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綠山古銅礦遺址
銅綠山古銅礦遺址 |
中文名稱;銅綠山古銅礦遺址 所屬地區;中國華中 地理位置;湖北省大冶市城西南3公里處 面積;2平方千米 開採時間;夏朝早期 景點級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銅綠山古銅礦遺址位於湖北省大冶市城西南3公里處,面積2平方千米。銅綠山古礦冶遺址是中國商朝早期至漢朝的采銅和冶銅遺址,最新考古發現銅綠山的開採時間可追溯到夏朝早期,1973年起發掘。1982年國務院公布為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銅綠山裡有前後兩個時期的采銅和冶銅遺址,前期屬春秋時期或稍早,後期屬戰國至漢代。銅綠山蘊藏有豐富的銅鐵礦床,古礦井主要集中在大理岩與火成岩的接觸帶上。這裡氧化富集帶中礦石的含銅品位可達5%~8%,主要有孔雀石、赤銅礦、自然銅等。古代工匠為掘取銅礦石,開鑿豎井、平巷與盲井等,並用木質框架支護,採用了提升、通風、排水等技術。[1]
2018年11月15日,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列入第二批國家工業遺產名單。
目錄
序言介紹
古銅礦遺址是在銅綠山礦露天開採中發現的。礦區已探明的12個礦體,古代曾進行過不同程度的開採。根據遺留的煉渣推算,約產銅8--10萬噸。1974年春至1985年夏,考古部門配合礦山生產有重點地進行了科學發掘,清理出西周至西漢延綿1000多年間的數百個(條)不同結構的木支架維護的採礦井巷和一批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煉銅豎爐,同時還出土了手工開採所需要的各種生產工具。國家已將該遺址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將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古礦遺存長期保留,所壓礦藏不予開採。古銅礦博物館就建在保護區內一處春秋時期採礦遺址的考古發掘現場上。[2]
省文物局副局長王風竹指出,銅綠山古銅礦四方塘遺址是長江中下游礦冶考古的大課題,還要進一步深入研討四方塘遺址與東邊岩陰山腳遺址、大冶草王嘴城(楚王城)、五里界古城、鄂王城的關係,系統提升黃石地區冶煉文化完整體系,並通過發掘成果,優化銅綠山新館展示設計,充實展示內容,為推進銅綠山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和「申遺」工作,提供了極為珍貴的新實例。
具體介紹
銅綠山裡有前後兩個時期的采銅和冶銅遺址,前期屬春秋時期或稍早,後期屬戰國至漢代。銅綠山蘊藏有豐富的銅鐵礦床,古礦井主要集中在大理岩與火成岩的接觸帶上。這裡氧化富集帶中礦石的含銅品位可達5%~8%,主要有孔雀石、赤銅礦、自然銅等。古代工匠為掘取銅礦石,開鑿豎井、平巷與盲井等,並用木質框架支護,採用了提升、通風、排水等技術。春秋時期的井巷較小,木質方形框架的長寬均為60厘米左右;戰國時期井巷增大,框架直徑達110~130厘米,並使用轆轤提升礦石及汲出地下水。採掘工具有斧、鑿、鋤、鑽等,春秋礦井中只出土青銅工具,戰國礦井中多為鐵工具。此外還有木鍬、竹筐、藤簍、繩索、木鈎、木槽、桶、勺等器具。經清理的春秋時期冶銅爐,由爐基、爐缸、爐身3部分組成。爐基下有風溝,冶煉時可確保爐缸的溫度。爐缸設有放銅、排渣的金門。爐身有鼓風口。煉爐附近有工棚遺蹟和碎石用的石砧、石球,加工過的礦石及陶片、銅塊等。經模擬實驗證明,這種豎爐可以連續加料、連續排渣、間斷放銅,性能好、爐齡長、操作簡便,每爐日產銅不低於300千克。古爐渣總量超過40萬噸。經化驗,爐渣的酸度適宜,含銅量僅0.7%,說明東周時期的冶銅技術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3]
相關視頻
參考資料
- ↑ 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博物館 , 中文百科在線 2010-8-01
- ↑ 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圖文) , 360doc個人圖書館 2016-4-24
- ↑ 【工業旅遊看黃石】「世界第九大奇蹟」!銅綠山古銅礦遺址,真了不起! , 搜狐 2017-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