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友諒起義時,為何每人送一月餅,困孤城後用此物解
陳友諒起義時,為何每人送一月餅,困孤城後用此物解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的中秋節,對陳友諒來說,是一個刻骨銘心的日子。這天,一大清早,陳友諒就忙碌起來,並且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視察了他的結拜兄弟柳濤和范洪軍等人的「打金場」(打造兵器的地方),看到刀、槍、劍、矛各色都有,陳友諒很是滿意地點了點了頭,說了這樣一句話:萬事俱備。[1]
接着,陳友諒做了第二件事,召集跟隨他的數百名兄弟,召開了一次緊急會議。會議開始後,他便開始了長篇大論,中心思想只有一個,分析天下形勢。無非是陳述元朝政府的腐敗無能,在他滿含深情的講解下,眾人無不動容。正在這時,密室的大門倏地打開了,嚇得在場所有人都驚出一身冷汗,唯獨陳友諒面不改色心不跳,對着來人叫道:「叔叔。別來無恙否?」 眾人這才透過門口微弱的光線,看清來人正是陳友諒的叔叔陳普文。只見陳普文接下來上氣不接下氣地說了這樣一句話:「聽說官府知道我們打金場的事了,馬上要派兵來抓我們。」
「啊……」眾人一聽,都驚呼出聲,頓時密室里像是炸開了的蜂窩鬧將開來。陳友諒定定地看着眾人,眼看時機差不多了,這才說話了,「我們都是一條船上的螞蚱,不干只有死,幹才有活路。我們磨刀霍霍這麼多天了,此時不舉事,更待何時?」 「干,當然干,馬上干,干他個熱火朝天,干他個轟轟烈烈,干他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大事。」眾人異口同聲地附和道。而此時,陳友諒和陳普文四目相對,眼中同時露出會心的一笑。發表完「革命宣言」後,陳友諒緊接着做了第三件事:通知遍布四周的「信徒」共同參加革命。
考慮到以嘴傳播的方式太過直接,走漏風聲的風險過大,最終陳友諒採用了加工月餅的方式進行聯絡。具體做法如下:寫好「今晚在崇鳴寺集合,殺盡韃子」 之類的紙條,然後把紙條藏於月餅內,再把這些「特製」的月餅分發到眾人手中。
接下來的進程很簡單,這天晚上,陳友諒做了他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革命。流浪幫的成員齊聚崇鳴寺後,陳友諒斬殺了一隻白狗,祭告天靈後,再和大家喝了血酒,說的話很雷同,參見《三國演義》里的劉、關、張三人桃園三結義的場景。 接下來,陳友諒帶着數百名流浪幫成員除去了當地的另一個惡霸曹天齡,在名氣和實力進一步壯大後,馬不停蹄地攻下了玉沙縣,並以此為根據地,向四周擴軍,很快部隊人數就超過萬餘人。接着又加上陳友諒對革命軍紀、軍規很是重視,為了起到殺一儆百的效果,陳友諒在這一方面和朱元璋採取的「苦肉計」很相似,朱元璋可以痛打湯和、徐達等親如手足之人,陳友諒為了軍法,連親弟弟犯法也進行了「軍棍」伺候。結果,軍威就這樣樹起來了。也正是因為這樣,革命隊伍和戰鬥力也進一步加強了。
接下來在玉沙城,陳友諒巧妙運用戰術,以少勝多,成功擊退了元朝派出的河南行省平章太不花的數萬大軍的圍攻。太不花第一次圍攻玉沙城,被防守反擊的陳友諒打得損兵折將後選擇了退軍。但太不花是個不肯輕易認輸的人,馬上又捲土重來。來了個第二次圍攻玉沙城。儘管陳友諒早就做好了防衛,但這一次太不花勢在必勝,不但兵馬帶得更多,糧草和重武器也備足了,因此,將玉沙城圍了個水泄不通。圍城最怕的就是兩樣東西:一是糧食二是水。沒有這兩樣,就會餓死,還怎麼談守城!玉沙城不缺水,但缺糧。因此,堅守月余後,眼看糧草用盡,陳友諒選擇了「突圍」,死守只有死這一條路,而突圍還有一線生機。
為了突圍成功,陳友諒借鑑了漢朝劉邦的招數,來了個三步走。第一步走,突圍走在最前的是居然是一群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女人。果然,城門打開,元軍本來嚴陣以待,但看見了這些靚女,個個眼睛都直了,垂涎三尺,更有甚者,交頭接耳,嬉笑着品頭論足起來,情緒不由鬆懈下來。正在這時,陳友諒實行了第二步,他的革命軍突然氣勢如虹地衝出城來,很快就殺出一條血路出來。等元軍們回過神來,奮起直追時,這時陳友諒第三步走發威了。只見那些老弱病殘推着大箱小箱為了減負開始打開箱子扔東西了。接着一串串、一個個亮晶晶的東西被扔到路上,發出奪目的光。元軍好奇,有人拾起來,突然驚呼道:「啊,黃金手鍊、白銀耳墜、青銅瓷器……」元軍們眼看天上掉下這麼多財寶來,哪裡還有心思去追陳友諒,開始爭搶起金銀珠寶來。
弱者回首就變強。這時,陳友諒大膽做出決定,反戈一擊。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那些財產都是我們的,怎麼能輕易送給你們呢?果然,當他帶着士兵回擊時,元軍傻了眼,只有潰逃的份兒了。殺敗了元軍,陳友諒重新奪回了財物,正準備滿載而逃時,這時太不花出現了。他聽說陳友諒突圍後,既震驚又氣憤,嘴裡嘆道:「看樣子我低估了陳友諒的能力。」原本對追擊陳友諒沒有抱多大希望了,然而不料正碰上了「再回首」的陳友諒。結果可想而知,把陳友諒的革命軍又圍了個水泄不通。陳友諒一邊發出「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感慨,一邊只有華山一條路可以走:再突圍。這一次就沒有那麼容易了。結果陳友諒在張定邊等一些親信將領的保護下,成功突圍了,但付出的代價是幾乎全軍覆沒。
萬餘人的大軍,只剩下百餘人。對此,革命以來一直順風順水的陳友諒第一次體會到了現實的殘酷,體會到了英雄末路的無助和淒涼。站在江邊,陳友諒沒有學項羽,來個拔劍自刎,就是不肯過江東。而是拔劍在江邊的一棵大樹上舞動起來,眾人頓時覺得寒氣逼人,樹屑紛飛……不一會兒,陳友諒挽了個劍花,收起寶劍,突然厲聲道:「韃子,你等着,這血海深仇,我一定會來報的。」說着跳上了渡船,此時,一滴晶瑩的淚水掉落在江水中,瞬間被混濁的河水吞噬。眾人再看樹時,但見上面竟然出現四行小字:「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