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县
阳江广东省省辖市是1988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地级市,位于广东省西南沿海,紧邻珠三角,扼粤西要冲。东与恩平市、台山市交界,北同罗定市、新兴县及信宜市接壤,西接高州市、电白区,南临南海。享有地方立法权。
阳江市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滨海城市,有平安城市、最佳生态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风筝之乡等荣誉,素有北有潍坊南有阳江的南国风筝之乡称谓。
阳江海资源物产丰富,阳江盛产鱼、虾、蟹、贝、三鸟、水稻、甘蔗、橡胶、海盐等。海鲜有鱼、虾、蟹、贝、藻类等,并盛产对虾、龙虾、鲳鱼、马鲛、石斑、海参、鲍鱼等名贵海鲜。阳江土特产以“阳江三宝”和“阳春三宝”最为著名,“阳江三宝”是指阳江豆豉、阳江小刀和阳江漆器;“阳春三宝”指阳春产的春砂仁酒、蛇鞭蛤蚧酒和三蛇酒。另外,东平虾酱、大八益智、阳春马水桔也是出名的特产。[1]
目录
历史沿革
据“阳春独石仔古人类文化遗址”考古发现,距今万年以前,两阳人的祖先就已出现。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推行郡县制度。公元前214年派军队攻打珠江流域的越族,秦统一了岭南越族地方后,设置了桂林郡、南海郡、象郡,两阳初属其中的南海郡,开始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汉武帝派兵打败了匈奴后,于公元前111年(武帝元鼎六年)新设了合浦郡高凉县,政治中心在今阳东县大八镇古城(另一说在麻汕上塘村)。高凉县包括今阳江市、恩平市西部、茂名、高州、电白、化州、吴川和罗定的部分地方。高凉县是粤西地区最古的县。
东汉末,两阳属东吴统治范围。公元220年(东汉建安二十五年)孙权将高凉县从汉时的合浦郡分出,设为高凉郡,转由广州管辖,下统三个县:安宁县(今阳江市区及其东部)、高凉县(今阳东区北部地方)、西平县(今阳东区白沙镇、江城区埠场乡、平岗镇、阳西县程村镇邻近部分地区)。两阳由县升郡。
南北朝时,两阳的地位显得更为重要了。公元527年(梁大通元年)高凉郡从广州分出,连同杜陵郡、宁康郡、阳春郡等合设为高州。高州州治中心在今江城(从公元527年至649年),管辖今阳江市及茂名市的大部分地方(包括良德)。阳江由郡升格为州,下管郡,郡管县,历时122年,是祖国南疆的交通要冲、军事重镇。
公元606年(隋炀帝大业二年)隋政权把安宁县、高凉县分出部分地方合成一个新县--阳江县。在阳春郡中设阳春县。阳江县、阳春县从此得名。
公元649年(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阳江县、西平县、阳春县、杜陵县等从高州分出,建为恩州,属广州都督府管辖。恩州州治在阳江,从贞观年间唐太宗时建恩州起至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撤除恩州,阳江、阳春各自为县止,两阳被称呼为恩州达719年。此后。江、春两县归肇庆府管辖。
公元1867年(清朝同治六年)阳江县两次升格为直隶州,下辖阳春、开平、恩平等县。公元1870年(同治九年)阳江直隶州改为直隶厅。公元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阳江直隶厅再改为直隶州。公元1912年(民国元年)撤除州府,复设阳江县、阳春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阳江、阳春属江门粤中专区;1953年改属粤西行署;1956年改属湛江专区;1958年冬,合阳江县、阳春县为两阳县;1961年复分为阳江县、阳春县。1983年9月为江门市属县。1988年2月10日,原阳江、阳春两县从江门市分出,新建为阳江市,属地级市建制。下辖现在的阳春市、阳西县、阳东县和江城区。1992年增设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1998年增设岗侨管理区,2002年设立阳江高新区。2009年撤销岗侨管理区。
行政区划
阳江于1988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阳江县,建立阳江市,为地级市建制,辖江城、阳东两区和阳西县,代管阳春市(县级市),设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和阳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3年全市共有9个街道办事处,38个镇,114个居民委员会和709个村民委员会,户籍总人口285.13万人。[2]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阳江地处广东西南沿海,扼粤西要冲。即北纬21°28'45"至22°41'02",东经111°16'35"至112 °21'51"之间,东西长112.5公里,南北距132.75公里。国土面积8005.2平方公里。
地形水文
阳江丘陵面积占25.57%,山地面积占41.97%,平原面积占21.77%。东与恩平市、台山市交界,北同云浮市的罗定市、新兴县及茂名市的信宜市接壤,西接茂名市的高州市、电白县,南临南海。地势由北向南倾斜,依山傍海,东北有天露山屏障,西北有云雾山环绕。境内最高山峰为望夫山脉的鹅凰嶂(粤西第二高峰)。
海岸线长341.5千米,主要岛屿有30个,岛岸线长49.3千米。海拔1337米,最长河流为漠阳江(广东六大江河之一),全长199千米,南北贯穿阳江,自北向南流入南海。
气候特征
阳江位于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2.0摄氏度左右,年平均降雨量一般在2040毫米左右,雨水分布不均匀,夏秋季多台风雨,全年无霜期约350天,偶有低温霜冻。
自然资源
水能资源
市内河流密布,集雨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24条,水力资源蕴藏量67.6万千瓦,可开发利用28.5万千瓦,已建成大中小型水电站216座,装机容量12.33万千瓦。
海产资源
阳江有闸坡、东平、沙扒、溪头、河北、对岸等国家认可的六大渔港,海洋捕捞量居全省重要地位,盛产鱿鱼、鱼翅、海蟹、对虾、马鲛鱼、石斑鱼等。有海洋滩涂面积19.6万亩,可供养殖18万亩。
矿产资源
已探明的煤矿储量753.6万吨,铁矿储量3521.6万吨,铜矿储量6155万吨,硫铁矿储量7079万吨,还有钛、钨、锡、钼、锌、煤、黄金、稀土、石灰石、花岗岩、石英砂等矿产。
人口民族
2011年,阳江市人口达到325万人,其中江城区61.5万人,海陵区9.26万人,高新区9.25万人,阳东区55万人,阳西县65万人,阳春市115万人,阳江人口密度约为415.5人/平方千米。
阳江市主要姓氏:陈、黄、林、梁、李、刘。其中陈姓25万人,黄姓18.94万人,林姓14.64万人,梁姓14.23万人,李姓13.99万人,刘姓10.27万人。
经济概括
综合
2014年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68.55亿元,同比增长10.5%;人均生产总值46938元,增长9.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2.95亿元,突破60亿元,增长17.2%。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7.5∶50.4∶32.1,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凸显。固定资产投资超出计划目标0.7个百分点,对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发挥重要作用。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建设质量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继续提高。县域经济较快发展。
工业
工业规模继续扩大。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达1865.78亿元和467.57亿元,分别增长18.1%和18.7%。省政府将阳江纳入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六市一区"建设范围。阳江核电站1号机组2014年3月投产并首年实现发电67.9亿千瓦时,2-6号机组有序推进;翌川镍合金项目建成投产,镍合金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广青金属科技、世纪青山镍业、阳春新钢铁等企业纳入国家钢铁行业规范管理。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五金刀剪产业总产值达510.03亿元,增长16%。
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滨海文化旅游业蓬勃发展,海陵岛获评为"广东十大美丽海岛",大角湾海上丝路旅游区被列入创建国家5A级景区预备名单。全市接待游客总人数1498.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53.6亿元,分别增长19.3%和34.5%。商贸水平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体建设加快推进,成功举办第13届刀博会。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81.9亿元,增长10.4%。首个电商产业园投入运营。金融房地产健康发展,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和贷款余额分别为907.1亿元和694.79亿元,分别增长11.6%和32.4%;商品房销售面积279.87万平方米,增长5.5%;销售额123.39亿元,下降4.5%。
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2013年,阳江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7家。
教育事业
2013年,阳江小学招生人数3.36万人,同比增长6.27%,小学在校学生18.15万人,增长2.66%;普通初中招生人数2.82万人,下降2.08%,普通初中在校学生8.97万人,下降11.54%。阳江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100.99%,小学升学率100%,普通初中生升学率94.15%。
2013年普通高中招生人数1.95万人,同比下降14.1%;普通高中在校学生6.36万人,下降9.5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3.5%。
阳江学校共有1064所,在校生46.78万人。其中:高等教育学校3所,基础教育学校1050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1所。
文化事业
2013年,阳江共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5个,县级及以上公共图书馆5个,博物馆3个;广播电台2座,电视台4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9.4%,电视人口覆盖率99.2%,广播电视混合人口覆盖率99.3%。新闻、出版等事业健康发展。
医疗事业
2013年末,阳江共有各类卫生机构(含诊所)1787间,同比增加30间,其中,县级以上医院37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间,社区服务站42间,乡镇卫生院39个,村卫生室1361间,诊所287间,妇幼保健院5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间,其他卫生机构2间;阳江各类卫生机构年末实有床位8642张,增加200张。其中,医院6013张,乡镇卫生院1698张,妇幼保健院600张,社区服务中心331张。年末阳江卫生机构共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0288人,增加20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653人,注册护士3504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加快,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99.9%。
体育事业
2013年末,阳江共有体育场馆4座。2013年我市参加省级以上比赛获得金牌15枚、银牌14枚、铜牌18枚。其中,在第十二届全运会中,我市共派出12名运动员参加了马术、曲棍球、帆板、帆船、摔跤、柔道6个项目的比赛,夺得金、银、铜牌各一枚。成功承办2013年广东省青少年排球锦标赛,举办市青少年田径等8项锦标赛。
社会保障
2013年末,阳江参加失业保险19.7万人,同比增长5.09%;社会养老保险46.6万人,增长4.8%;工伤保险22.3万人,增长6.36%;生育保险17.7万人,增长11.05%;基本医疗保险25.5万人,增长6.7%。年末阳江共有各类社会福利院5间,床位1280张;敬老院49间,在院人数1513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巩固中提高,低保保障面扩大,阳江得到最低生活保障人数8.21万人。城镇社区服务和农村服务网络日趋完善。
历史文化
语言
阳江地区的方言,主要有阳江话和阳春话两种,都 属粤方言高阳片中的一种次方言。阳江话以阳江市区的阳江话为代表 ,据老一辈的人说,阳江话又以阳江城三铺街的话最为正宗。阳春白话以阳春市区春城白话为代表。在阳春白话中,又分为以春城白话为代表的春中白话,以双滘白话为代表的春西白话,以岗美白话为代表的春南白话,以春湾白话为代表的春北白话。以上这些都属粤方言。
粤方言以外,在阳江地区还有属闽南方言的阳江海话,属客家方言的涯([ŋai ])话。还有属苗瑶语族瑶语支中一种叫"勉语"的瑶语次方言。阳江海话以阳西县儒洞镇的海话为代表。涯话又分为阳西县塘口话为代表的阳江涯话和以阳春市三甲话为代表的阳春涯话。阳春瑶语(勉语)又分为阳春市永宁镇横垌(原名黄鳝垌)赵姓瑶民讲的过山瑶语和以阳春市永宁镇铁垌麦姓瑶民讲的排瑶语两种。
地名由来
阳江之名来源于"漠阳江",而漠阳江起名又源于"莫阳",阳江最早叫"莫阳",阳江古时候属于古越,居住的多是越人。古越语中,"牛"为"莫",(阳江如今称"牛"还叫"牛么");"羊"越语为"阳",和太阳的"阳"。"莫阳"就是牛羊的意思,这说明古代的阳江曾是牛羊聚居的地方,或者是牛羊集市。江边现有一村,叫牛场村。这条江在莫阳,故此叫漠阳江。中国古代地理立位,山北水南曰阴,山南水北曰阳,阳江在江之北,所以叫阳江。古代"青"、"春"谓之东,阳春在江东边,所以名叫阳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