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笛
戰國七雄 |
名 稱 = 管弦樂 |
長笛 長笛是現代管弦樂和室樂中主要的高音旋律樂器,外型是一根開有數個音孔的圓柱型長管。早期的長笛是《烏木》或者椰木製,現代多使用金屬的材質,比如比較低級的黃銅、白銅,普通的鎳銀合金到專業型的銀合金,9K、14K、18K、20K、24K金和鉑金長笛等。
音質動感而好聽,聲音婉轉而悠揚。長笛很考驗吹奏者的氣息控制,要找到一個合適的切入點,才能吹出近乎完美的音律。
目錄
現代管弦樂
長笛是現代管弦樂和室內樂中主要的高音旋律樂器,屬於木管樂。外型為一根開有數個音孔的圓柱型長管。早期的長笛是烏木或椰木製,現代多使用金屬,比如普通鎳銀合金或專業型的銀合金,9K和14K黃金以及貴金屬鉑等,偶爾也有表演者使用特殊的塑鋼長笛。傳統木質長笛的音色特點是圓潤、溫暖、細膩,音量較小,而金屬長笛的音色就比較明亮寬廣。不同材料的長笛完全根據演奏者的愛好選擇。但是在樂隊中應該統一使用一種長笛,以得到最和諧、飽滿的音響效果。在西洋樂器中,長笛屬於木管樂器中的吹孔氣鳴樂器(woodwind)。長笛的發音原理較其它樂器特殊一些,它是由吹孔處產生連續性正負壓的壓力變化激發氣簧而發聲,因此入氣端外型曲度與吹口孔內緣所夾角度有相當的影響,正如風吹細電線與粗電線之不同。夾角愈小,吹奏愈容易且高頻愈多,夾角愈大,吹奏較費力低頻較多,如此也相對影響三個八度的音色效果。夾角愈小,音色較光輝亮麗,低音則因低頻較少而較少力度感,且高音則容易失控而吹成泛音或是較尖銳或薄的音色。夾角大則音色有晦暗的感覺,低音音質較渾厚,但也容易有聲音揮灑不開的感覺。 2012年研究人員確認了他們所說的世界上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樂器。他們在《德國》《霍赫勒-菲爾斯》洞穴發現了這幾根用鳥骨和猛獁象牙製作的長笛。科學家用碳測定年代方法確認出這些長笛距今已有4.2萬到4.3萬年。19世紀初,隨着《奧巴爾德·波姆》發明的按鍵裝置(後來亦被用於單簧管、雙簧管和大管等),長笛完成了定型。
據記載,長笛起源於(歐州),初名橫笛。早期的長笛是用喬木科植物的莖製成,豎着吹奏,後改用木料製作,橫着吹奏。到了18世紀末、19世紀初,隨着工業的不斷發展,金屬材料的長笛開始問世。1847年,德國人波姆經過多次試驗,研製出了更符合科學原理的帶有機械傳動裝置的長笛,它在音準、音色、音量及音域等方面,都比老式長笛有了革命性發展,極大地豐富了長笛的演奏技能。在海頓時期(1732-1809),長笛已成為交響樂隊中的固定樂器。在交響樂隊的配器中,長笛一般採用雙管編制,在規模較大的樂隊中,有採用三管編制的。近現代的作品中,漸漸出現了四管編制。
在古典時期,不同人對長笛加以整修,管身將圓柱型改為圓錐形,並按上了許多新奇的按鍵(許多按鍵還搬上單簧管,因此在現代單簧管上依然還可以見到)。著名的長笛改革者波姆(1794-1881)是使長笛的構造趨於完美的著名發明家。他從改革長笛指法和音色開始,把笛管由圓錐形改回圓柱形,並規定了笛管的粗細及音孔位置,加裝音鍵機械聯動裝置(例如A音孔與bB音孔相連)來調整音準、音色、擴大音域,增強樂器表現力。1847年,波姆規定笛子的長度66厘米為內徑2厘米的約33倍,使這一樂器標準化。這些改良措施使長笛日益完美,具備了豐富柔和明亮的音色,寬廣的音域範圍,這種長笛被稱為"波姆式長笛"流傳至今。長笛的流傳已有好幾個世紀,其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時代,當時它還只是豎吹的上面開孔的粘土管。到了海頓所在的年代(1732-1809),長笛已成為交響樂隊中的固定樂器。1947年,波姆長笛用了銀質的管子,並將其安上bB拇指控制杆。21世紀,長笛已被認定為完全定型,但有些工廠為了讓初學者演奏方便,將右手部分的按鍵移至笛管的另一側。
發音原理
長笛為木質或金屬管狀體,全長62厘米,笛頭閉塞,塞頭距管端約5厘米,笛尾開放。為便於攜帶與調音,由2或3段插接組成。笛身為圓柱體,內徑1.9厘米,從與笛身插接處起,其內徑至塞頭漸縮細為1.71厘米。以離塞頭1.7厘為中心,開橢圓吹孔,上覆吹孔蓋,開同樣橢圓孔,與吹孔相連,使蓋面與孔壁形成銳角,氣流即衝擊此邊棱,激棱發音,管壁開指鍵孔若干,用指尖控制音鍵啟閉,以變換開管長度,產生不同音高。
每個音孔有固定的音,在演奏時根據演奏指法吹出不同的優美旋律。
長笛(Flute)是西洋管樂器,最初是以竹子製造的,和我國的笛子相似,後來改為以木質製作。19世紀中期,德國樂器改革家波姆(1794-1881)對長笛進行了改革,把音孔增加到16個,並安裝了聯動按鍵,使長笛成為十二平均律樂器,變得很容易演奏。現長笛大多用金屬製作,但習慣上仍然稱為木竹樂器。
長笛演奏時能夠很自然地使用波動音,有點像人聲,音色十分優美。長笛音域寬廣,而且非常靈巧,既可以演奏抒情、緩慢的旋律,又可以毫無困難地演奏快速的、上下跳動的音型,以及裝飾音、頗音等華彩性旋律。所以它在管弦樂隊、軍樂隊、重奏樂隊和輕音樂隊中一直受到重視。
傳統稱謂的長笛是指一組樂器,它由C調短笛、C調長笛、G調中音長笛和C調低音長笛組成。在管弦樂隊和軍樂隊中,用得最多的是C調長笛和C調短笛。
長笛是西洋樂器中體積最小、重量較輕的樂器。它價格便宜,較容易掌握,吹奏方法和我國的笛子相似,無論兒童或成年人都很容易上手,是一件易學、好玩的樂器。有條件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但也可以自學。不少自學的人通過幾個月的學習,就可以參加樂隊合奏。 1854年為伯姆所創製的G調笛。基本形制是將C調長笛放大加長,指位指法不變。G調長笛長82.75厘米,內徑為2.6厘米,音域g~c3。發音豐厚甘醇,洪亮有力,從pp到ff始終如一,聽起來頗似圓號。在室內樂、重奏及交響樂中占有重要地位。
低音長笛
C調,較標準長笛低一個八度,笛頭下端的管,拐兩個彎而直下。在近代作品中,它的地位日趨重要,尤其是在長笛合奏中,能使音色渾然一體,可與弦樂重奏媲美。
摺疊編輯本段發音原理 長笛為木質或金屬管狀體,全長62厘米,笛頭閉塞,塞頭距管端約5厘米,笛尾開放。為便於攜帶與調音,由2或3段插接組成。笛身為圓柱體,內徑1.9厘米,從與笛身插接處起,其內徑至塞頭漸縮細為1.71厘米。以離塞頭1.7厘為中心,開橢圓吹孔,上覆吹孔蓋,開同樣橢圓孔,與吹孔相連,使蓋面與孔壁形成銳角,氣流即衝擊此邊棱,激棱發音,管壁開指鍵孔若干,用指尖控制音鍵啟閉,以變換開管長度,產生不同音高。
每個音孔有固定的音,在演奏時根據演奏指法吹出不同的優美旋律。
長笛(Flute)是西洋管樂器,最初是以竹子製造的,和我國的笛子相似,後來改為以木質製作。19世紀中期,德國樂器改革家波姆(1794-1881)對長笛進行了改革,把音孔增加到16個,並安裝了聯動按鍵,使長笛成為十二平均律樂器,變得很容易演奏。現長笛大多用金屬製作,但習慣上仍然稱為木竹樂器。
長笛演奏時能夠很自然地使用波動音,有點像人聲,音色十分優美。長笛音域寬廣,而且非常靈巧,既可以演奏抒情、緩慢的旋律,又可以毫無困難地演奏快速的、上下跳動的音型,以及裝飾音、頗音等華彩性旋律。所以它在管弦樂隊、軍樂隊、重奏樂隊和輕音樂隊中一直受到重視。
傳統稱謂的長笛是指一組樂器,它由C調短笛、C調長笛、G調中音長笛和C調低音長笛組成。在管弦樂隊和軍樂隊中,用得最多的是C調長笛和C調短笛。
長笛是西洋樂器中體積最小、重量較輕的樂器。它價格便宜,較容易掌握,吹奏方法和我國的笛子相似,無論兒童或成年人都很容易上手,是一件易學、好玩的樂器。有條件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但也可以自學。不少自學的人通過幾個月的學習,就可以參加樂隊合奏。
樂器的構造
長笛可以分為笛頭、笛身和笛尾三部分。
笛頭是樂器的第一段,上面有吹孔,其作用是發聲。笛頭的頂部是笛帽,笛帽有一根螺絲與笛頭內的木塞相連。旋轉笛帽,可以調整木塞在笛頭內的位置。請注意,木塞在笛頭內的位置在樂器出廠時已經調好,若沒有特殊情況,學生不要隨意轉動笛帽。
笛身是第二段,笛尾是第三段,上面有音孔和聯動按鍵。打開或關閉音孔,就會改變發音的高低。
摺疊發音的基本原理 長笛的發音和中國笛子一樣,屬於邊棱音發音方式。簡單地說,就是當我們對準吹嘴吹氣時,由於氣流在管內發生碰撞而發出聲音,並由共鳴管產生共鳴。所以吹奏時的嘴形和吹氣角度對音色有直接的影響。長笛是十二平均律樂器,如果將音孔全部按上,就發出長笛的最低音,從最下端算起,每打開一個音孔,就升高半音。但高音區則需要使用交錯指法。
結構圖示
Tone Hole Names:
笛身部件名稱:Crown 笛頭塞
Embouchure Hole 吹孔
Lip Plate 或Embouchure Plate
嘴唇貼盤
Tenon: the bit of the headjoint that goes inside the barrel 或 Head Receiver. Socket. Box. Barrel 笛頭連接套
Rib in the USA
加強筋(美)
Strap in the UK
加強帶(英)Post or Pillar 支柱
Hinge tube(USA) 軸套(美)
Barrel tube(UK) 軸管(英)
C on back 背面C音孔
G# on back 背面G#音孔
Saddle: UK term for soldered tone hole
接口:英制焊接笛身
Spatula: USA Touch Piece or UK Key Touch
any touch piece or button other than pad cups that are used to activate keys (e.g. G# Spatula)
G#按鍵壓板,用於打開G#按鍵
Clutch: arts to close lower line remote cup and upper line remote with A連動按柄:用於控制與A音孔鍵連動的孔蓋
B Foot Joint B型笛尾
Gizmo D,C#,C 全閉合按杆
Adjustment Screws: strategically located on some flutes to adjust key alignment
調整螺釘:按一些長笛產品的需要配置,用於調整按鍵連動的協調
組成結構
1. foot joint ass'y 笛尾管總成 長笛結構分析(笛頭、笛尾)-愛佳西洋樂器 長笛結構分析(笛頭、笛尾)-愛佳西洋樂器 11.C key roller C鍵滾輪 3. headjoint ass'y 笛頭管總成 12.C key roller shaft C鍵滾輪小軸 4. headjoint ass'y 笛頭管總成 13.C# key C#鍵 5. head cork screw ass'y 笛頭塞調整螺絲總成 14.D# key D#鍵 6. head cork screw 反射板及調整螺絲 41.pad screw 按鍵墊固定螺釘 7. crown 軟木塞子 51.key cork 鍵腳軟木墊 8. retaining nut 塞子壓緊板 57.pad 按鍵墊 9. head cork 笛頭帽 58.pad washer 按鍵墊壓緊金屬墊 10.low C key 低音C鍵
演奏方法
摺疊音域·音色 長笛音色柔美清澈,音域寬廣:中、高音區明朗如清晨的第一縷陽光;低音區婉約如冰澈的月光; 而且擅長花腔,演奏技巧華麗多樣,在交響樂隊中常擔任主要旋律,是重要的獨奏樂器。
古六孔橫笛的音域僅有兩個八度多。後屢經改進,19世紀初為d1~a3,有完全的半音階。伯姆長笛擴展為c1~d4。現代作曲家要求更高,長笛製作日精,指法屢有創新,專業型笛尾加長,可下行至b音,此與吹奏#f4等泛音有關。因此音域擴展為b~#f4,共44個半音。
b為極端音區;低音區c1~g1音色鈍、濃,強奏無效,中強以下有效,弱奏時大調音色冷漠淒涼、小調音質柔和,更多用在樂隊中的獨奏段落;中音區g1~g2音色柔美溫存,透明純潔,發音穩定;高音區g2~g3音色清晰開朗,音色飽滿;超高音區g3~c4,音色尖銳刺激,穿透力極強;#c4~e4為極端音區。長笛的音色與其他木管樂器相比,其音色由於缺乏諧音,顯得冷漠,音響力度弱,表現力不夠豐富,音響也不如其他木管樂器豐滿,因此長笛不適合模仿人聲。但正由於這樣的特點,常常用來表現自然界,如田野、森林、湖畔、春天、小鳥以及回聲等等,有其獨特的能力。
長笛的音域很廣,從C1(或b)到C4(或e4)。各音區之間的音色和表現力差別較大,氣息的運用也各有不同。低音區非常柔和,甚至有些冷漠和淒涼,一般不演奏較強的旋律。需要氣息的壓力小,但耗氣量大。在運氣時要儘量放鬆和打開口腔咽喉部增加氣息的流動感。中高音(從g1到g3)是最好的音區,音色柔美溫和,透明純潔,很富感情,可以隨心所欲地作各種力度表現,氣息的消耗量相對說來不大,運氣的掌握也較容易,而高音區音色清晰開朗,顯得特別鮮明,在強奏時能獲得華麗的效果。但氣息需要較強的支撐力,耗氣也大。吐氣時要保證有足夠的力量,還要控制好氣流速度,使之不宜過快,否則造成聲音僵硬和發尖。
外部鏈接
長笛演奏家(王舒璇)長笛藝術 代表作 圓舞曲 王舒璇長笛視頻
演奏
在演奏方面,長笛是吹孔氣鳴樂器,奏法繁多,表現力豐富,與弦樂、木管、銅管樂器親和力強。
長笛在演奏時,演奏者雙手持笛,坐立皆可,採用胸腹混合式呼吸法,雙唇構成一定的基本口型,氣流集中衝擊吹口蓋與孔壁構成的75度角發音
雙手持笛,坐立皆可,採用胸腹混合式呼吸法,雙唇構成一定的基本口型,氣流集中衝擊吹口蓋與孔壁構成的75°角發音。其特殊技巧有:①泛音:用放鬆口型超吹八度或十二度、十五度音,產生類似弦樂器的清音效果;②滑音:手指在鍵孔上逐漸滑閉,可取得上滑音和下滑音效果;③同時哼唱:在演奏長笛的同時哼唱;④模擬打擊樂:快速拍打音鍵,同時口中發出咂舌的"嗒"聲,可發出模擬打擊樂的聲音效果;⑤呼嘯奏法:口含全部吹口,快速大量吹氣,同時按樂譜快速移動手指,造成嘯聲效果;⑥模擬銅管樂器:兩唇緊貼吹口,開小孔吹氣,發音如同小號。上述各種奏法,均可得特殊效果,在先鋒派音樂中常大量應用。
精彩視頻
合奏出來的曲子聽起來悅耳美妙
應用曲目
長笛為管弦樂隊中木管組中的高音樂器,音色優美,音域寬廣,奏法繁多,表現力豐富,與弦樂、木管、銅管樂器親和力強。一般交響樂隊至少用3隻,第3兼短笛,規模較大者再加中音長笛。作為獨奏樂器,長笛可以不用伴奏,如J.S.巴赫的《a小調奏鳴曲》等。用鋼琴、豎琴、吉他或樂隊伴奏之獨奏曲、協奏曲等,曲目也極多。在室內樂中,長笛加雙簧管、單簧管、大管成為管樂四重奏;再加圓號,即成管樂五重奏。此外尚有各種組合,如W.A.莫扎特寫了3首長笛四重奏,用長笛取代第1小提琴,加上小、中、大提琴組成。長笛本家族也有多種組合,近代作品更加入短笛,高、中、低音長笛等搭配成長笛五重奏、六重奏至十重奏等。
歷代大作曲家都有豎笛曲目創作,如巴赫的 6首奏鳴曲,3首《勃蘭登堡協奏曲》,《b小調組曲》;L.van貝多芬的《B大調奏鳴曲》;莫扎特的3首協奏曲;A.維瓦爾迪的13首協奏曲;G.P.泰勒曼的12首幻想曲;G.F.德爾的7首奏鳴曲;J.海頓的協奏曲與3首奏鳴曲。到後來出現了長笛,便開始慢慢的代替豎笛。
(注:不要以為這個豎笛只能當作教學器具使用。實際上直笛是歐洲音樂史上的重要獨奏樂器。直笛悠久歷史,保存至今最古老的直笛制於十四世紀。更古老的西洋畫上亦有類似的笛,不過最早何時出現尚未有定論。在整個巴洛克時代,直笛由於其音色的完美,技巧的高深,通常被賦予和小提琴類似的獨奏地位。巴洛克時期的任何一位重要的作曲家都為直笛寫過數不清的奏鳴曲、協奏曲。其中以巴赫、韓德爾、泰勒曼、維瓦爾弟為最著名。巴赫尤為鍾愛這個樂器,在他的《布蘭登堡協奏曲》中,他使用直笛的頻率要高於橫笛。尤其是第二布蘭登堡協奏曲的第二樂章,他為直笛、雙簧管、小提琴寫的一段三聲部賦格堪稱經典。
古典時期後,由於長笛在音量上超過了直笛,因此導致這個樂器被近現代交響樂隊淘汰。隨之逐漸被人遺忘,其命運與viola da gamba這種古大提琴類似,不再作為標準古典音樂的樂器被使用。直至二十世紀進入現代後,隨着復古之風的興起,直笛又重新得到人們的青睞。不少當代作曲家為直笛重新寫了獨奏曲、奏鳴曲、協奏曲。在歐洲任何一個國家,直笛都是音樂學院的正規專業,其地位與小提琴、雙簧管等相同。直笛專業不隸屬於管弦系,而一般隸屬於巴洛克音樂系。但它的音樂魅力顯然不會局限於巴洛克音樂。現代優秀的直笛演奏家可以用8孔的直笛完美而完整地演奏塔爾蒂尼的《魔鬼的顫音》或其他很多著名的小提琴技巧性曲目。)
中國作曲家的長笛曲目,主要有賀綠汀的《幽思》、《牧童短笛》、田保羅的小奏鳴曲《清晨》和黃虎威的《陽光燦爛照天山》等。
長笛名曲
我國著名長笛作品有
- 賀綠汀:牧童短笛、幽思、搖籃曲
- 田保羅:小奏鳴曲
- 譚密子:夕陽蕭鼓
- 黃虎威:陽光燦
- 黃安倫:舞詩
- 金復載·樂組風:帕米爾的春天古曲·
- 錢巳改編:漁舟唱晚
- 段平泰:燕子
- 錢 苑:小車
- 羅孝敏:村笛
- 戴宏威:在內蒙古草原上
外部鏈接
韓國良-舞詩-全球頂級長笛大師經典音樂會
外主要曲目
- (意)維瓦爾第:七首長笛協奏曲
- (德)台勒曼:五首長笛奏鳴曲、12首長笛幻想曲
- (德)巴赫:六首長笛奏鳴曲 a小調無伴奏奏鳴曲 長笛第二號組曲
- (德)匡茨:長笛協奏曲(G大調、D大調) 長笛奏鳴曲多首
- 裴格勒斯:長笛協奏曲
- (德)約翰.斯塔密茲:長笛協奏曲(現存十一首)
- 卡爾.斯塔密茲:長笛協奏曲(現存三首)
- (奧)海頓:D大調協奏曲塔蒂尼:G大調協奏曲
- 帕格里斯:D大調協奏曲加魯皮:D大調協奏曲
- 吉尼爾拉:盧庫巴協奏曲
- 達維涅:G大調長笛協奏曲 G大調長笛奏鳴曲
- 貝爾斯:D大調長笛協奏曲(奧)
- 莫扎特:C大調(K.299)、G大調(K.313)、D大調(K.314)長笛協奏曲
演奏家
韓國良"是當今樂壇最受矚目的長笛演奏家之一"。他生於北京,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師從王永新教授。在學生時代就顯露出過人的音樂天賦。1980年世界著名的長笛大師讓.比埃爾.郎帕爾來華講學時,他以優秀的機能和出色的音樂天賦得到大師對中國長笛水平的刮目相看。
1988年獲美國波士頓大學音樂學院獎學金赴美攻讀碩士學位,他先後得到過著名長笛演奏家讓.比埃爾.郎帕爾,巴黎音樂學院教授阿蘭.馬利翁,前柏林愛樂長笛首席阿諾.尼柯列,美國長笛大師朱利斯.貝克等名師的教授與好評。他不僅出色完成學業,並且還活躍於美國的許多樂團。曾多次獲得國內外長笛比賽獎項。
作為中國交響樂團的長笛首席,先後跟隨樂團出訪過歐洲、美洲及亞洲的一些國家和地區,同時與迪圖瓦、斯特恩、梅紐音、小澤征爾、羅日傑波維齊、李德倫等大師們進行過合作演出。 韓國良 韓國良
八十年代起韓國良就開始同國內一些著名的作曲家合作,如張千一,周龍等人,其中張千一創作的長笛與豎琴--《吟》和周龍創作的《長笛與古琴二重奏》都已出版發行。1984年他的首張專輯《安妮之歌》是由著名指揮家邵恩指揮,中國青年交響樂團協奏,中國唱片總公司出版發行的。
九十年代起,他先後錄製了《風中的羽毛》《長笛藝術》《德國作品集》《長笛與豎琴》《牧神舞后》等長笛個人專輯CD,其中《風中的羽毛》在2001年全國唱片評比中獲得二等獎。他的一系列長笛教學VCD和出版的《每日練習》長笛教材為全國廣大的長笛學習者帶來了國際先進的演奏和教學理念。 1997年7月1日他在全球組織的華人精英交響樂團中擔任長笛首席,參加了慶祝香港回歸專場音樂會。
參考資料
1.酷我音樂網,長笛名曲《泰坦尼克號》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