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说“遣词造句”(李至远)
作品欣赏
闲说“遣词造句”
文秘工作的确是一件苦差事、操心事,尤其是在大的机关单位,就“写材料”这块,少不了要旁征博引、搜肠刮肚、加班熬夜——哪怕是东拼西凑,也得劳心费神,拼凑得像个样子,才能拿得出手。这份苦差事,真是让人从不抽烟到烟不离手,从满头黑发变成早生白发甚至掉发秃顶。
可以说,文字功底扎实的年轻人,是每个机关单位的领导都想要的,多多益善——特想招得几个“笔杆子”,大写特写,以优质的材料撑起单位的“门面”。现实中,确实缺少这样的人才特别是能文(材料)能武(业务)的全才。
曾从事文秘工作几年,见过一位对口招录的文秘人员因无法胜任岗位工作而被调岗,也见过有人写材料因拼凑得漏洞百出而被领导狠狠批评“抄都不会抄”,还见过有的年轻人撰写的工作材料病句频出、词不达意,比较“肤浅”(公文要求行文须严谨、深刻),真是改无可改,着实头疼,只好索性新写一篇。 说来也怪,语文是我们打小都要学习的一门课程,比物理、化学还要早呢,可在学校里,写好课堂作文却往往成了让学生们头疼的事情。曾看过报道,有的物理、化学学科的专家虽然率先研究出了重大成果,但因学术论文迟延出炉而被他人捷足先登,真是可惜!
遣词造句,其实就是语言运用、文字表达的意思,一个个句子有机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篇完整的文章或材料。怎样才能提高文字写作能力,个人认为无捷径可走,只能是多学多看多写了,真的是没有法子做到拔苗助长、一蹴而就的——巴金先生说过,“写吧,只有写,你才会写。”作家小茶在《胡说(下)》一文中也写道:“读读,写写,每天就不一样了。每天不一样了,一辈子就有点不一样了。”
不得不承认,文字写作能力的提高是需要有一个过程的。哪怕是“作家”这样的专业写作者,也有人会否定自己的“旧作”(记得2017年某期《诗刊》杂志上有人写过一篇文章说了此事并持否定之否定的态度,还引用了鲁迅先生的原话)。有的画家亦然。
如今重读自己的“旧作”,我也有此感觉,觉得不成熟。但想想,那时的我,人生阅历就这么多,胸中墨汁就这么点,也就只能这么写了,这就好比我们怎么能去问一个应届毕业生有过哪些工作经历?怎么能去苛求一只小鸡仔畅谈下蛋的心得体会?想起电影《特殊身份》中有个桥段,即女主角第一次开枪打死坏人,害怕颤抖不已,男主角安慰她说:“人要有经历,只有废人才没有经历,能忘的就忘,不能忘的,就当作是人生的一种经历。”
春华秋实,秋天是金黄的、收获的季节。驾车经过一片稻田,看见稻穗已成熟垂下头,随风摇曳,想当初它们也是从幼苗成长起来的。人亦如此,“一口吃不成胖子”,凡事都得有个尝试、适应、熟练进而熟能生巧的过程。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过来人”,何不勇于尝试一下呢?何必否定以前的自己呢?[1]
作者简介
李至远,本名李宗世,从事法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