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卫星
陆地卫星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术语。
历史名词是历史上曾出现的事件及事物的名称[1],例如“禅让”,传说古代实行举荐贤能之人为首领继承人的一种制度,据文献记献:有尧举舜、舜举禹[2]、禹先举皋陶、皋陶死禹又举益等历史故事。
目录
名词解释
陆地卫星(Landsat)是美国地球资源卫星系列的一类卫星。
陆地卫星的作用:是美国用于探测地球资源与环境的系列地球观测卫星系统,曾称作地球资源技术卫星(ERTS) 。
自1972年7月23日发射陆地卫星1号以来,到1984年3月1日已发射到陆地卫星5号。第一代陆地卫星1~3号分别发射于1972年7月23日、1975年1月22日和1978年3月5日。星体呈蝴蝶状,高3.04米,直径1.52米。这个卫星系列是在雨云号卫星的基础上研制的。陆地卫星取三轴稳定对地定向姿态,采用900千米近圆形太阳同步轨道(近极太阳同步圆形轨道),倾角99°,周期103分钟,每天绕地球14圈,第二天向西偏170千米,于地方时9时30分通过赤道上空,18天后又回到原轨道运行。每帧图像的地面覆盖面积为183千米×98千米,相邻两帧重叠14千米。
陆地卫星已经发射了6颗,landsat-5(1984)和landsat-7(1999.4)仍然在运转工作。
陆地卫星的主要任务
调查地下矿藏、海洋资源和地下水资源,监视和协助管理农、林、畜牧业和水利资源的合理使用,预报和鉴别农作物的收成,研究自然植物的生长和地貌,考察和预报各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如地震)和环境污染,拍摄各种目标的图像,借以绘制各种专题图(如地质图、地貌图、水文图)等。
用以收集地球信息的星载遥感器有多谱段扫描仪(MSS)和返束光导管摄像机(RBV)。这些信息以电信号形式记录,卫星飞经地面接收站上空时把电信号发送给接收站,经处理后供用户使用。陆地卫星还装有数据收集系统(DCS),为分布在各地的150个地面数据自动收集平台中继传输数据。这些平台收集当地的河水流量、雨量、积雪深度、土地含水量以及火山活动情况等数据,经卫星中继以后集中送给用户。
①返束光导管摄像机(RBV)系统。由3台并列组成,可同步摄取同一景物的3个波段影像,分辨率为80米。陆地卫星3号上的RBV改由2台并列组成,可同步摄取互有重叠的两景单一波段影像,分辨率40米;
②多光谱扫描仪(MSS),有4个波段,分辨率80米。陆地卫星3号上的MSS增加一个热红外波段,分辨率为240米。第二代陆地卫星4~5号,从星体外形、结构、星载仪器到数据传输方式均有新的改进。星体采用多用途积木式结构,直径2.1米,长5.4米,轨道高度705公里,倾角99°,周期99分钟,每日绕地球18.5圈,覆盖周期16天。星上载一台多光谱扫描仪(MSS),一台新一代多光谱扫描仪TM(专题制图仪,thematic mapper),它有7个波段,分辨率除热红外波段120米外均为30米。卫星新增一个高增益天线,用于将遥感数据发送给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并由它转发给地面接收站,从而大大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和能力。1985年9月,陆地卫星系统的发射和管理由政府部门移交给地球观测卫星公司,实现了商业化。新的陆地卫星6~7号将把MSS的分辨率提高到60米,TM则新增一个分辨率为15米的全色波段。陆地卫星系列是20世纪70~80年代为世界各国提供航天遥感数据的主要遥感系统,对航天遥感的发展及其应用具有划时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 ↑ 文字记载前的1500年的历史都发生了什么,搜狐,2020-10-14
- ↑ 尧舜禹时期之中国和大禹之都及夏代都城之变迁,搜狐,2018-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