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長吻絲鰺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長吻絲鰺體高而側扁,略呈菱形。吻長大於眼徑。眶前骨的高亦大於眼徑。魚小時,體長與體高略相等,第二背鰭、臀鰭與腹鰭的前數根鰭條延長呈絲狀,體側有4~5條黃色弧形橫帶。魚大時,體延長,體長為體高的2倍以上,鰭條漸短,不呈絲狀。側線上棱印數弱。暖水性中上層魚類。體長200毫米左右,大者可達1500毫米。

目錄

簡介

體略呈菱形,甚側扁而高;體長為體高1.0~1.3倍,為頭長2.8~3.1倍。頭高大於頭長,枕骨嵴明顯,吻長大於眼徑。頭長為眼徑3~4.6倍。眶前骨高大於眼徑,為眼徑1.6~2.1倍。脂眼瞼不發達。 口裂位低,始於眼下緣下方的水平線上。上頷牙3~4列,下頜2列,小魚時尖細,魚大則呈圓錐形。犁骨、齶骨及舌面上均有牙,鰓蓋條7。鰓耙9+22~23。有假鰓。鱗退化。側線前部彎曲度大,直線部始於第二背鰭9~11鰭條下方,直線部稍長於彎曲部。側線上有普通鱗約109~122個(位於彎曲部者有8l~82個,位於直線部前部有28~40個),與棱鱗12~14個。棱鱗弱,存在於直線部的後半部或稍後。第一背鰭有0~l向前平臥棘與6斜倒狀短鰭棘,棘間有低膜,魚小時棘明顯,魚大時棘漸退化。第二背鰭有1鰭棘,18~20鰭條,魚小時前方數鰭條延長呈細絲狀,魚大時逐漸變短。臀鰭與第二背鰭同形,有l鰭棘,16~鰭條,延長呈細絲狀,鰭條數較第二背鰭少,其前方2棘不明顯,大魚時退化。胸鰭鐮形。腹鰭在小魚時1~3鰭條延長呈細絲狀,大魚時正常。尾鰭叉形。

評價

成魚主要巡遊於近海及大洋中,有時會游於淺礁區至水深100公尺處,中、小型魚則較常聚集於內灣或沿岸沙質海灘。主要以沙泥底或游泳速度慢之甲殼類為主,偶而捕食小魚。[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