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陶孟和(1887年11月5日-1960年4月17日)[1][2],原名履恭,字孟和以字行天津人,祖籍浙江紹興社會學家

目錄

生平

陶孟和幼時就讀於教育家嚴修創辦的中西學並重的「嚴氏家塾」(1904年改稱私立敬業中學堂,1906年遷址後,改稱私立第一中學堂) [3]。1906年畢業於該學堂第一屆師範班,以官費生被派赴日本東京高等師範學校研習教育學,後因故回國[4]。1910年改赴英國倫敦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研習社會學經濟學。1913年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同年歸國後擔任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授。1914年至1927年擔任北京大學教授、系主任、文學院院長、教務長等職。1926年至1934年擔任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美國退還庚子賠款管理機構) 社會調查部(1929年獨立為社會調查所)負責人,致力於社會調查事業。1932年,陶孟和任南開大學校董會董事。1934年社會調查所併入中央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1945年改稱社會研究所),陶孟和擔任所長。

抗日戰爭期間,陶孟和負責將研究所遷至四川南溪李莊,勝利後始遷回南京。陶孟和還歷任國民參政會第一屆、第二屆、第三屆、第四屆參政員,立法院立法委員中央研究院社會研究所所長。

1949年中國政權更迭之際,在其主導下將社會研究所全部人員及圖書、研究資料留在南京。1949年10月起,陶孟和擔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負責社會、歷史、考古和語言4個研究所,並兼任社會研究所(1953年改名經濟研究所)所長。1952年將社會研究所遷往北京,隨後辭去所長職務。1960年4月,赴上海參加中國科學院第三次學部會議前,因病於4月17日去世,享年73歲[3]

學術貢獻

他開創了中國早期最重要的社會學研究機構之一,並積極將所作為社會調查成果推介到國際上。負責社會調查所期間,主導創立《社會科學雜誌》、《中國近代經濟史研究集刊》等重要學術刊物[3],對中國社會學奠基與發展貢獻卓著。1948年獲選為第一屆中央研究院院士

陶孟和也是中國科學院圖書館的創始人與領導人,先後成立了「中國科學院圖書委員會」、「中國科學院圖書館選書委員會」、「中國科學院科學圖書分類委員會」[3],對科學院圖書館事業發展貢獻良多。

陶孟和早年專治社會學,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由於社會學一度被當作偽科學而遭到否定,因此嚴重影響其學術地位的公正評價[3]

著作

  • 《中外地理大全》(與楊文洵合編)
  • 《中國鄉村與城鎮生活》(與梁宇皋合著,英文)
  • 《北京人力車夫之生活情形》
  • 《北平生活費之分析》
  • 《中國社會之研究》
  • 《歐洲和議後之經濟》
  • 《中國勞工生活程度》
  • 《社會與教育》
  • 《公民教育》
  • 《社會問題》
  • 《中國之縣地方財政》
  • 《孟和文存》

論文

  • 《中國之工業與勞工》(1931年荷蘭海牙世界社會經濟會議,與林頌河合著,英文)
  • 《中國勞工生活程度》(1931年上海太平洋國際學會第四次會議,英文)

參考文獻

  1. 出生年月據《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委會編.中國大百科全書 22.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9.03.第49頁
  2. 中央研究院 陶孟和院士基本資料
  3. 3.0 3.1 3.2 3.3 3.4 中國科學院 陶孟和 (白國應撰)
  4. 社會學人類學中國網 智效民:中國社會學的奠基者——陶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