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銀川市,簡稱「銀」,是寧夏回族自治區的首府,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西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自治區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科研、交通和金融中心,以發展輕紡工業為主,機械、化工、建材工業協調發展的綜合性工業城市。位於寧夏平原中部,東踞鄂爾多斯西緣,西依賀蘭山,黃河從市境穿過,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是寧蒙陝甘毗鄰地區中心城市,是絲綢之路的節點城市,是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點經濟區。

銀川是歷史悠久的塞上古城,早在3萬年前就有人類在水洞溝遺址繁衍生息,史上西夏王朝的首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民間傳說中又稱「鳳凰城」,古稱「興慶府」、「寧夏城」,素有「塞上江南魚米之鄉」的美譽,城西有著名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西夏王陵。

城市綜合競爭力躋身全國百強,榮獲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節水型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等殊榮,被評為「中國十大新天府」。

2016年12月,銀川被國務院列為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1]。 2017年,銀川市複查確認繼續保留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 2018年1月,銀川市獲評「2017中國智慧城市發展示範城市」。 2018年10月,銀川獲評健康中國年度標誌城市。2018年10月25日,銀川獲全球首批「國際濕地城市」稱號。 2018年重新確認國家衛生城市(區)。

目錄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銀川東與吳忠市鹽池縣接壤,西依賀蘭山與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為鄰,南與吳忠市利通區、青銅峽市相連,北接石嘴山市平羅縣,與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相鄰(以明長城為界)。其地域範圍在北緯37°29′~38°53′,東經105°49′~106°53′之間。 [15] 2013年末城市建成區面積148.60平方公里。 市境地理坐標:北緯38°08′~38°53′,東經105°49′~106°35′。

地形地貌

銀川市區地形分為山地和平原兩大部分。西部、南部較高,北部、東部較低,略呈西南—東北方向傾斜。地貌類型多樣,自西向東分為賀蘭山地、洪積扇前傾斜平原、洪積沖積平原、沖積湖沼平原、河谷平原、河漫灘地等。海拔在1010米~1150米之間,地面坡度為2‰左右,土層較厚。銀川西部的賀蘭山為石質中高山,呈北偏東走向。全長約150公里,寬20公里~30公里。最高峰海拔3556米,是阻擋西北冷空氣和風沙長驅直入銀川的天然屏障。賀蘭山在銀川市境內近70公里,面積5.88萬公頃,山高坡陡,氣勢雄偉。

地質

銀川位於中國東、西兩大構造帶的樞紐部位。在大地構造上,屬於中朝准地台鄂爾多斯西緣拗陷帶的賀蘭山台陷和銀川地塹,為賀蘭山褶皺帶與鄂爾多斯地台間的山前拗陷區。是全國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和中國首批確定的38個抗震設防城市之一。銀川地震設防烈度為8度。

銀川地塹北起石嘴山,南至青銅峽,長約160公里,最寬為55公里。地塹東西兩側分別受黃河斷裂和賀蘭山東麓斷裂控制,地塹內還有兩條規模較大的斷裂,即蘆花台斷裂和銀川—平羅斷裂。這4條斷裂共同控制着銀川地塹的形成和發展。周邊縣市地塹內發生3級以上地震,對銀川市區即有影響;地塹內發生6級以上地震對市區將會造成破壞。

銀川歷史上曾發生過多次破壞性地震:1143年曾發生過6級地震;1227年發生5.5級地震;1477年發生6.5級地震,烈度均為8度。特別是1739年發生的銀川—平羅8級大地震,銀川震區烈度為10度,使銀川古城盡毀。這是銀川平原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災難性地震。

氣候

銀川市及其所屬各縣(市)地處溫帶大陸性氣候,主要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春遲夏短,秋早冬長,晝夜溫差大,雨雪稀少,蒸發強烈,氣候乾燥,風大沙多等。年平均氣溫8.5℃左右,年平均日照時數2800小時~3000小時,是中國太陽輻射和日照時數最多的地區之一。年平均降水量200毫米左右,無霜期185天左右。

水文

銀川歷史上由於黃河不斷改道,湖泊濕地眾多,古有「七十二連湖」之說,現有「塞上湖城」之美稱。全市有濕地面積3.97萬公頃,主要為湖泊濕地和河流濕地,其中天然濕地占濕地面積的60%以上,自然湖泊近200處,面積100公頃以上的湖泊20多處。較著名的有鳴翠湖、閱海、鶴泉湖、寶湖、西湖等。銀川濕地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濕地植物有190多種,濕地野生動物有150多種,其中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中華秋沙鴨、白尾海雕、小鴇、大鴇5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天鵝等19種,自治區級保護動物24種。銀川濕地是中國西北地區重要的鳥類棲息地之一。

土壤

銀川地區土壤類型分為9大類、28個亞類、48個土屬及500多個土種或變種。賀蘭山至西乾渠之間主要為山地灰鈣土、草甸土和灰褐土,東部沖積平原主要為長期引黃灌溉淤積和耕作交替而形成的灌淤土,局部低洼地區有湖土和鹽土分布。灌淤土土質適中,理化性好,有機質含量高,保水保肥適種性廣。土壤類型的多樣性非常適合發展農業生產和多種經濟作物生長。

自然資源

水資源

銀川地表水水源充足,水質良好,富含泥沙,有肥田沃地之功。境內溝渠成網,湖泊濕地眾多。黃河是銀川的主要河流,流經銀川80多公里,南北貫穿。銀川平原引用黃河水自流灌溉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引黃乾渠有唐徠、漢延、惠農、西乾等渠,年引水量數10億立方米。配套排灌干支斗渠千餘條,長數千公里,形成灌有渠、排有溝的完整的灌排水體系,保證了13萬多公頃農田的灌溉。

土地資源

銀川平原地勢平坦開闊,土地肥沃,溝渠縱橫,水利資源豐富,加之日照充足,自然條件優越,自古以來就有「塞上江南」的美譽,是重要的農林牧漁生產區。銀川境內天然湖泊眾多,自然水面數萬公頃,水質良好,水域內水草茂盛,具備發展水產養殖的優越條件。

生物資源

賀蘭山區有銀川市天然林資源。總面積2.67萬公頃,有天然次生林1.23萬公頃,森林覆蓋率22.8%。林種主要有雲杉、油松、山楊等喬木,還有山榆、山杏等灌木。此外,有野生藥用植物40多種,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有獐子、馬鹿、藍馬雞、青羊、狐狸等32種。賀蘭山東麓地區,其氣候、土壤、地理條件接近甚至優於法國優質葡萄產區——波爾多地區,是世界優質葡萄栽培的最佳生態區之一。

礦產資源

銀川地區礦產資源有煤炭、赤鐵礦、熔劑石灰岩、熔劑白雲岩、熔劑硅石、磷塊岩、水泥石灰岩、輝綠岩等。賀蘭石「石質瑩潤,用以制硯,呵氣生水,易發墨而護毫」,自古就有「一端二歙三賀蘭」之盛譽,為中國「五大名硯」之一。靈武礦區的煤炭、石油、天然氣儲量豐富,特別是煤炭儲量以及其具有的高發熱量、低灰、低硫、低磷等品質,在全自治區乃至全國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人口

截至201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9.1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7萬人。其中回族人口56.37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25.7%。城鎮人口165.86萬人,鄉村人口53.25萬人;男性110.33萬人,女性108.78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2.90‰,死亡率為4.79‰,人口自然增長率為8.11‰。

銀川市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地區。全市的人口中,漢族人口為1504472人,占75.48% ;各少數民族人口為488616人,占24.52 %,其中回族人口為459647人,占23.06%。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465072人,增長44.74%;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128569人,增長35.71%,其中回族人口增加118857人,增長34.88%。

2017年末,銀川市常住人口達222.54萬人,比上年同期增加3.43萬人,增長1.57%,常住人口占全區常住人口32.64%。2017年末,銀川市常住人口中,男性為110.10萬人,占總人口的49.47%;女性為112.44萬人,占總人口的50.53%,男女性別比為97.91。2017年末,銀川市漢族人口161.20萬人,占常住人口比重為72.44%;回族人口57.34萬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為25.76%;其他少數民族4.00萬人,占常住人口比重為1.8%。2017年,銀川市出生人口為2.78萬人,死亡人口為0.91萬人,自然增加人口為1.87萬人;出生率為12.6‰,比上年下降0.3個千分點;死亡率為4.11‰,比上年下降0.68個千分點;自然增長率為8.49‰,比上年上升0.38個千分點。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