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陳陶 [唐](約公元八四一年前後在世)字嵩伯,自號三教布衣,鄱陽劍浦人。(全唐詩作嶺南人,此從唐才子傳)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詳,約唐武宗會昌初前後在世。工詩,以平淡見稱。屢舉進士不第,遂隱居不仕,自稱三教布衣。(公元八五三年左右)避亂入洪州西山。

咸通中,(公元八六六年左右)嚴撰節度江西,嘗往山中,每談輒竟日。嘗遣妓建花往侍,陶笑而不答。蓮花賦詩求去,有"處士不生巫峽夢,虛勞雲雨下陽台"之句。臨別,陶亦賦詩以送。相傳他後來白日升天而去。(全唐詩作"大中時,遊學長安。南唐升元中,隱洪州西山,後不知所終。

升元中距大中中幾九十年。陶遣蓮花妓事,在咸通中,贈詩已有"老去風情薄似雲"句,那得至升元中還在?可知全唐詩不確)陶著有文錄十卷,《新唐書藝文志》傳於世。《全唐詩》卷七百四十五"陳陶"傳作"嶺南)人"。

基本信息 本名 陳陶

字號 字嵩伯;自號三教布衣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群 漢族

出生地 鄱陽劍浦,一說嶺南


出生時間 不詳,約唐武宗會昌初前後在世

去世時間 不詳

主要作品 《隴西行》等

職業 詩人

目錄 1簡介 2詩作 3詞作 4軼事 5評價 摺疊編輯本段簡介 陳陶畫像 陳陶畫像 陳陶 [唐](約公元八四一年前後在世)字嵩伯,自號三教布衣,鄱陽劍浦人。(全唐詩作嶺南人。此從唐才子傳)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詳,約唐武宗會昌初前後在世。工詩,以平淡見稱。屢舉進士不第,遂隱居不仕,自稱三教布衣。《全唐詩》卷七百四十五"陳陶"傳作"嶺南(一雲鄱陽,一雲劍浦)人"。然而從其《閩川夢歸》等詩題,以及稱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東南,即閩江上游)一帶山水為"家山"(《投贈福建路羅中丞》)來看,當是劍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嶺南(今廣東廣西一帶)或鄱陽(今江西波陽)只是他的祖籍。

早年遊學長安,善天文曆象,尤工詩。舉進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時,隱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縣西),後不知所終。有詩十卷,已散佚,後人輯有《陳嵩伯詩集》一卷。

《全唐詩》卷七百四十五"陳陶"傳作"嶺南)人"。詩人早年遊學長安,善天文曆象,尤工詩。舉進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宋大中時,隱居洪州西山,後不知所終。有詩十卷,已散佚,後人輯有《陳嵩伯詩集》一卷。其《隴西行》四首之二:"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把殘酷現實與少婦美夢交替在一起,造成強烈的藝術效果,至今仍膾炙人口。然而,鮮為人知的是,他漫遊浙江、福建、廣東時,曾路過今閩東地區,並留下了《旅次銅山途中先寄溫州韓使君》等詩。[3]

摺疊編輯本段詩作 摺疊作品一 1.旅次銅山途中先寄溫州韓使君

亂山滄海曲,中有橫陽道。

束馬過銅梁,苕華坐堪老。

鳩鳴高崖裂,熊斗深樹倒。

絕壑無坤維,重林失蒼昊。

躋攀寡儔侶,扶接念輿皂。

俯仰栗嵌空,無因掇靈草。

梯窮聞戍鼓,魂續賴丘禱。

敞豁天地歸,縈紆村落好。

悠悠思蔣徑,擾擾愧商皓。

馳想永嘉侯,應傷此懷抱。

【注釋】"橫陽",在福鼎市北向,即今浙江省蒼南、平陽兩縣及泰順的部分地。周武則天大足元年(公元701年),從江南道溫州安固縣(縣境包括今浙江平陽、蒼南、瑞安、文成、泰順)析出復置,以其地有陽嶼即橫嶼故名。

"銅山",即今福鼎市。宋以後寫作"桐山"。《福寧府志》卷四上《地理志·山川·福鼎縣》:"桐山,即今縣治,平坡寬曠。舊多桐,故名。左右兩溪夾岸,亦名桐川。"然而,據陳陶這首詩,所謂"桐山",系"銅山"之音詐;名"銅山",因該地石色如"銅",或色如銅的石樑橫亘在溝壑上,而不是"舊多桐";唐人所說的"銅山",也不是單指今福鼎"縣城所在地", 陳陶作品 陳陶作品 而是詩人翻山越嶺,遵海而南,過了"橫陽",從而進入有"銅梁"的那片山區的地名,即相當於今福鼎全境。銅是淡紫紅色或紅色,今福鼎市和霞浦縣大部在唐時又合稱為"赤岸鄉"(詳見拙作《空海是在霞浦赤岸村入唐嗎?》,載1999年9月15日《閩東日報》)。由此可見,"赤岸"一名的由來,與福鼎這地方的石色有關。

在唐代,從今福州前往京城長安的行走路線,主要有兩條。一條是直線,即由福州出發,經南平、崇安,越武夷山,進入江西,順江而下入彭蠡湖,出湖口入潯陽江;逆水上溯至漢口,再沿漢水直上,由商州越秦嶺抵長安。一條是曲線,即由福州出發,經南平、浦城,越過仙霞嶺,進入浙江的江山,一路直下杭州;經江南河,北上渡長江,由山陽瀆轉淮河、汴河,經開封、洛陽,到達長安。如今,有了陳陶《旅次銅山途中先寄溫州韓使君》等詩作證,我們可以大膽地宣布:從福州前往唐都長安,其實還有"第三條"的行走路線,即經連江、寧德、福安白馬港(晚唐稱黃崎港)、霞浦楊家溪、福鼎分水關一帶,而通浙江平陽、溫州、樂清,此後便是當時文人墨客流連忘返的著名的"唐詩之路"了。

摺疊作品二 2.隴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