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陽病入陰

來自九品軍師府的圖片

陽病入陰:醫學敎育網搜集整理邪氣由表入里,或陽氣受傷,陽病轉變為陰病,均稱為「陽病入陰」,大多表示病情加重。

目錄

基本信息

英文名稱:yang disease involving yin

注釋:邪氣由表入里,或陽氣受傷,陽病轉變為陰病,均稱為「陽病入陰」,大多表示病情加重。

1 拼音

yáng bìng rù yīn

2 概述

陽病入陰為病機。邪氣由表入里,或陽氣受傷,陽病轉變為陰病,均稱為「陽病入陰」,大多表示病情加重。通常是指外感病傳變過程中,傷寒病由三陽經傳入三陰經,或溫熱病由衛氣分傳入營血分的一種傳變方式,表示病邪由表入里,病情由輕變重。

3 關於傳經

傳經是指傷寒六經病的傳變,病邪從一經傳人另一經的證候。

《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傷寒一日,太陽受之,脈若靜者為不傳。頗欲吐,若躁煩,脈數急者,為傳也。」

《傷寒論大全·辨張仲景傷寒論》:「蓋風寒之初中人也,無常,或入於陰,或入於陽,皆無定體,非但始太陽終厥陰也。或自太陽始,日傳一經,六日至厥陰,邪氣衰不傳而愈者,亦有不罷再傳者,或有間經而傳者,或有傳至二三經而止者,或有終始只在一經者,或有越經而傳者,或有初入太陽,不作鬱熱,便入少陰而成真陰證者,或有直中陰經而成寒證者。」

《景岳全書·傷寒典·傳經辨》:「傷寒傳變不可以日數為拘,亦不可以次序為拘。如內經言一日太陽,二日陽明,三日少陽之類,蓋言傳經之大概,非謂凡患傷寒者必皆如此也。」

病邪輕重,正氣強弱,以及治療得當與否,是傳經與不傳經的重要因素觀察疾病的傳經與否,決定於脈證有無變化。六經傳變,有循經傳、越經傳、表里傳、合病、並病、直中三陰等。

4 關於陰陽交 陰陽交是指熱性病陽邪入於陰分,交結不解。

4.1 主治 症見出汗後仍發熱,狂言,不能食,脈躁疾,多屬重證。

4.2 治療 臨床可根據患者有無陽明腑實證,而分別採用清法或下法。[1]

參考文獻

  1. 陽病入陰, 科學技術名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