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長干曲四首·其一 崔顥

長干曲四首·其一
圖片來自搜狐網

長干曲四首·其一是一首五言絕句。此詩僅用口吻傳神,就把女子的音容聲情寫得活靈活現。其前二句只採用了問話之後,不待對方答覆,就急於自報「妾住在橫塘」這樣的處理,自然地把女子的年齡從嬌憨天真的語氣中襯托出來;後二句則表現了她境遇與內心的孤寂。而後他鄉聽得故鄉音,且將他鄉當故鄉,又顯示出一派喜出望外。全詩色彩清淡,語言平實,卻詩意無限

目錄

原文

崔顥〔唐代〕

君家何處住,住在橫塘。

停船暫借問,或是同鄉。

譯文

請問大哥你的家在何方。我家是住在建康的橫塘。

停下船吧暫且借問一聲,聽口音恐怕咱們是同鄉。

鑑賞

  這首抒情詩抓住了人生片斷中富有戲劇性的一剎那,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幾筆,就使人物、場景躍然紙上,栩栩如生。它不以任何色彩映襯,似墨筆畫;它不用任何妝飾烘托,是幅素描;它不憑任何布景借力,猶如一曲男女聲對唱;它截頭去尾,突出主幹,又很象獨幕劇。題材平凡,而表現手法不凡。

  一個住在橫塘的姑娘,在泛舟時聽到鄰船一個男子的話音,於是天真無邪地問一下:你是不是和我同鄉?就是這樣一點兒簡單的情節,只用「妾住在橫塘」五字,就借女主角之口點明了說話者的性別與居處。又用「停舟」二字,表明是水上的偶然遇合,用一個「君」字指出對方是男性。那些題前的敘事,用這種一石兩卵的手法,就全部省略了。詩一開頭就單刀直入,讓女主角出口問人,現身紙上,而讀者也聞其聲如見其人,絕沒有茫無頭緒之感。從文學描寫的技巧看,「聲態並作」,達到了「應有盡有,應無盡無」,既凝鍊集中而又玲瓏剔透的藝術高度。

  在寥寥二十字中,詩人僅用口吻傳神,就把女主角的音容笑貌,寫得活靈活現。他不象杜牧那樣寫明「娉娉裊裊十三餘」,也不象李商隱那樣點出「十五泣春風,背面鞦韆下」。他只採用了問話之後,不待對方答覆,就急於自報「妾住在橫塘」這樣的處理,自然地把女主角的年齡從嬌憨天真的語氣中反襯出來了。在男主角並未開口,而這位小姑娘之所以有「或恐是同鄉」的想法,不正是因為聽到了對方帶有鄉音的片言隻語嗎?這裡詩人又省略了「因聞聲而相問」的關節,這是文字之外的描寫,所謂「不寫之寫」。

  這首詩還表現了女主角境遇與內心的孤寂。單從她聞鄉音而急於「停舟」相問,就可見她離鄉背井,水宿風行,孤零無伴,沒有一個可與共語之人。因此,他鄉聽得故鄉音,且將他鄉當故鄉,就這樣的喜出望外。詩人不僅在紙上重現了女主角外露的聲音笑貌,而且深深開掘了她的個性和內心。

  詩的語言樸素自然,有如民歌。卻擁有無盡的藝術感染力。

創作背景

  崔顥《長干曲四首》載於《全唐詩》卷一百三十。「長干曲」是南朝樂府中「雜曲古辭」的舊題。這組詩創作時間未能確證,此詩為其中第一首。

簡析

  《長干曲四首·其一》是一首五言絕句。此詩僅用口吻傳神,就把女子的音容聲情寫得活靈活現。其前二句只採用了問話之後,不待對方答覆,就急於自報「妾住在橫塘」這樣的處理,自然地把女子的年齡從嬌憨天真的語氣中襯托出來;後二句則表現了她境遇與內心的孤寂。而後他鄉聽得故鄉音,且將他鄉當故鄉,又顯示出一派喜出望外。全詩色彩清淡,語言平實,卻詩意無限。

崔顥

崔顥(hào)(704—754),汴州(今河南開封市)人,唐代詩人。唐玄宗開元十一年(公元723年)進士,官至太僕寺丞,天寶中為司勛員外郎。最為人稱道的是他那首《黃鶴樓》,據說李白為之擱筆,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讚嘆。《全唐詩》收錄詩四十二首。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氣勢宏偉,著有《崔顥集》。[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