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嘴鱲
長嘴鱲 |
中文名:長嘴鱲 拉丁學名:Raiamas guttatus (Day,1870) 別 名:長嘴魚、大口魚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 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硬骨魚綱 亞 綱:輻鰭亞綱 目:鯉形目 亞 目:鯉亞目 科:鯉科 亞 科:[魚丹]亞科 屬:長嘴鱲屬 種:長嘴鱲 分布區域:瀾滄江、 伊洛瓦底江等水系 外文名:Burmese trout |
長嘴鱲,又稱長嘴魚,學名 Raiamas guttatus (Day,1870),鯉科長嘴鱲屬的一種魚類。體長,側扁,腹部圓,頭尖,口端位極大;下頜前端具顯著的突起;須2對;鰭位置較後;臀鰭起點位於背鰭基末端稍後的下方。體側有不規則的條紋和斑點。 棲息在江河流水中。以小魚和水生昆蟲為食。 [1]
目錄
長嘴鱲形態特徵
測量標本26尾;體長56—213mm;采自雲南昌寧、孟連、耿馬、瀾滄、景洪、勐臘。
背鰭iii - 7;臀鰭iii – 10—11;胸鰭i - 14;腹鰭i - 8。側線鱗{[48(3-v)/(9-10) ]51},背鰭前鱗25—27;圍尾柄鱗19—20。下咽齒3行,1?3?5—5?3?1。
體長為體高的4. 3—5. 1倍,為頭長的3. 5—3. 9倍,為尾柄長的5.4—6. 5倍,為尾柄高的9.0—12. 2倍。頭長為吻長的3. 0—3. 6倍,為眼徑的4. 0—7. 0倍,為眼間距的3. 1—3. 8倍。尾柄長為尾柄高的1. 6—2. 1倍。
體長,側扁,腹部圓,無棱。頭尖,頭後背部較平直,頭長大於體高。吻較尖。口端位,口裂下斜,很大,向後延伸超越眼後緣垂直下方。下頜與上頜等長,其前端有1發達的瘤狀突起,與上頜前端凹陷處相吻合。上下唇有稍發達的靭質邊緣。
須2對,均不發達,有時頜須缺失;口角須位口角的前上方,痕跡狀。眼位於頭的前半部,眼間較平闊,與吻長約相等。吻皮兩側端與第一圍眶骨交界處有1缺刻,為領須着生處。鼻孔離眼較離吻端為近。鰓蓋膜不與峽部相連。
下領的齒骨下緣有1深溝,與游離的鰓蓋膜相配合,使張口時增大口腔容積。體被圓鱗。側線完全,自鰓孔以後向腹側微彎,延伸於尾柄的下半部。
背鰭位置較後,外緣淺凹或平直,起點距尾鰭基部等於或小於距眼後緣。胸鰭稍呈三角形,末端不達腹鰭基,相隔2—3個鱗片。腹鰭後緣平截,位於背鰭起點之前,後伸不達臀鰭起點。臀鰭始於背鰭基部後端稍後,外緣凹入,起點距尾鰭基部大於距腹鰭基。尾鰭叉形,下葉稍長於上葉。
體側鱗較腹部的鱗片為大,在胸鰭和腹鰭基各有1向後延長的尖形腋鱗。肛門緊靠臀鰭起點。鰓耙尖,細小,排列稀疏。下咽齒3行,主行齒排列較稀,頂端尖,略呈鈎狀。鰾2室。腹膜銀白色。
長嘴鱲生活習性
棲息在江河流水中。以小魚和水生昆蟲為食。
長嘴鱲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 南定河及瀾滄江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