡治番禺城就在今越秀區內。而越秀區的區域分屬南海縣和番禺縣。隋朝開皇十年,將番禺縣併入南海縣,唐朝長安三年重置番禺縣,現長塘街以西屬廣州城,文明路以北一小部分隸南海縣,余歸番禺縣管轄。五代時,劉岩建南漢國於嶺南,定都廣州,將廣州改名興王府,廢南海縣,並將其轄區併入興王府。宋朝開寶五年南漢滅亡後,番禺縣併入南海縣,屬廣州府治。宋朝皇祐三年,從南海縣分出番禺縣。將廣州城以廣州府署為中心點,西屬南海縣,東屬番禺縣,今越秀區再次分屬兩縣。明朝洪武三年,番禺縣置鹿步巡檢司,今越秀區轄區東部均屬鹿步巡檢司管轄。清末廣州第一次劃界,今越秀區區域在警界範圍內。光緒三十一年,巡警總局改組,今越秀區大部分屬老新城、東南關區域。1921年至1949年期間,今越秀區範圍大致屬於下列11區:西山區、德宣區、惠福區、靖海區、小北區、太平區、永漢區、東堤區、東山區、大東區和前鑒區。

而越秀區之名始於1950年6月,當時廣州市將原西山、德宣和小北3個區合併為越秀區,因區內有越秀山故名越秀。而當時惠福區、太平區、永漢區和大東區都在現越秀區地界內。1952年9月,越秀區改稱北區,而東區和部份中區都在今越秀區地界內。1960年7月,中區的8條行政街併入北區,合稱為越秀區。

2005年5月,廣州市調整行政區劃,將原東山區的行政區域,白雲區的礦泉街道,天河區的登峰街道、天河南街道的楊箕和中山一2個居委會、沙東街道部分區域劃歸越秀區管轄。

參考文獻

  1. 珠三角,hkt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