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尉宫
陈太尉宫位于福州城北75公里处罗源县中房乡,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太尉宫原为陈氏宗祠,始建于五代后梁,建造者为由河南固始入闽之陈苏。南宋嘉熙三年(1239年)朝廷加封陈苏“显佑嘉应侯王”,即建宫殿于祠前,同年,陈苏十五世孙陈庆被追封为“都统伏魔太尉”,配享于宫。其后,宫改称为“陈太尉宫”。经历代扩(重)建,宫内占地面积1155平方米,现存建筑包括正殿、配殿、前殿三部分,皆重檐歇山式屋顶。正殿台基高1.2米,通面阔15.5米,通进深25.43米,面积394.17平方米,立柱28根(周长1.16~1.19米)。其中明间主柱皆用柱头科斗拱,屋面结构通过其过渡到柱顶;明间上方结藻井。左右配殿分别建于明、清,前殿建戏台,系清代建筑。一宫之内宋、元、明、清建筑风格并存。
目录
历史沿革
陈太尉宫座落于罗源县中房镇乾溪村,始建于宋代,木结构,单开间,占地面积一千一百一十五平方米,由正殿、配殿、戏台三个部分组成。正殿建筑面积近四百平方米,有二十八根立柱,为鼓圆形状,整个建筑未用一根钉子,为“江南瑰宝”[1]。
陈太尉宫2001年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它原是陈苏祠堂。陈苏,河南固始人,唐末隐居罗源曹峰,教民农桑、礼教,南宋嘉定二年(1209年),已经离世294年的陈苏被朝廷敕封为“英惠侯王”。南宋嘉熙三年(1239年)又被加封“显佑嘉应侯王”。
主要事迹
陈苏的裔孙陈庆英勇抗击蒙兵,血染沙场,被朝廷敕封为“都统伏魔太尉”。
后陈苏祠堂改名为神宫,称陈太尉宫,经元、明、清三代扩建成3间殿堂,又续戏台、宫门,均是穿斗式构架。一宫之内,宋、元、明、清建筑并存,融汇组合一体,被文物专家誉为“古代建筑博物馆”[2]。
视频
陈太尉宫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陈太尉宫:江南古建筑的瑰宝,福州新闻网, 2020-3-23
- ↑ 江南瑰宝陈太尉宫 古代建筑博物馆,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 2017-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