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廉仲
生平
陈廉仲的祖父是陈启沅,中国近代民族资本家。父亲陈蒲轩是丝业商,育有四子:陈廉伯、陈廉仲、陈汝恭、陈蒲生。陈廉伯自幼过继给同宗二伯婆,陈廉仲乃成为陈蒲轩家的长子,从而继承了祖父与父亲的生意。19岁时,陈廉仲开始经商。1913年,北洋政府因其热心公益、有功实业,而奖其四等嘉禾章。1919年3月,其兄陈廉伯担任广州商团团长。1921年,其兄陈廉伯作为燕梳保险公会商董当选广州总商会会长,陈廉仲也随之被政府任命为广东造币厂厂长,后来辞职。
陈廉仲乃于广东商界活跃,并注意发展海外贸易。他曾任公益保险公司经理,地利矿务公司董事,太华保险董事,并创建了几家银号。他还曾任广东粮食救济会财政主任,广东慈善救济会财政主任、粤省商团理财长、广州市二医院筹建小组司库等职务,热心公益事业。 1923年,他出任广州总商会会长。 1923年,广东政府为了使广东省银行发行的纸币价值稳定,乃委托汇丰银行代收回1000万元广东省银行纸币,陈廉仲负责具体主持该业务,成功维持了广东省银行的纸币价值。
1924年,广州商团事变被平息后,陈廉伯(时任广州商团团长)、陈廉仲(时任广州总商会会长)等人均遭到政府通缉,陈廉仲遭通缉时的罪名是“通敌附乱、藉会敛财”。陈廉伯、陈廉仲逃跑,陈廉仲所任广州总商会会长的职务被胡汉民支持的邹殿邦接任。后来陈廉仲接任陈廉伯担任的位于沙面的汇丰银行广州分行买办职务,以及广州商团团长职务。 1925年5月3日,代大元帅胡汉民到广州沙面租界会见了汇丰银行买办陈廉仲,承认去年政府处理广州商团事件时存在不妥之处,意在争取其兄长陈廉伯及广东的商人继续对政府给予经济支持。
抗日战争期间,他到香港避难。抗日战争结束后,汇丰银行广州分行在沙面恢复营业,陈廉仲仍任该分行买办一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他再度赴香港定居。后来他离开香港,和三夫人迁居澳大利亚。
1974年,陈廉仲在澳大利亚逝世。
陈廉仲故居
陈廉仲故居位于广州市龙津西路逢源北街84号,外称陈廉仲公馆,内园地面积宽广,共拥有建筑用地900多平方米,陈廉仲的住宅是一座三层的楼房,属砖木结构建筑,建于民国初年,它有别于西方建筑,是广州传统住宅的一种创新,正面与西面设外廊,东面是独立的梯间,适宜广州的气候环境,保证了各层独立使用,一正一偏,以正间主厅为中心,通达后座与偏间的行房,适合大家庭的统一与分单元使用,与传统的西关大屋组合相约,只是在外表的一些窗楣与栏栅装饰等与20世纪初引进的西方建筑有点相似,其建筑造型轻巧,外屋简约无华,故备受好评,照片选入广州房地产志,被视为广州民居的优秀代表之一。
陈廉仲公馆内园有三座以英石砌筑的石山,其中一座“风云际会”石山群筑于深水池间,据其五子陈少恂说:该石山建于1920年左右,是由当时的管家带领几个工匠建成,管家对园林艺术情有独钟,庭园的一山一石、一树一木,均由他设计摆布,深得主人的赞赏。
新中国成立前陈廉仲一家已离开了广州故居,仍有10户陈姓家人居住。20世纪50年代荔湾区委办机关幼儿园于此,并于1961年由荔湾区房管部门将10户陈姓人家安排外迁,办成颇具特色与规模的机关幼儿园,至20世纪80年代幼儿园撤并外迁,房屋仍由区机关使用,20世纪90年代初荔湾区委、区政府决定陈廉仲公馆房屋大修,拆除幼儿园时期建于内院的临时建筑物,使陈廉仲公馆修旧如旧,重焕昔日风采,建筑物和园地作为荔湾区博物馆馆址,今内园三面临街更显得广阔,园中树木欣欣向荣,给参观游客留下深刻印象。1993年8月被定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