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侃惜谷 司馬光
陶侃惜谷這篇文章記述了東晉名將陶侃一次外出偶遇的小事,深刻揭示了其嚴於律己、重視農耕、關愛民生的高尚品質。此文以小見大,通過陶侃的一次偶然經歷,展現了其作為一位傑出政治家的遠見卓識與高尚情操,同時也深刻揭示了尊重勞動、珍惜糧食對於社會和諧與繁榮的重要意義。
目錄
原文
譯文
陶侃曾經外出遊玩,看到一個人拿着一把還未成熟的稻穗,陶侃問:「你為什麼用這個呢?」那人說:「我走在路上看見的,姑且取來玩玩罷了。」陶侃非常生氣地說:「你既然不種田,還隨意戲弄別人的莊稼!」於是把那人抓住用鞭子抽打。因此老百姓都勤懇地耕地,家家生活寬裕,人人豐衣足食。
寓意
這個故事體現了陶侃愛民如子,珍惜糧食,珍惜勞動成果,正直、重視農耕,愛護農業生產,保護農民利益的品質。
節儉是中華名族的優良傳統。珍惜勞動果實,則是農民辛勤勞動的尊重。陶侃用他的實際行動傳承了這一美德,並因此換來了一方百姓的豐衣足食。作為青少年,我們更應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應該珍惜糧食。
作者對陶侃態度是讚揚,表現了陶侃愛民如子,珍惜糧食,珍惜勞動成果,正直的特點。
簡析
這篇文章記述了東晉名將陶侃一次外出偶遇的小事,深刻揭示了其嚴於律己、重視農耕、關愛民生的高尚品質。此文以小見大,通過陶侃的一次偶然經歷,展現了其作為一位傑出政治家的遠見卓識與高尚情操,同時也深刻揭示了尊重勞動、珍惜糧食對於社會和諧與繁榮的重要意義。
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陝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於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諡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範,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鑑》、《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