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陳書·徐儉傳出自於《陳書》,是一本紀傳體史書,唐朝人姚思廉所著,凡三十六卷,記南朝陳朝史。記載自陳武帝陳霸先即位至陳後主陳叔寶亡國前後三十三年間的史實,成書於貞觀十年(636年)。 [1]

目錄

原文

徐儉,一名眾。幼而修立,勤學有志操,汝南周弘正重其為人,妻以女。梁太清初,起家豫章王府行參軍。侯景亂,陵使魏未反,儉時年二十一,攜老幼避於江陵。梁元帝聞其名,召為尚書金部郎中。嘗侍宴賦詩,元帝嘆賞曰「徐氏之子,復有文矣」。江陵陷,復還於京師。

永定初為太子洗馬,遷鎮東從事中郎。天嘉三年,遷中書侍郎。太建初,廣州刺史歐陽紇舉兵反,高宗令儉持節喻旨。紇初見儉,盛列仗衛,言辭不恭,儉曰:「呂嘉之事,誠當已遠,將軍獨不見周迪、陳寶應乎?轉禍為福未為晚也。」紇默然不答,懼儉沮其眾,不許入城,置儉於孤園寺,遣人守衛,累旬不得還。

紇嘗出見儉,儉謂之曰:「將軍業已舉事,儉須還報天子,儉之性命雖在將軍,將軍成敗不在於儉,幸不見留。」紇於是乃遣儉從間道馳還。高宗乃命章昭達率眾討紇,仍以儉悉其形勢,敕儉監昭達軍。紇平高宗嘉之賜奴婢十人米五百斛除鎮北鄱陽王諮議參軍兼中書舍人累遷國子博士大匠卿余並如故 尋遷黃門侍郎,轉太子中庶子,加通直散騎常侍,兼尚書左丞。以公事免。尋起為中衛始興王限外諮議參軍,兼中書舍人。又為太子中庶子,遷貞威將軍、太子左衛率,舍人如故。後主立,授和戎將軍、宣惠晉熙王長史,行丹陽都國事。俄以父憂去職。尋起為和戎將軍,累遷尋陽內史。

為政嚴明,盜賊靜息。遷散騎常侍,襲封建昌侯,入為御史中丞。儉性公平,無所阿附,尚書令江總望重一時,亦為儉所糾劾,後主深委任焉。又領右軍。禎明二年卒。 (節選自《陳書•徐儉傳》)

譯文

徐儉又名眾,從小修養成立,勤奮好學志行操守好,汝南周弘正看重他的為人,嫁女給他為妻。梁太清初年,出仕為豫章王府行參軍。侯景作亂時,徐陵出使魏未回朝,徐儉當時二十一歲,攜老帶幼到江陵避難。梁元帝聽說他的名聲,召他任尚書金部郎中。

他曾經陪從元帝宴會而賦詩,元帝讚賞說「徐家的孩子,又是有文才的」。江陵淪陷,徐儉又回到京城。永定初年為太子洗馬,升遷為鎮東從事中郎,天嘉三年,調任中書侍郎。太建初年,廣州刺史歐陽紇起兵反叛,高宗命令徐儉持帶信節宣讀聖旨。

歐陽紇起初見徐儉時,排列許多衛隊器仗,言語間頗不尊重,徐儉說:「呂嘉的故事已久遠了些,將軍難道沒看到周迪、陳寶應的事嗎?變禍為福還不算晚啊。」歐陽紇默然不答,擔心徐儉使他的部眾頹喪,不准徐儉入城,把徐儉安置在孤園寺,派人守衛,幾十天不能返回。歐陽紇曾經出城會見徐儉,徐儉對他說:「將軍已經起事,我徐儉須回去向天子報告,我的性命雖然在將軍掌握中,可將軍的成敗卻不在於我徐儉,徐儉以不再被留為幸。」 歐陽紇於是打發徐儉從小路騎馬奔回。高宗於是就命章昭達率領部眾討伐歐陽紇,還因為徐儉熟悉那裡的形勢,詔令徐儉監昭達軍。

平叛結束,高祖嘉獎,賞賜奴碑十人,米五百斛,授鎮北部鄱陽王諮議參軍,兼中書舍人。積累年資而升任國子博士、大匠卿,其餘任職照舊。不久升任黃門侍郎,轉太子中庶子,加通直散騎常侍,兼尚書左丞。後因公事免職。不久又起用為中衛始興王限外諮議參軍,兼中書舍人。又為太子中庶子,遷貞威將軍、太子左衛率,中書舍人照舊兼任。後主即位,授和戒將軍、宣惠晉熙王長史,行丹陽郡國事。隨後因父喪去職。不久起用為和戎將軍,再調至尋陽內史。為政嚴明,盜賊不興。升任散騎常侍,襲封建昌侯,入朝為御史中丞。

徐儉秉性公正平和,不阿諛奉承,尚書令江總聲威重極一時,也被徐儉糾察彈劫,後主對他非常信任。又領右軍。禎明二年逝世。[2]

作者簡介

姚思廉(557—637),吳興(今浙江湖州)人 ,名簡,以字行 。早年從父察讀《漢書》,盡得家學。南朝陳時,任會稽王主簿。入隋,任漢王府參軍。父察曾撰梁、陳二史,未成,遺令他續撰之。

又奉詔與起居舍人崔祖浚修《區宇圖志》。遷代王侑侍讀。入唐,為秦王府文學館學士、太子洗馬。貞觀初,遷著作郎、弘文館學士。三年(629),奉詔與秘書監魏徵同撰梁、陳二史,乃據家藏舊稿,兼采謝昊(一作吳)、傅縡、顧野王諸家之書,撰成《梁書》《陳書》。官至散騎常侍。

姚思廉在撰史工作中,充分利用了其父已完成的史著舊稿。自貞觀三年至貞觀十年,歷時七年最終完成了《梁書》與《陳書》的撰寫工作。姚察及姚思廉父子雖為史學家,但都有較深厚的文字素養,於史文撰著方面,文字簡潔樸素,力戒追求辭藻的華麗與浮泛,繼承了司馬遷及班固的文風與筆法,在南朝諸史中是難能可貴的。[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