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镰刀湾镇

镰刀湾乡位于杏子川北部,距离安塞区政府60公里,辖13个村,69个村民小组,2505户,9850人,其中农业人口9650人,总土地面积232平方公里。主要以农业和畜牧为主。

目录

沿革

1946年将六区四乡(康家庙) 驻地迁至镰刀湾。1958年9月建曙光公社,年底并入子长县。1961年9月设安塞县镰刀湾公社,1983年9月改镰刀湾乡。1989年底,全乡东起王家湾乡黄草塌村,南到化子坪乡油房坪村,西连靖边县大路沟乡程家沟,北靠靖边县天赐湾乡,总面积233.84平方千米,人口8617人,辖13个村委会,114个自然村,12个废村。1997年,面积233.8平方千米,人口0.9万,辖镰刀湾史家川、罗居、刘家河刘家沟、双山子、康家河、段崄子、新胜、李圪堵坡、高家沟、王咀、杨石寺13个村委会。

行政区划

镰刀湾(塞木城、镰刀湾、马曹坪、赖子坪、马圈子、河坝沟;塔码窑),段岭子(段崆子、芦草峁、腰湾、龙石头湾、麻地渠、高山阳洼),康家河(康家河、野鸡畔、山窑子、史界、火石涧、阎家畔、老庄塌、韩地塌、朱塌、寺沟门、老庄畔),李圪堵坡(李圪堵坡、跑马台、曹家洼、坟峁、张家峁、西塌、胶泥湾子;黄羊湾、阳湾),王嘴(王嘴、尚新庄、阳嘴、寺嘴、杨圈子、胶泥洼),罗居(罗居、张家沟、阳坪、郭圪崂、王界、石窑滩、庄科湾;赵家湾、寨子沟),史家川(史家川、土豁子沟、吴家沟、背庄、牛家圪崂、阳坪;冯圈湾),刘家沟(刘家沟、枣湾、香水、店坪、马沟、杨山),新胜(新胜、庙湾、云盘山、云石磕、坡子洼、龙义嘴、邵家湾、杨路台、黄家圆、长嘴;刘家洼),刘家河(刘家河、桃树峁、小川子、二家畔、柳树台、卧虎嘴、罗庄科、杨家湾、周家台、张家畔、河周湾、高峁山、香龙岩、杨洼、朱崾峻、康家峁、温树塌;椿树台、陈家畔),杨石寺(杨石寺、寺沟山、红石峁沟、独立圪塔、长胜湾、马鞍桥、马鞍梁、武庆义、庙界、小山梁、崖窑峁、长胜台、榆嘴),高家沟(高家沟、关楼台、庄阔台、牛毛河台、李家河、柳树坪),双山子(双山子,胡麻嘴、铁峁山、挎木塌、高家园子、宋家洼、宋渠、后满泉河、李家渠、羊路峁、王渠;王山、满泉河、四峁梁)。[1]

基础设施

近年来,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多方筹措资金,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多方协调,解决了火石界、寺咀、李家河、刘河、新胜、杨石寺等6个村275户,1298人的移民搬迁新居问题,还有史川、牛圪崂两个村70户349人的移民搬迁工程正在紧张有序地建设中,并围绕新居工程建成养殖小区8个,迈出了产业化发展步伐,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全乡实现了村村通车,今年新修乡村道路120公里,使罗居、史川、镰刀湾、杨石寺、双山、刘河、段先则村7个村铺设了沥青路面,新胜、康河、李坡、王咀、高沟5个村道路实现了砾石化,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解决了李坡、王咀、新胜、双山等5个村的自来水饮水问题。

农田水利建设成效显著。新修农田23000亩,大大缓解了该乡农田不足问题。

信息化工程进一步加强,几年来,建成移动电话机站5个,罗居、史川村农业信息站2个。在偏远村庄安装了移动无线电话,使通讯覆盖全乡。

扶贫开发重点村项目正在实施当中,预计2008年全部完工,大大改善了农民住房条件,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

草畜发展

草畜业是该乡的优势产业,也是该乡群众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以草定畜、草畜同步发展"是该乡近年来草畜产业开发的指导思想,按照"草畜配套"的发展模式,在巩固提高原有养殖户的基础上,重点抓好示范户、专业村、重点村的建设,通过几年的努力,该乡新种优质牧草50000亩,建成养殖专业村8个,发展养殖示范户460户,羊子存栏6000只,生猪存栏1800头,大家畜存栏800头,家禽存栏3万只。2006年,畜牧业总收入395万元,人均收入达到401元。

林果发展

该乡紧紧围绕"六大工程"建设的第二大以主导产业为主的富民工程为突破口,截止2006年底,全乡果园面积达到5200亩,其中挂果(5年以上)面积1200亩,幼园(2-5年)2500亩,新建园(1-2年)1500亩,年产水果850吨,年产值达到17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8%。双山村苹果品质高、口感好,曾多次获得县上领导的赞赏。

棚栽发展

乡党委按照"一乡一业"和"一村一品"的工作思路,建成了罗居、史川、李家河、段先等棚栽业基地。全乡累计建成日光温室大棚687座,棚均收入7500元,最高的达18000元,高出全县平均水平,主要种植"安德烈"茄子,基本实现了产业化、规模化种植,初步形成了产地市场。

特色产业

近年来,该乡初步形成了"川道大棚、玉米,拐沟紫花白洋芋、红葱"为主要特色产业链,群众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生活水平得到充分提高。该乡川道村共种植地膜玉米1000余亩,户均收入6000余元,拐沟村紫花白洋芋1000余亩,全部地膜种植,形成了李坡、王咀、康河三个1000亩以上紫花白洋芋生产基地,加快了"一村一品"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