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潮宗街基督教堂
長沙潮宗街基督教堂,始建於1925年,總占地面積約588平方米,具有中西合璧特點。長沙分會成立於1919年,創立人為原基督教復臨安息日會傳道人李曉峰等,這是長沙唯一一處-教堂,對中西文化交流史、宗教史及民國建築的研究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目錄
教堂簡介
真耶穌教堂位於長沙市開福區通泰街街道中山西路社區潮宗街143號,座南朝北,總占地面積約588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000平方米。教堂為三層磚木結構,青磚清水外牆,兩坡屋頂,木構樓梯與地板,內山牆上飾有精美彩繪,正面兩側嵌界碑,東側入巷口嵌「耶穌巷」石碑,室內細部具有中西合璧特點。據考證,-長沙分會成立於1919年,創立人為原基督教復臨安息日會傳道人李曉峰等,1924年購潮宗街今址建教堂,該會主張「國人自立、自養,絕不藉助外力」。
在基督教被正式承認之前,任何公開的祈禱和傳教活動都是不可能的。於是,早期基督教的宗教儀式和活動都是採取名副其實的「地下活動」。在秘密開挖的地道內,安放一張特製的長桌作為會議之用。地道的兩側壁上,挖出一個個的穴龕,裡面刻畫着粗拙的聖像作為信徒們膜拜的對象。由於怕教外的敵視者發現,這些聖像和聖經故事都採用象徵的手法。如陽光代表上帝,鴿子橄欖枝代表和平、幸福;牧童象徵耶穌,一群羔羊象徵人民,並以此代表耶穌愛人民;一個孩子在洗澡象徵皈依基督教的新教徒正在舉行洗禮[1]儀式;這種地下的穴龕盛行於公元1世紀到公元4世紀初葉,是基督教最早的教堂建築形式。
從公元4世紀君士坦丁大帝頒布了著名的「米蘭敕令」[2],使基督教取得了國教地位,在此之後,地下的穴龕活動終止停止了,地面的基督教教堂建築開始出現。
文物保護
該教堂建築年代早,規模大,2002年公布為一般不可移動文物,2005年列入長沙第二批近現代保護建築。2019年,潮宗街基督教堂被批准為湖南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景區信息
景區地址:長沙市開福區通泰街街道中山西路社區潮宗街143號
乘車線路:長沙市內乘坐123、142、368等公交車在潮宗街站下
視頻
長沙潮宗街基督教堂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基督教洗禮的意義,新浪博客,2010-05-31
- ↑ 君士坦丁大帝頒布《米蘭敕令》,基督教的新紀元,個人圖書館,2021-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