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干鎮
阿干鎮位於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東南部,鎮政府所在地距市區21公里。東界和平鎮,西接七里河區魏嶺鄉,南接榆中縣銀山鄉,北界七里河區八里鎮,總面積85.5平方千米,地勢南高北低,屬中溫帶半乾旱型氣候,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海拔在1800-3124米之間,平均溫度8℃,降雨量在380-420毫米之間,全年無霜期160多天。[1]
中文名稱: 阿干鎮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蘭州市七里河區
下轄地區: 12個行政村
電話區號: 0931
地理位置: 蘭州市七里河區東南部
面 積: 85.5平方千米
人 口: 28863人(2017)
車牌代碼: 甘A
目錄
歷史沿革
阿干鎮,早在北宋元豐六年(1083年),即置阿干堡。後金世宗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升為阿干縣,元初仍為阿干縣,又為司侯司。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廢縣、司並人蘭州。明為蘭州阿干里。明洪武年間(1268年至1398年)開採煤炭,隨即制陶、冶鐵、鐵器加工業相繼發展,商貿興起。阿干鎮為遠近馳名的集鎮。
鄉鎮概況
阿干鎮轄12個行政村,5個社區居民委員會,總人口28863人(2017)。轄區內有蘭阿煤礦、甘肅恆源物業公司、甘肅石門煤業公司、興榮公司、公安派出所、法庭、地稅、工商、金融、郵電、教育、商貿等省、市、區企事業單位20個,區域單位以工礦企業、商業企業為主,分布在南北長2公里,東西寬0.4公里的城區中心地段,有鄉鎮企業20個,其中:煤炭企業14個,有中、小學10所,醫院2個,個體診所16個。蘭阿鐵路專用線與蘭海、蘭新、蘭青鐵路通衢,省道101線縱貫全鎮。阿干鎮森林茂密、風景優美、氣候宜人、旅遊資源豐富,正在開發建設的雲頂風景旅遊景區,已初具規模,為加快旅遊型小城鎮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農業以種植百合、洋芋為主導的特色產業,鄉鎮企業以煤炭為主導產業。2007年,農業增加值達到1970萬元,鄉鎮企業增加值達到1854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995元。
行政區劃
民國時期,阿干置鎮,實行保甲制,解放後,取消保甲制,建立山寨鄉、阿干鄉和大水子鄉,由皋蘭阿干區公署管轄;1953年,公署撤消,阿干鄉、大水子鄉和山寨鄉劃歸為蘭州市第八區,鄉改為街,即:四街(阿干)、五街(大水子)、六街(山寨)。1956年,四街撤消,成立阿干鎮街道辦事處,五街和六街撤消後,成立鐵冶街辦事處,屬蘭州市阿干區領導。1957年9月,人民公社運動中,撤消街道辦事處建制;1962年,恢復阿干街道辦事處建制隸屬七里河區區政府領導;1986年4月,辦事處和鐵冶鄉合併,成立了阿干鎮人民政府。直到1990年,下屬居民委員會15個(2001年10月,又合併為5個社區居委會),鎮政府仍屬蘭州市七里河區政府領導。
經濟發展狀況
阿干鎮現轄12個行政村,5個社區居民委員會,另外尚有阿干煤礦礦隊結合管轄4個行政村。區域內總人口28863人(2017)。從2002年來,阿干鎮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發展較為迅速,2003年底,全鎮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2億元,農業總產值達到872萬元,第二產業總產值達到6.03億元,第三產業總產值達到4.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880元,小口徑財政收入達到429萬元;文教衛生事業發展迅速,鎮域範圍內現有中小學共20所,其中完全小學18所,中學2所,在校教職工350多人,在校學生5220人;鎮區內有影劇院一座,文化站一處,鎮醫院及礦區醫院各1所,共有個體診所18戶,醫務工作人員350人。
基礎設施
阿干鎮對外交通較為便利,境內省道101線縱貫全鎮,西接蘭郎公路,北通312國道,東接國道309線;境內的蘭阿鐵路專用線與隴海、蘭青、蘭新、包蘭鐵路通衢,對外交通較為便利。
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有一定的基礎,供水、供暖、供電、郵電通訊設施較為完備。但排水設施缺乏,污水隨意排放,垃圾亂傾亂倒,鎮區環境衛生狀況有待提高和完善。
另外,全鎮生態環境狀況亟待改善。阿干鎮是典型的煤炭資源型城鎮。自明朝洪武年間開採至今,經過幾百年的開採,採空區和塌陷區在鎮範圍內比較普遍,加上近幾十年對於荒坡地的不合理開墾,造成局部地區水土流失嚴重,甚至出現滑坡。山區植被稀少,生態環境比較脆弱。
工業發展
阿干地區是一個煤炭資源型城鎮,煤炭開明朝洪武年間,大規模機械化開採采始於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期開始,探明儲量為5760多萬噸,已開採原煤4278萬噸,煤炭資源已嚴重枯竭,作為支持本地區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阿干煤礦已於2000年10月依法宣告破產。破產後又進行了重組現改為蘭阿煤礦,根據地質調查資料,阿干鎮煤炭資源現有地質儲量464萬噸,開採量為348萬噸。按照蘭阿煤礦的年開採量30萬噸/年計算,有儲量僅能維持10年;再加之各級政府整頓和強化礦山企業安全生產,中央實行了「關井壓產」政策,全鎮原有的153個鄉鎮煤礦,逐漸下降到14個,而且還處於殘采階段。另外,7家地面企業也已處於停產半停產狀態。從整體來看,阿干鎮的工業基礎地位已十分脆弱。
組織建設
2008年10月30日七里河區阿干鎮在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勝利閉幕後,採取「三法」結合的方式,掀起學習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新熱潮。
「集中學習法」。堅持把學習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作為當前一項重要政治任務來抓,列入全鎮重要議事日程,制定了周密的學習計劃,採取集中學與個人自學相結合,每周一次集中學習,個人自學每天保證不低於1小時。
「原文通讀法」。要求機關幹部對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進行原原本本地學,深刻領會和把握精神實質,熟練掌握全會提出的新思想、新理論,積極思考和謀劃新形勢下農村工作的舉措。
「學用結合法」。按照十七屆三中全會對繼續深化農村改革涉及農經工作的新要求,把學習實踐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與「繼續解放思想、推動科學發展」大討論活動結合起來,與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結合起來、與創建「六型」機關結合起來、與具體工作結合起來,推動各項工作,確保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新農村建設
阿干鎮突出五個關鍵推進新農村建設:
一是加強村級組織建設。深化「三爭一促」活動,大力推行「支部+協會+農戶」農村黨組織設置新模式,提高村級組織帶領群眾致富增收的能力。 阿干鎮 阿干鎮
二是突出主導產業。按照「一村一品」的要求,大力發展高原夏菜、百合、洋芋等特色優勢產業,扶持發展壯大設施農業,建立農民穩定增收的可靠來源。
三是完善基礎設施。着力抓好水、電、路等公共基礎設施和教育、文化、衛生等公益設施建設,全面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不斷縮小城鄉差距。
四是建設生態家園。實施新農宅建設和舊村改造工程,深入開展群眾性環境集中整治活動,改善人居環境和村容村貌,樹立健康、文明、和諧的新風尚。
五是提高群眾素質。突出加強農村基礎教育,注重農民技術培訓,使每村主要勞動力掌握1至2門實用技術,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
示範村建設
七里河區阿干鎮馬場村2008年被蘭州市上確定為市級新農村建設試點示範村以來,鎮黨委、鎮政府對試點村各項建設工作給予了高度重視,在保證完成道路硬化、人飲入戶、農家樂小康住宅建設和村文化室改造等重點建設項目的同時,動員廣大幹部群眾,積極投身於村莊綠化美化和村容村貌的整治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2008年9月6日至8日,阿干鎮黨委、鎮政府主要負責人帶領鎮機關全體幹部、轄區各村幹部、各社區綜治員和馬場村群眾約200多人,冒着寒風秋雨,在馬場村開展了聲勢浩大的植樹綠化活動。在爛泥溝至馬場主幹道兩側,幹部們自帶鐵杴、鋤頭和水桶,按照鎮上種樹的分工區域和植樹數量,不辭辛、克服種種困難為馬場村播下了點點生機。在幹部的帶領下,村上的群眾也主動加入到植樹的隊伍中,共同為村莊增添綠意。經過3天的辛勤勞動,共種植側柏、刺槐等樹種3000多棵。
阿干鎮黨委、鎮政府2008年以來,為了把轄區各行政村建成一個山川秀美的新農村,已先後投資10多萬元,發動幹部群眾近1000人,開展大規模的植樹活動3次,共植樹5000多株,使當地鐵冶、馬場等後山地區的村莊面貌有了明顯改變,綠色覆蓋率有了進一步提升,受到了當地群眾的稱讚。
特色小吃
第一,已經實現——種植百合、洋芋3000畝,幹部帶頭髮展養羊重點戶20戶;第二,將百合、洋芋各增加5000畝,養羊重點戶再發展30戶;第三,利用44.78平方公里的綠地,招商引資,開發旅遊業。
特色小吃為百合,還有乾鍋菜(蘑菇、牛肉、百合、辣椒)
視頻
在蘭州阿干鎮,還有一座黃河文化博物館,去旅遊的你們不要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