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之北,再遇见(培培)
作品欣赏
陕北之北,再遇见
这是我第二次到陕北,依旧怀着期待的心情,去探望阔别已久的朋友。
望着车窗外的大山和延绵不断的黄土高原,让人内心有种厚重的踏实感和被环抱的安全感。或许,是在车水马龙的大都市里呆久了,听烦了哄闹喧嚣的车辆轰鸣,看倦了灯红酒绿的人来人往,对这座被大山环拥着的小县城,我倒是别样的喜欢,她朴实不失雅致,悠闲不失活泛,虽没有寻常所说的美艳,却有着不可言说之清幽。
初到清涧,恰逢元宵节,陕北的大秧歌是必须要看的。吃完早饭,和朋友步行去城中心看大秧歌,还未走近,就已经听到了喧天锣鼓声。秧歌队伍早已被乡亲包围了,慷慨激昂的锣鼓让我内心好奇又新奇。站在围观队伍的后面,翘首企足根本满足不了我对大秧歌的好奇心,朋友拉着我,穿梭于摩肩接踵的人潮里,使出浑身解数,钻到了最前排,占据了一个较好的位置,可以倾耳注目于心心在念的大秧歌了。
我是一个乐盲,不懂音律,却被这欢快的鼓舞鼓动动得想要一起扭动了。我正陶醉于欢天喜地的大秧歌里时,队伍排头一位身材高挑、皓齿明眸的男孩吸引了我的眼球,我盯着他舞的秧歌看了许久,别人扭的秧歌是秧歌,而他的不一样,有一种年轻人的朝气和一份坚定信仰与热爱在里面。眼神是所有真情实感传递的源头,他的眼眸灿若星辰,我似乎看到了他对秧歌㓎入心脾的热爱,他把年轻的血液注入到了传统文化里,让秧歌更加灵动起来。我专注于他的大秧歌,不自觉的咧开嘴笑了,完全是被他真情实感的演绎渲染出来的笑容。没有言语际会,却在好几个转瞬间,我们四目对视,互相道出了内心的言语。因为喜爱所以专注,因为热爱所以传承。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痕迹,它承载着整个民族精神文明的重量。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黄土高坡里,年年岁岁锣鼓声声,岁岁年年舞动秧歌,围观的父老乡亲多不胜数,他们依旧喜爱着家乡的大秧歌,像拱云托月般紧紧追随。
我和这片黄土地的初识,源自于路遥先生的小说《平凡的世界》,我人生经历了第一个转折,便遇到了挫折。我读完了这部长篇小说,那个时候,这片黄土地便在我心里有了温度。直到去年,第一次到陕北,当我脚下踩着这片土地时,小说里的人物和情节在脑海里一遍遍的闪过,艰难岁月里如甘泉般甜美的理想,困苦生活中似希冀般的爱情,撑着一代人熬过黑夜的混沌,却不曾全部都盼到了辉光日新。这就是生活,百炼成钢后的坚强,浴火重生后的淡泊,是这片黄土地给予强者的恩赐。
下午,立春后的阳光也变得温暖起来,为了不辜负和煦的阳光,朋友带我一起去爬笔架山,感受黄土高坡的风光。在我还没有到陕北时,朋友一直给我宣讲,说这座大山是情侣山。当我爬上去,看到烈士陵园时,才知道我这朋友又在忽悠我了,哪有情侣山上修建烈士陵园的。下山做了功课才知道,笔架山又称汉元山,这是老百姓为纪念解放清涧的红军储汉元等革命烈士而修建。笔架山纵贯南北,像清涧的一道天然屏障,站在山顶,眺望远处,延绵不断的黄土高坡,视线可以无限度的向远方伸展,再伸展,没有高楼的阻隔,没有宣泄的尘嚣,当你的视线触及到最远处时,山坡便和蓝天连接在了一起,原来不仅仅只有海天相接呀,黄土高坡和湛蓝天空连接在一起时,更有“千秋无绝色”的壮美。色彩反差之大也呈现出了“碧云天,黄土坡,春色连波”的阔丽。走到后山,远远看到一块大石碑上镌刻着毛主席的《沁园春·雪》,遥想当年,一个时代的领袖在这里激扬文字指点江山,“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革命豪情早就播撒在了这片黄土地上。
回到城里时,已经华灯初上了。吃过晚饭,朋友建议去广场上放孔明灯,祈求多福。看着冉冉升起的孔明灯飞出了大山外,飘零在广袤无垠的天际,带着我们的秘密和心愿画出了真实的轨迹。天问孔明灯,红尘夙愿知道少;烟花虽易冷,不愁凌乱向彼心。心和遐思被孔明灯带旋即带向了高空……
此刻,县城里四处都放起了烟花,路边的大红灯笼也亮了起来,山上的日光灯也在你追我赶的竞相发光,在黑夜的衬托下,这座小城分外雅致。乍一看,烟花是烟花,灯笼是灯笼,日光灯也只是简单的日光灯,只有把心置身于这番情境中,所有的画面才融为一体,交相辉映。站在大河桥上,眺望山上四散而飞的烟花,想起了童年时爷爷家老院子里每年三十晚上的烟花。爷爷把做好的小花炮用绳子串成一串,系在两颗梧桐树之间,我总是站在院子里,翘首以盼,等待新年的钟声敲响,看到美丽的烟花一簇簇的争先恐后的闪烁着散了开来,像星河明亮了黑夜。我爱烟花,纵使转瞬即逝,却也穷其一生展现美丽。
这里的人也朴实,阿姨告诉我:他们这里的人很实在,要是给你东西,肯定是真心实意给你,不会虚情假意的。回来的路上偶遇了一位绥德姑娘。她口渴,我让给了她一瓶矿泉水,结果姑娘打开行李箱拿出了好多零食与我一同分享,我下火车时,姑娘还执意要再送我一些零食,我推却着说:不用了,你路途远,自己留着吃吧。姑娘那瞬间即失落又期盼着我收下的眼神,让我的内心难以拒绝,心也在那一瞬间暖了,盛情难却呀。一路上,我们望着车窗外的大山,姑娘也在滔滔不绝的给我讲述着陕北的故事,她跟我讲醉枣怎么做,黄酒怎幺喝,陕北的男孩儿多么好面子,陕北的女孩儿多幺女汉子......一路上我们嬉笑浅谈,从她的眼神和表情里,看到了她对家乡的热爱感情。虽已远离故乡数载,可家乡的“模样”依旧烙在心底。在我的内心深处,一直都有一个陕北汉子情结,有种剽悍朴实的像大山一样的安全感,有种不低头不屈服的阳刚之气,这大概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吧,大山的厚重浸透了身心……
太多的情怀让我对这座城很难说再见。
想必再见时,又是另一种遇见。[1]
作者简介
培培,发源于美丽的古城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