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陸游《九月一日夜讀詩稿有感走筆作歌》中心思想與簡要賞析


陸游

九月一日夜讀詩稿有感走筆作歌》這首詩於紹熙三年(1192)九月在山陰寫成。 當時離詩人在嚴州刻成《劍南詩稿》前集已有五年。這是一首詩人晚年對自己詩歌創作實踐過程的概述和對創作經驗總結的詩。表明詩人否定了自己早年從「江西詩派」入手的創作道路,肯定了創作和生活有着緊密聯繫,這種認識是極有見地的。[1]

目錄

原文

我昔學詩未有得,

殘餘未免從人乞。

力孱氣餒心自知,

妄取虛名有慚色。

四十從戎駐南鄭,

酣宴軍中夜連日。

打球築場一千步,

閱馬列廄三萬匹。

華燈縱博聲滿樓,

寶釵艷舞光照席。

琵琶弦急冰雹亂,

羯鼓手勻風雨疾 。

詩家三昧忽見前,

屈賈在眼元歷歷。

天機雲錦用在我,

剪裁妙處非刀尺。

世間才傑固不乏,

秋毫未合天地隔。

放翁老死何足論,

《廣陵散》絕還堪惜。

注釋

得,心得。

殘餘,指前代詩人作品中已經寫過的詩句或意境等。「乞」,討。

孱,弱。「餒」,喪氣。「力孱」、「氣餒」,比喻寫的詩力量薄弱,內容虛乏。

妄取虛名」,指名不副實。

四十,陸游在南鄭參加王炎幕府時,年48歲,說「四十」是舉其整數。「南鄭」,地名,今陝西省漢中市。

打球,古時軍中的一種體育活動。「球」,原作「毬」,用皮包着毛的球。「場」,球場。「步」,長度不一。周為八尺,秦為六尺。

閱馬,檢閱軍馬。「列廄」,一排排馬棚。「三萬匹」,形容馬匹很多。

華燈,華麗明亮的燈。「博」,指古代的一種棋戲。共十二棋,六黑六白,兩人相博。「聲」,指賭客的喝彩聲。

寶釵,婦女的珍貴首飾,釵由兩股合成。借指裝飾華麗的歌女。

琵琶,從西域傳入的樂器,圓體長頸,四弦四柱。

羯鼓,古樂器名。南北朝時從西域傳入,以山桑木製成,形似漆桶,橫放小牙床上,兩手持杖擊奏。

三昧,佛經術語,據印度語音譯,原義為正定。文人借用為要訣之意。「見」,現。

屈賈,屈原、賈誼。兩人都是著名文學家。「元」,同「原」。「歷歷」,分明,清楚。

天機,古代神話中天孫(織女)的織機。「雲錦」,指織女所織的錦緞。「用在我」,運用它在於自己。

秋毫,秋天鳥獸新生的毫毛,細小難見,喻指差別微小。

放翁,據《宋史·陸游傳》記載,陸游在蜀地時為范成大參議官,不拘禮法。別人譏陸游放浪,他便自號放翁。

《廣陵散》,古琴曲名。三國時嵇康善彈此曲,後嵇康為司馬昭所殺。臨刑前,嵇康要求彈奏《廣陵散》,並長嘆道:「《廣陵散》從此失傳了。」

賞析

前四句為第一段,寫從軍南鄭以前的詩歌。這一段是自謙之詞,為說明下段詩歌轉變的重要性抑遏蓄勢,事實上詩人這一時期已有不少雄勁的作品。此段敘述中帶有議論,節奏較舒平,語言緊湊凝練。

中間十二句為第二段,寫從軍南鄭後詩境的轉變,是全詩的重點。這段以具體描寫為主,筆調急劇轉向壯麗,是古代論詩作品的一段極為出色的描寫。詩人形象地告訴讀者, 自己中期詩歌的進一步走向雄壯,是如何受南鄭軍中生活的影響的。

末四句為第三段,感嘆自己的經驗未必為他人所理解,從描寫轉向議論和抒情。並對自己的經驗體會大力肯定, 以感慨語氣出之,感情轉向深沉。

全詩脫口而出,一氣呵成,深衷淺貌,語短情長,極富有感染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