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长江中上游与中国中西部可持续发展

长江中上游与中国中西部可持续发展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长江中上游与中国中西部可持续发展》介绍了长江中上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长江中上游科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长江中上游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目录

基本内容

书名:长江中上游与中国中西部可持续发展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页数:308页

开本:32

品牌:武汉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长江中上游与中国中西部可持续发展研究课题组

出版日期:2002年1月1日

语种:简体中文

ISBN:7307034611

媒体推荐

导言

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长江黄河犹如两条巨龙横亘其间。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我们是龙的传人。古往今来,人们讴歌黄河,赞美长江,称它们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黄河孕育了中华灿烂的古代文化,在中华民族的繁衍和发展史上发挥了重大作用。在新的千年,长江又要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任务,长江能否流向更美好的明天,我们充满了期盼,又充满了忧患。

长江是长江大流域的总称,其实长江各段的名称和别名不下30种,长江源至曲口,称沱沱河;曲口至青海玉树县巴塘河口称通天河;巴塘河口至四川岷江口称金沙江;岷江口至长江人海口通称长江;其中宜宾至湖北宜昌市称川江;湖北枝城至湖南岳阳城陵矶称荆江;江苏扬州、镇江以下江段称扬子江。

长江,这名称太确切了,长江长6300公里,中国第一,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几千年来人们在长江流域繁衍生息,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认识和驾驭流域的能力很低,经济活动半径受限,人们对长江的认识只局限于小支流、小流域、干流的一小段,所以长江才有这么多分段的名称和别名。

长江挟着春潮,奔向大海。长江走了6300公里的路程,长江是否该躺在大海里休息了?它的明天是否会更美好?我们不仅要关注长江的地理自然流向,河道的摆动或改道,更重要的是要关注长江流域未来100年、1000年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发展。中国有一条长江,中国只有一条长江,但是我们对长江的认识研究不够,开发利用不够,治理保护不够。认识是问题的关键,是前提。有科学的认识,才有科学的开发利用,才有科学的治理保护。正确认识长江,认识长江流域的发展趋势,要有大时空观、大流域观、大科学观。

大时空观。研究企业的经济活动,一般以小时、月、年度计;研究国民经济活动,一般以月、年、五年计;认识长江的空间跨度,小则支流、湖泊、平原、上游、下游,大则全流域、全中国、整个地球。世界著名地质古生物学家殷鸿福院士就是在地球圈的相互作用中解释长江的形成和演进的。地球的存在和演进有几十亿年的历史;生命现象的存在和演进有几亿年的历史;长江的存在和演进有1.8亿年的历史;人类的存在和演进有几万年的历史;人类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史仅仅有几千年的历史。长江从远古走来,可以说它是荒古老人;长江远比地球年轻,可以说它还是世纪婴儿。长江比人类古远,长江会比人类永恒。人类很有必要把当代人的行为方式放在几千年人类历史长河中反思一下,究竟什么样的行为方式才是真正的文明的、进步的、可持续的行为方式。恐龙曾经主宰过世界,但它只留下了大批宝贵的化石。人类的真正进步在于终于关心人类自身行为的后果,终于认识到:不要因为人类自身的行为方式,造成人类发展的不可持续。我们研究长江中上游与中国中西部的可持续发展,并撰写本书,可以说是这种人类反思自己的认识活动的具体体现。

大流域观。长江是地球地理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生物和地质演化,都有渐变、突变、灾变三种形式。由于有地质大变化,才有造山、造江、造湖、造地、造平原运动。沧海桑田,是以千年万年计的过程。[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