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阿都卡夫回教堂

阿都卡夫回(教堂)原圖鏈接來自 的圖片

阿都卡夫回教堂坐落於新加坡小印度的鄧洛普街,是新加坡的一座清真寺,於1907年開始建造,為造訪小印度時不能錯過的宗教建築,同時也是一座非常具有建築特色的清真寺。

目錄

建築風格

阿都卡夫回教堂是一座黃綠相間的優雅建築,這種顏色在回教堂中很少見,在藍天白雲下,黃綠色的回教堂安靜但不單調,肅穆卻不呆板,非常討人喜歡。建築本身還融合了南印度與歐洲風格,藝術氣息濃厚。大廳入口處有精緻三角牆,牆上有一面日晷,日晷上以阿拉伯文書法刻出25道度數,據說這樣的設計全球罕見,更使得教堂獨一無二。主祈禱廳拔地而起,入口處和兩邊被迴廊環繞,非常具有意境。

祈禱大廳左側的先知族譜圖也是寺中不可錯過的景點之一,記錄了阿拉伯先知的傳承歷史,既充滿了藝術美感,又極富教育意義。

基督教建築

初期基督教建築反映了當時一些奴隸和貧民,早期基督教雕塑,主要表現在紀念死者、寄託對來世希望的石棺雕刻上[1]

基督教於1~2世紀開始流傳。羅馬帝國於313年頒布《米蘭敕令》取得合法地位後,教堂建築逐漸發展起來,羅馬一地就有30餘座。5 至 10 世紀西歐的基督教建築,主要的類型是教堂。早期基督教徒利用羅馬建築作為禮拜儀式之用,沒有固定的教堂型制,其中大部分是將羅馬的巴西利卡改為教堂。教堂平面有圓形和多邊形的。

教會規定:聖壇必須在東端,大門朝西。聖壇為半圓形穹頂所覆蓋,聖壇前設祭壇,祭壇前又增建一橫翼,比較短;與巴西利卡一起形成長十字形平面,稱為拉丁十字,象徵基督受難。一般在巴西利卡前還有一個三面有圍廊的前庭,中央設洗禮池。獨立的鐘樓位於教堂一側,形成完整的群體。這種巴西利卡式教堂[2]是西歐中世紀天主教堂的原型,典型實例是羅馬聖彼得教堂。

視頻

阿都卡夫回教堂 相關視頻

哥特式大教堂的建築技巧
2分鐘後,你將了解世上所有教堂的區別

參考文獻

  1. 早期基督教美術,豆丁網,2012-08-06
  2. 教堂建築風格簡簡史,搜狐,2019-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