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洪臣
阎洪臣,山东沂水人,1936年6月出生于黑龙江省尚志县。1980年11月加入九三学社,1983年6月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198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吉林市化工学校肄业,长春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曾任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副主席,吉林省政协副主席。 2016年5月7日在吉林长春逝世,享年81岁。 代表作品 《内难经选释》、《针灸处分集》、《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伤寒论析要》、《温病学析要》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1944年至1948年在黑龙江省尚志县读私塾。1949年至1951年先后在尚志、德惠县学校读书。1952年在吉林市化工学校学习。1953年至1957年在德惠县从父学医。1958年经考试获得中医师资格并就职于德惠县联合医院任中医师,同年考入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师资班进修,1959年结业留校任教。1972年晋升主治医师,1978年晋升副教授、任内经教研室主任,1983年晋升教授、任中医系主任,1990年任长春中医学院副院长。1986年起任中国农工民主党吉林省委会主委。1992年后任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副主席,吉林省政协副主席。
折叠人物荣誉 1990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1年被评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1992年获长春市总工会"功臣功勋杯"奖,1993年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授予"吉林英才奖章"。 1995年被吉林省人事厅评为吉林省中医终身教授。2003年长春市卫生局授予"长春资深名医",2007年被聘为"吉林省中医药学会科技评审与咨询专家库"专家。曾任香港国际中医药研究院名誉教授、辽宁中医学院名誉教授、仲景国医大学名誉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委,吉林省卫生系统高职评委,吉林省高校高职评委会委员和省高校高职评委会中医药学科组组长。1970年,创办《吉林中医药》杂志和《长春中医学院学报》并任主编。任全国《中级医刊》总编、《中华医学论文集》主任编辑。八十年代应辽宁中医学院和黑龙江中医学院邀请,多次担任研究生答辩委员会主任委员。
教学与论著 在长春中医药大学从事教学、科研、临床工作五十余年。先后为本科班、西学中班系统讲授《中医学基础》、《中医诊断学》、《黄帝内经》、《伤寒论》、《针灸学》、《中医学史》等六门基础课和专业课,以及《各家学说》、《中医内科学》等部分课程。还为研究生班讲授"五运六气"、" 病机十九条"和理论与临床等方面的专题。曾应邀到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研究生班、全国中医高资班、黑龙江中医学院、辽宁中医学院、山西中医学院、河南仲景国医大学(为该校系统讲授了《黄帝内经》)、河南地区中医药学会、浙江中医学院、陕西中医学院、湖南中医学院、大连中医药学会、大庆中医药学会以及吉林省中医药学会、长春市、吉林市、四平市、辽源市、通化市、白城市、镇莱县、通榆县、大安县、辉南县、东风县、农安县等地几十个单位或高等院校,分别做过"胸痹心痛的辨治"、"病机十九条的临床应用"、"痛证的辨治"、"如何撰写医学论文"、"行气活血法在临床上的运用"、"养血、止血法在临床上的运用"、"试论水肿的病理与证治"、"谈谈如何学习中医"、"敬事而信、博学笃志"等专题报告。这些题目均在《新中医杂志》等刊物上发表。1994年出席了在美国召开的"世界杰人大会"期间,应美"今日世界电视台"邀请做了题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与展望"报告。阎教授教学深入浅出,善于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对古典医书中的疑点、难点,既能用通俗的语言传授给学生,又能把简单的理论知识进一步深化和升华,做到了由博反约,深受广大学生的好评,同时,也受到西学中班西医专家的高度赞扬,学员们说:"阎教授的课富于哲理,他把深奥的中医理论讲活了"。在晋升副教授、教授时,长春中医学院职称评定委员会认为:"阎教授的教学效果卓著"。由于他教学效果突出,故多次被评为吉林省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和省、市劳动模范。
公开出版了《内难经选释》、《针灸处分集》、《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伤寒论析要》、《温病学析要》、《名医奇方秘术》、《传统疗法大成》等著作(其中有的书为主编),审定了全国中医高校教材《内经讲义》,七十年代编写了《中医学基础》、《内经讲义》、《伤寒论讲义》等教材,供院内教学用。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内难经选释》一书的编撰,是在文化大革命后期完成的。文革期间中医院校砍掉了《黄帝内经》课程,并把书中的诸多内容,如阴阳、五行、四气调神论等,做为封建迷信的内容加以批判,成为人们不敢涉猎的"禁区"。阎教授是从事《黄帝内经》教学与研究工作专家,他深知《内经》在中医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这部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绝不能抛弃。这种想法,处于当时的极左环境,在院内既不敢说,更不敢写,但他自己仍孜孜不倦地进行研究。1976年他利用在基层给"赤脚医生复训班"授课之余,写出了《内难经选释》初稿。1978年全国中医院校正式复课时,缺少《黄帝内经》教材,故该书于1979年正式出版,北京中医学院、安徽中医学院等多家中医院校作为教材,发行量达22.9万册。《针灸处分集》(1983年出版)一书的特点是,把难以掌握和运用的"子午流注"与"灵龟八法"针法,写入了每个病症的配方中。该书出版后颇受欢迎,有的中医院校也作为针灸辅助教材。在读者的要求下该书于1985年再版。
阎教授兼任吉林省政协副主席后,在相关刊物上发表议政文章50余篇,并汇总成册为《议政汇编》(内部印刷)。他在全国政协常委会和全委会上,多次代表农工党中央大会发言。八届全国政协常委会议期间,国务院在机构改革中拟撤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他得知此消息后立即向国务院提出"保留中医药管理局,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建议,受到中央高度重视和采纳。
临床与科研 阎教授造诣颇深,精通中医理论和四大经典,擅于以理论指导实践诊治中医内、妇科疑难杂症。五十年来,他经常带学生在内科门诊及病房、针灸科从事临床工作,有时也到农村、工矿企业为群众义诊。他诊病谨守病机,掌握辨证论治精髓,突出中医治病特色。每诊一病人,均引经据典,对疾病从病因、临床表现及气候对人体的影响、内在发病关系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尽求其本。为了充分体现出理法方药的完整性,他把"辨证"与"论治"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临床治疗疑难杂症上,善用经方,虽不以"奇"和"贵"药取胜,却每获"如鼓应桴"之效。他的医术精湛,疗效卓著,深受广大患者的赞誉。
科研方面,阎教授早期曾从事"经络感传研究"、"中药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研究"等。后来,长期主要是从事"脊髓病课题的研究"。在研究脊髓病方面的贡献有以下五点:一是在全国首先研制出了治疗脊髓病的新药;二是创建了全国第一家脊髓病医院;三是在科研成果基础上再次进行研究,并有所创新(将益髓冲剂改为益髓系列药);四是把科研成果推向市场;五是扩大了益髓系列药治疗脊髓病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