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村鎮
陶村鎮隸屬於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地處鹽湖區東北部,東與夏縣裴介鎮接壤,南與安邑街道相鄰,西與北相鎮相連,北與王范鄉毗鄰,距鹽湖區人民政府12.5千米,區域總面積56.62平方千米。
1949年,陶村鎮境域屬安邑縣第一區;1984年9月,由陶村公社改為陶村鎮。 截至2018年末,陶村鎮戶籍人口為29695人。 截至2020年6月,陶村鎮下轄2個社區、15個行政村, 鎮人民政府駐陶村。
2018年,陶村鎮有工業企業140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3個。[1]
目錄
歷史沿革
陶村鎮,古名陶,以盛產陶器而聞名。相傳春秋周敬王年間,此地盛產陶器譽稱陶山,1958年屬安邑公社的一個管理區,1961年從安邑公社分出為陶村公社,1984年更名為陶村鎮。
行政區劃
轄辛曹、五曹、翟曹、裴郭、半坡、張良、石碑莊、寺家卓、陶村、苦池、大村、張孝、東紐、西紐、張金、趙棠莊16個行政村,常住人口31880人(2017年)。
交通
陶村鎮地處鹽湖區東大門,距市區15公里,東連夏縣,南鄰安邑,北鄰王范,同空港相接。大運路、大風路,南同蒲鐵路穿鎮而過,緊靠侯運和運三高速,是運城民航機場所在地,交通便利,信息暢通,土壤肥沃,水利條件優越。[2]
社會事業
全鎮共有1所中學,7所小學,共有教職員工153人;建有鄉鎮衛生院1所,村級衛生所16個,實現了村級衛生所全覆蓋,全鎮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數為25704人,參合率為98%;參加農村養老保險人數為6757人,參保率達98%;便民連鎖店16個,滿足了村民就近購買日用消費品和生產資料等需求;完善了農家書屋,體育健身設施和村級文化活動廣場,全鎮16個村實現了農村文化體育場所全覆蓋。
隨着工業勢頭的強勁發展,陶村鎮豐富的土地資源和大量勞動力資源以及優質的社會服務環境已成為商家投資的首選之處,僅2003年,就有十家企業建立於大運路兩旁。運城民航機場、占地近4000畝的高科技工業園區、占地4500餘畝的物流中心,以及大運路兩旁的經濟帶在我鎮形成一條亮麗的風景線。鎮政府決心經過3到5年的努力,把陶村鎮建成集商業、服務業、交通運輸業、建築業、加工業為一體的綜合性多功能的全市乃至全省一流的經濟強鎮。
民族風俗
我鎮已經形成了以各村為主要組織形式的關公、威風等各種鑼鼓隊,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也如這鑼鼓一樣紅紅火火,各種現代戲越來越唱出了農民群眾的心聲,寺家卓、張良、石碑莊、苦池等村的家戲都已初具規模,受到遠近群眾的喜愛,苦池村自編自演的現代戲《好媳婦》,在鹽湖區戲曲調演及舜帝陵修復工程剪彩儀式上受到好評,得了二等獎。[3]
;
經濟發展
全鎮總面積5633公頃,其中耕地53600畝。主導產業以油桃、葡萄、棉花、紅薯、梨棗、梅杏等為主,2006年全鎮人均純收入376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10年的6266元增加到2011年的7394元,達到了省第十次黨代會上提出的全面小康實現程度五年達到全國平均水平18%的增長速度。
鎮黨委、鎮政府積極引導農民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優質、高效農業。隨着經濟結構調整,我鎮經濟發展迅猛,油桃、葡萄、梨棗、蘋果、小雜果已成為我鎮優勢作物,糧經作物比例實現倒四六,1997年被地委行署首批命名為小康鄉鎮,2003年,人均純收入達2758元。近兩年來,鎮黨委、政府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十六大精神,着力於小城鎮建設,以提高陶村鎮的城鎮品位為目標,以運城民航機場為依託,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加大招商力度。為進一步加快工業園區建設步伐,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以確保投資商安全順利落戶陶村,2003年,鎮政府共投資150萬元硬化了鎮上街道,重建了臨街商品房,鎮容鎮貌大大改觀,預計第一期工程投資300萬元,主要用於水、電、路等硬件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投資環境,實現綠化、亮化、美化;第二期工程投資500萬元,主要用於文化、教育、衛生等公益事業建設,以努力提高全鎮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水平。
全鎮產業以商貿、運輸、建築、建材為主;農業以小麥、棉花為主,林牧並舉,經濟發達,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10年的6266元增加到2011年的7394元,達到了省第十次黨代會上提出的全面小康實現程度五年達到全國平均水平18%的增長速度。
積極推進,休閒觀光農業見成效。
以"產業特色最亮、規劃理念最新、施工標準最高、觀光效果最佳、社會效益最優"為目標,規劃桃花嶺油桃觀光採摘園2600畝;打破村與村、縣與縣的界線,流轉土地300畝;硬化園區主幹道路2.7公里,鋪設遊園小道1.2公里;堅持"科技是園區的支撐,文化是園區的靈魂,農村文化元素是園區魅力"的原則,規劃出油桃新品種展示區、油桃有機生產示範區、油桃生產科普區、新技術推廣應用試驗區;在園區內,設置了專門的停車場,農家特點餐飲區,鄉土風情演藝台。石碑莊千里香葡萄文化生態園是鹽湖區最大的葡萄生產基地,整個園區占地4500畝,由三部分組成。一是葡萄採摘體驗區,二是十里清香葡萄觀光園,三是百米葡萄文化長廊。整個園區共分兩期建設,預計總投資250萬元。截止2011年10月,我們已硬化園區道路5公里,建成葡萄酒坊兩座,搭建全實木山門1個、採摘長亭6個,鋪設供水管道3000米,新打機井3眼,完成投資150萬元。
全力配合,農業綜合開發顯規模。
我鎮辛曹、五曹、石碑莊三村萬畝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是鹽湖區2011年在項目建設上抓的"十大惠民實事"工程之一。8月份,在項目區開工動員會後,鎮村兩級幹部進村入戶宣傳發動,使群眾自主自覺做好占地、清障工作;自主自覺做好投工投勞工作;自主自覺做好資金籌集工作。截止2011年底,已整修田間道路25公里,新打機井12眼,鋪設暗埋管道5萬米。
產銷對路,設施農業邁上新台階。
日光溫室是農業種植史上的一場革命,徹底改變了農業靠天吃飯的命運。但幫助老百姓選擇適銷對路的種植品種,則是徹底改變"大地一片綠油油,群眾口袋空蕩蕩"局面的根本途徑。根據去年的銷售經驗和今年的市場調查,我們全鎮截止2011年底共建500個日光溫室里,動員大棚戶種植了無土番茄、辣椒,進行了食用香菇的栽培。在借鑑相鄰鄉鎮種植經驗的基礎上,我鎮還發展冷棚韭菜200畝,鼓勵創新求發展的農戶種植冷棚草莓100畝,栽培淺池蓮菜50畝。
招商引資,鎮域企業又有新斬獲。
充分發揮我鎮交通便利,緊鄰空港和禹都的區位優勢,我們採用走出去和引進來的辦法,使103家企業入駐我鎮,以寬容的心態支持發展,以寬鬆的環境保障發展,為鹽湖區"大企業頂天立地,小企業鋪天蓋地"的新格局增了磚,添了瓦。開闢就業崗位2000個,解決了我鎮剩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增加了農民收入,推進了全鎮工業化的進程。
注重品牌,五大林果豐產豐收。
經過多年發展,陶村鎮已形成油桃、葡萄、冬棗、紅薯、核桃五大特色產業。我們在提升品質,拓寬渠道,品牌建設上下足了功夫。一是各村成立主導產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把特色產業做優;二是大力培養經紀人隊伍,把特色產業做強;三是發揮互聯網優勢,把特色產業做大。目前,我鎮已註冊成立了五曹曙光油桃、石碑莊禾木葡萄、東紐永寧紅棗等農民專業合作社10餘家,註冊了"饞猴"油桃和"百里田"有機蔬菜品牌。我們的百姓已經認識到品牌就是生產力,品牌就能增效益。[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