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院落(李田顺)

院落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院落》中国当代作家李田顺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院落

转头向路东看有幢院落,高墙壁垒,庄重肃严。里面是乾隆皇帝1795年9月居住过的翠花行宫。百泉湖的石岸围栏、石板桥就是为迎接乾隆皇帝到来而修建的,至今浩荡皇恩还在紫气升腾。目前行宫正在修缮,待字闺中,无法一睹芳容,使人小有遗憾。考究历史该处有不小来头。在未做行宫前,这里是大名鼎鼎的百泉书院。它始建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清又有改进恢复。其主要功能是传授程朱理学。从这里走出的人物有宋邵雍、元姚枢、清孙奇峰等,他们都是倾毕生精力上下求索的学问大家,在这里著书立说,收徒讲学,誉震朝野,影响甚大。名人权臣常来讲学论道学术交流,如宋有程颢、程颐、朱熹、司马光等,元有许衡、窦默等。名人云集,高朋满座,形成百泉文化圈,影响着国家的意识形态和人心走向。

告别三石岩,往南走50米到了放鱼亭。它离岸约2米,由石板桥同岸相连,与南面的钓鱼亭遥遥相望,钓放平衡佛心慰安。想那到此被放的鱼儿其惶恐、猖狂、惊喜、不可越雷池一步的愧恨在这悠悠清湖里的上演,唐代诗人李群玉的放鱼诗立即呈现我脑际:

早觅为龙去,江湖莫漫游。须知香饵下,触口是铦钩。

千百年来,这首诗的画外音,殊不知挽救了多少贪腐!

再往南走一百多米到了课桑亭,它建在离湖10多米处目视着行人,似乎要告诉你什么。原来这是1877年潘江知县教种桑树的地方。那时辉县连续四年遭到千年一遇的旱灾,庄稼颗粒无收。县太爷自拿俸禄,购桑树苗数千株发民种植自救。在小农经济社会这可能是个最好的办法

面对清廷三年一考核县官的制度,潘知县已为官5年不升不降 他以愤懑的心情毅然在清湖水边建亭,记载主政的艰辛和自己的高洁清廉。

旁边就是下马亭,它是一座单檐平脊四角亭。黛瓦扣顶彩木担檐,亭角高啄,典雅清逸 。因在路中间,这是个串堂亭,供人小憩观景。到此文官落轿武官下马,以示对先贤的尊重

下马亭位于南岸东面向西拐角处,它离岸有两步远,是观景的好位置。此前入西门到北岸后,顺东岸南下已走出长方形的7字形,一步一景地浏览过来,看到的只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湖景,到此才面对苏门平视清湖全景。似揭开面纱,温柔扑面而来。天光云影,湖光山色,亭台楼阁,交相辉映。啊,好一副醉人的水墨山水画,好一副山湖相依恋人图!雄壮啊苏门山,你碧绿亭装,碑廊石坊汇千年文化积淀,逶迤千里来会你的新娘。山收水之情,水受山之趣,展示非凡,相得益彰。清澈啊百泉湖,你冰清玉洁,激情荡漾,眉翠含颦,靥红展笑。风书湖面文,洋洋洒洒,写不尽对苏门山的爱。泉涌万卷书,句句隽永 ,咏不完对苏门山的情。我作为旁观者欣赏这旷世难见的山水之恋,浓浓的美感油然而生,心里不禁涌出“轻轻的我来了”。

正在陶醉欣赏,妹妹喊我去游廊桥拍照。游廊桥,在南岸中间,长20余米宽6米,顶部由三个亭顶组成,中间高两边低,对称平衡, 檐牙互连,分立宝顶,亭亭玉立,如歌似画。耳闻桥下流水哗哗排放,面对湖光粼粼波影,给人一种人在画中走,画在景中留的美感。桥有坝的功能,它挡着湖水不能随意排放。古人将湖水在此分拨三个渠道作为出口,下设东西南三个闸门。东支渠浇灌着城东南广大区域,西支渠控制着西南到八盘磨,水竹村,北云门一线的大河,河流流经之处稻谷飘香,富庶一方。南支渠直接排入百泉二湖。最终,三渠归一奔卫入淇汇入大海,完成它不做画饼造福百姓的使命。

向西走折北行,进入云桥。这是座清代六孔桥,略显弓形 ,长卧水面。桥头竖一云石 刻有“云耶,石耶 ,来从何处,止汝于此,且莫飞去。”这是建桥时意外得到的天赐之物。物华天宝,灵光射牛斗之星,自然有“长桥卧波 未云何龙”之说。哦,我是借助蛟龙腾云驾雾来到了清晖阁前。乘蛟龙入阁 ,这是何等吉祥!

[1]

作者简介

李田顺,中国散文网签约作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