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闵恩泽 (1924年2月8日 - 2016年3月7日),四川成都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感动中国2007年度人物之一,是中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者,石油化工技术自主创新的先行者,绿色化学的开拓者,被誉为"中国催化剂之父"。

闵恩泽
出生 1924年(甲子年)2月8日
国籍 中國
知名于 2008年获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3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知名作品 《工业催化之路的求索《绿色石化技术的科学与工程基础》

1946年,闵恩泽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1951年,获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学位;1955年,进入石油工业部北京石油炼制研究所工作;现为资深院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高级顾问。

闵恩泽主要从事石油炼制催化剂制造技术领域研究,20世纪60年代主持开发了制造磷酸硅藻土叠合催化剂的混捏-浸渍新流程通过中型试验,提出了铂重整催化剂的设计基础,研制成功航空汽油生产急需的小球硅铝催化剂,主持开发成功微球硅铝裂化催化剂。20世纪80年代开展了非晶态合金等新催化材料和磁稳定床等新反应工程的导向性基础研究。1995年,闵恩泽进入绿色化学的研究领域,策划指导开发成功化纤单体己内酰胺生产的成套绿色技术和生物柴油制造新技术。

2016年3月7日上午5时5分,闵恩泽先生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93岁。


目录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24年(中华民国十三年)2月8日,闵恩泽出生于四川成都,祖籍浙江。家中堂有一副对联:忠厚传家远,读书继世长。他自幼受到这样家风的熏陶,待人忠厚,发愤读书。闵恩泽在家受教,完成了小学课业。

1936年(中华民国二十五年),闵恩泽进入私立南薰中学初中就读。

1938年(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初中毕业,考入四川省立成都中学(今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实验中学)。

1942年(中华民国三十一年)秋,闵恩泽从成都来到重庆,进入国立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学习。

1946年(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夏,闵恩泽从重庆国立中央大学化学工程系(今南京工业大学)毕业后,应父亲要求回到成都,在成都自来水公司作化验员;随后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位于上海的中国纺织建设公司第一届印染技术人员培训班,毕业后担任练习技术助理员。

1947年(中华民国三十六年)9月,大学时期的同班同学陆婉珍去了美国,在伊利诺伊大学化学系攻读硕士学位。受到陆婉珍的鼓励,闵恩泽也决定赴美留学。[1]


留学之路

1948年(中华民国三十七年)3月,闵恩泽带着一张半年生活费和学费的外汇支票以及同事借给他的25美元,登上了去美国的"哥顿号"邮轮,开始了自费留学生涯。闵恩泽进入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师从科佛特(J. H.Koffolt)教授,年底获得了硕士学位;他靠奖学金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并于1951年7月获得博士学位。

1950年,闵恩泽和陆婉珍的博士论文的实验工作都基本完成;同年6月,两人正式步入了婚姻殿堂。由于朝鲜战争影响,1949年起,美国政府不允许学理、工、农、医的中国留学生离境,闵恩泽和陆婉珍归乡不得,只能先找工作生存下来。

1951年起,闵恩泽进入美国芝加哥纳尔科化学公司工作,担任高级工程师,负责研发燃煤锅炉中的结垢和腐蚀、氨水灌溉农田管道防堵和柴油安定性等课题,并一干就是四年。在纳尔科的四年,他学到了在企业搞科研的宝贵经验,也逐渐在美国站稳脚跟,但他始终认为自己的根在中国,他要回来报效祖国。 [2]

艰难回国

1955年,闵恩泽夫妇在朋友的帮助下,取道香港,历尽波折,终于回到了中国,进入石油工业部北京石油炼制研究所工作,从此开始了发展中国炼油工业和研制催化剂的人生历程。

1956至1966年的十年间,闵恩泽历尽艰辛,打破中国之外的其他国家封锁,成功研发了铂重整催化剂、磷酸硅藻土叠合催化剂、小球硅铝裂化催化剂和微球硅铝裂化催化剂的生产技术,解了国防之急、炼油之急;建成了兰州、长岭、抚顺、锦州等催化剂厂和车间,被誉为中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人。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闵恩泽正满腔热情地投入石油炼制技术的研发中,却被送进 "牛棚",成了被调查和清查对象。"牛棚"岁月给他以折磨,也磨练了他的身心。在度过最初的迷茫、不解之后,闵恩泽恢复了平静,他以乐观的心态做好每一件事,表现出了困难中的坚韧和对事业的不懈追求。在"牛棚"里,他借写交代材料的机会,把以前催化剂研究过程中的成败得失都记录下来,总结经验教训,成为他日后催化剂研究的宝贵财富。

1970年,闵恩泽从"牛棚"里出来不久,即被派往抚顺,参加燃化部组织的"三氢会战",同时参加了扶余的原油浸没燃料的会战;随后参加了长岭加氢催化剂会战,荆门炼厂裂解焦油制苯攻关。后来他又帮助周村催化剂厂脱贫致富,由弱变强。

1979年,作为三人代表团成员,闵恩泽去罗马尼亚成功地恢复了世界石油大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席位。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

1987年,担任世界石油大会分会主席,主持《未来的炼油厂》报告。

1991年,闵恩泽被推选为科学程序委员会通讯委员,并担任"研究"主题的专题论坛主席。

1993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5年,闵恩泽主持化学部咨询项目"推进化工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绿色化学与技术"。

1997年,"九五"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环境友好石油化工催化化学与化学反应工程"启动,闵恩泽受命任项目主持人。

2008年,获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1年,一颗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闵恩泽星"。

2013年,闵恩泽个人捐资400万元,中国石化捐资800万元,由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石化联合设立"闵恩泽能源化工奖基金"。[3]

因病去世

2016年3月7日上午5时5分,闵恩泽先生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93岁。[4]

主要成就

科研成果

20世纪60年代初,闵恩泽参加并指导完成了移动床催化裂化小球硅铝催化剂,流化床催化裂化微球硅铝催化剂,铂重整催化剂和固定床烯烃叠合磷酸硅藻土催化剂制备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和产业化,打破了中国之外的其他国家技术封锁,满足了国家的急需,为中国炼油催化剂制造技术奠定了基础。

20世纪70年代,闵恩泽指导开发成功的Y-7型低成本半合成分子筛催化剂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还开发成功了渣油催化裂化催化剂及其重要活性组分超稳Y型分子筛、稀土Y型分子筛,以及钼镍磷加氢精制催化剂,使中国炼油催化剂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并在多套工业装置推广应用,实现了中国炼油催化剂跨越式发展。

20世纪80年代后,闵恩泽从战略高度出发,重视基础研究,亲自组织指导了多项催化新材料,新反应工程和新反应的导向性基础研究工作,是中国石油化工技术创新的先行者。经过多年努力,在一些领域已取得了重大突破。其中,他指导开发成功的ZRP分子筛被评为1995年中国十大科技成就之一,支撑了"重油裂解制取低碳烯烃新工艺(DCC)"的成功开发,满足了中国炼油工业的发展和油品升级换代的需要。 [5]

论文著作

闵恩泽院士在中国及其他国家共出版专著6部,发表论文233篇,其中SCI收录78篇。[6]

2006年、2007年部分论文举例


论文题名 年卷期 发表刊物
悬浮催化蒸馏-化工过程强化与集成新技术 2007年 23卷 01期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Synthesis of Ti-H beta zeolites by liquid-solid isomorphous substitution and the catalytic properties in the vapor phase Beckmann rearrangement of cyclohexanone oxime 2007年 90卷 2期 REACTION KINETICS AND CATALYSIS LETTERS
介孔钛硅新催化材料 2007年 19卷 04期 化学进展
Influences of ethylenediamine treatment of Silicalite-1 on the catalytic vapor-phase Beckmann rearrangement of cyclohexanone oxime 2007年 8卷 1期 CATALYSIS COMMUNICATIONS
利用可再生农林生物质资源的炼油厂--推动化学工业迈入"碳水化合物"新时代 2006年 18卷 02期 化学进展
Phase equilibria of methanol-triolein system at elevated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2006年 239卷 1期 FLUID PHASE EQUILIBRIA
反应氛围对RBS-1分子筛催化剂上气相Beckmann重排反应的影响 2006年 22卷 01期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和磁稳定床反应工艺的创新与集成 2006年 22卷 02期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在RBS-1催化剂上环己酮肟气相Beckmann重排反应副产物的研究 2006年 22卷 02期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在Pd/C催化剂上环己基过氧化氢加氢分解反应动力学 2006年 22卷 05期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7]

专利发明

闵恩泽院士在中国及其他国家共申请发明专利205件,已授权140件(中国之外的国家授权32件)。[8]

人才培养

截至2008年,闵恩泽共培养了博士、博士后50多人,有20多人已成为科研骨干和学术带头人,有一些成为炼化企业技术负责人,张晓昕(教授级高工)、宗保宁(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获得者)、姚志龙等均为闵恩泽的学生。

社会任职

闵恩泽曾任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副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石化总公司学位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化学部副主任,中国石油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学会咨询工作委员会主任、催化委员会主任、绿色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他还曾任《Applied Catalysis》等学术刊物的编委等。

获奖记录

所获奖项

1983、1989年,获得俄亥俄州立大学"杰出校友奖"。

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995年,获得首届(1994年度)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

2006年,获中国化学会催化委员会首届中国催化成就奖。

2007年,获中国十大科技英才奖。

2008年1月,获得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荣誉称号

1978年,在中国全国科学大会上被评为"在我国科学技术工作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先进工作者"。

2008年2月17日,入选 "感动中国2007年度人物"。

2012年5月21日,被评为"2012年度南京大学杰出校友"。

2012年5月26日,被东南大学评为"有突出贡献的杰出成就校友"。

2013年3月29日,被评为第一届"石化盈科杯""感动石化"人物。

人物影响

闵恩泽星

2011年5月3日,闵恩泽小行星命名仪式在北京举行。2010年9月23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公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并获得国际永久编号的第30991号小行星,经过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被永久命名为"闵恩泽星"。


闵恩泽创新实验班

2011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实验中学闵恩泽创新实验班成立,闵恩泽班在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

闵恩泽能源化工奖基金

2013年,闵恩泽个人捐资400万元,中国石化捐资800万元,由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石化联合设立"闵恩泽能源化工奖基金"。[9]


人物评价

在国家需要的时候,闵恩泽站出来!燃烧自己,照亮能源产业。把创新当成快乐,让混沌变得清澈,他为中国制造了催化剂。点石成金,引领变化,永不失活,他就是中国科学的催化剂!(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闵恩泽的颁奖词)[10]

闵恩泽心系国家发展,为中国石化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闵恩泽十分关心工程院的工作,积极参加工程院的各项活动,为工程院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闵恩泽热爱祖国、尊重科学、开拓创新、敬业奉献,是中国工程科技界的楷模和学习的榜样。(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评)

闵先生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强烈的责任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化石科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何鸣元评) 闵先生本身就像是促进学生成才的催化剂。他要求学生的论文一定要有创新点,否则肯定过不了关。(闵恩泽学生宗保宁评)

闵先生虽然严格,但是和闵先生在一起研究科研项目,思想上没有任何拘束,因为闵先生允许我们对他说'NO',只要你的思路合理、判断合情,闵先生都会认真倾听。(闵恩泽学生姚志龙评)

闵恩泽的巨大贡献,不仅仅在于卓越的科研成果,更在于他带出了一支勇于攻关、善于团结、勤谨踏实的科研队伍,为石化研究储备了一个人才库。(中国石化石科院院长龙军评)

闵恩泽对自己所做的事情非常专注,非常投入,每当学术领域有新鲜的东西进来时,他总能敏锐地领会到,并凭借长期的积累对这些新鲜的东西做出正确的选择。(闵恩泽夫人、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婉珍评)

视频

2007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闵恩泽

參考來源

  1. 闵恩泽的爱国之路,人民网,2016-01-18
  2. 闵恩泽的爱国之路,人民网,2016-01-18
  3. 闵恩泽的爱国之路,人民网,2016-01-18
  4.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闵恩泽逝世 享年93岁,网易,2016-03-07
  5. 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2016-01-18
  6. 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2016-01-18
  7. 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2016-01-18
  8.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6-01-27
  9. 闵恩泽的爱国之路,人民网,2016-01-18
  10. 2007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闵恩泽,央视网,2016-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