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转化
阴阳转化 |
阴阳转化,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各自向其对立面转化。此种转化,一般是指事物或现象总体属性的改变,即属阳者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变为属阴,属阴者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转变为属阳。
阴阳转化是阴阳双方运动变化的又一基本形式,一般在阴阳的消长变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发生。阴阳双方为什么能发生转化?事物和现象阴阳属性改变的内在根据和外在条件是什么?这正是中医学基础理论所要深入探索的问题。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阴阳转化
含义; 指事物或现象总体属性的改变
属性; 中医学基础
类型; 古代哲学
详细说明
古人通过对自然界和人体内的各种事物和现象的观察和体验,已认识到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的改变一般出现在其发展变化的极期阶段,即所谓"物极必反"。事物或现象的运动变化发展到了极点,即阴阳双方的消长变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其阴阳属性就会发生转化。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重阴必阳,重阳必阴。"《灵枢·论疾诊尺》说:"四时之变,寒暑之胜,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阴主寒,阳主热,故寒甚则热,热甚则寒。"
其实,事物和现象的阴阳属性是相比较而言的:说此事物或现象属阴,是说此事物或现象中的阴性成分占了较大的比例,并非说其只含阴性成分而不含阳性成分;说此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为阳,也并非说其只含阳性成分而不含阴性成分。因按照阴阳互藏互寓的基本规律,不可能有只含阴性成分或阳性成分的事物或现象;即便是有,也是被称为"孤阴"、"独阳"的不能发展变化的事物或现象。
阴阳双方发生转化的内在根据是阴阳的互藏互寓。阴中寓阳,阴才有向阳转化的可能性;阳中藏阴,阳才有向阴转化的可能性。阴中寓阳,其阴性成分才能逐渐(或突然)转化为阳性成分而表现为阴消阳长。当此阴性事物或现象在其内部的阴阳消长与伴随的转化中,其阴性成分仍然占较大的比例时,此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仍属阴。但若在其内部的阴阳消长与转化中,其阳性成分多于阴性成分而成为该事物或现象的主导成分,该事物或现象则改属阳性。此即所谓"阴转化为阳"。反之则"阳转化为阴"。因此阴阳的互藏互寓是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转化的内在根据,而阴阳的消长运动及与此相伴的阴阳转化,是促使事物或现象总体阴阳属性转化的必要条件。
关系原理
阴阳转化与阴阳消长是密切相关的。阴阳的消长过程中寓有阴阳的转化,而阴阳的转化,又导致了阴阳的消长运动。如以四时寒暑的更替为例,由春温到夏热,阳长阴消与阴逐渐转化为阳相互伴随,发展到夏热之极点,就是向寒凉转化的起点,其后阳渐消而阴渐长,阳也逐渐转化为阴;秋凉到冬寒,阴长阳消与阳逐渐转化为阴相伴相随,发展到冬寒之极点,就是向温暖转化的起点,其后阴渐消而阳渐长,阴也逐渐转化为阳。如此往复循环,年复一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