鈾礦
品種介紹
中國
簡介
中國是鈾礦資源不甚豐富的一個國家。據如今我國向國際原子能機構陸續提供的一批鈾礦田的儲量推算,我國鈾礦探明儲量居世界第10位之後,不能適應發展核電的長遠需要。礦床規模以中小為主(占總儲量的60%以上)。礦石品位偏低,通常有磷、硫及有色金屬、稀有金屬礦產與之共生或伴生。礦床類型主要有花崗岩型、火山岩型、砂岩型、碳硅泥岩型鈾礦床4種;其所擁有的儲量分別占全國總儲量的38%、22%、19.5%、16%。含煤地層中鈾礦床、鹼性岩中鈾礦床及其他類型鈾礦床在探明儲量中所占比例很少,但具有找礦潛力。中國鈾礦成礦時代的時間跨度為距今1900~3百萬年之間,即古元古代到第三紀之間,以中生代的侏羅紀和白堊紀成礦最為集中。空間分布上我國鈾礦床分南、北兩個大區,北方鈾礦區以火山岩型為主,南方鈾礦區則以花崗岩型。[1]開採
中國鈾礦地質勘查較好:北方地區落實了大型-特大型鈾礦基地,開闢了一批有很大潛力的找礦新區;南方老礦田資源潛力挖掘取得明顯的效果。其中,北方伊犁地區和鄂爾多斯地區鈾礦地質勘查成效尤為顯著。在伊犁地區,中核集團二一六大隊實現了中國地浸砂岩型鈾礦找礦的首次重大突破,發現並提交了中國第一個萬噸級可地浸砂岩型鈾礦床,使伊犁盆地成為中國第一個特大型地浸砂岩型鈾礦田。在鄂爾多斯地區,中核集團二〇八大隊創新了找礦思路和成礦理論,提出"古層間氧化帶鈾成礦觀點",先後突破鄂爾多斯盆地等地區,探明了中國迄今為止最大的鈾礦床。
儲備
截至2005年,中國的已探明鈾儲量為7萬噸。中國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官員王毅韌介紹:世界上鈾礦床主要分布於兩條跨大洲的巨型鈾成礦帶,即近東西向歐亞巨型鈾成礦帶以及環太平洋巨型鈾成礦帶,這兩條成礦帶均橫穿中國。因此,中國的鈾成礦地質背景總體上是有利的。中國下一步鈾礦地質勘探的主要工作方向是,北方重點勘探地浸砂岩型鈾礦,南方擴大、落實硬岩經濟型鈾礦,着眼尋找和落實更多大型鈾礦床。
分布
我國共探明大小鈾礦床(田)200多個,主要分布在江西、廣東、湖南、廣西,以及新疆、遼寧、雲南、河北、內蒙古、浙江、甘肅等省區。
礦床以中小型為主,其中主要的鈾礦床有:相山鈾礦田、郴縣鈾礦床、下莊鈾礦田、產子坪鈾礦田、青龍鈾礦田、騰衝鈾礦床、桃山鈾礦床、小丘源鈾礦床、黃村鈾礦床、連山關鈾礦床、藍田鈾礦床、若爾蓋鈾礦床、芨嶺鈾礦床、伊犁鈾礦床、白楊河鈾礦床。已經建成和新建的廠礦有:衡陽鈾礦、郴州鈾礦、大浦街鈾礦、上饒鈾礦、撫州鈾礦、樂安鈾礦、翁源鈾礦、衢州鈾礦、瀾河鈾礦、仁化鈾礦、本溪鈾礦、藍田鈾礦、伊犁鈾礦等。[2]最大
2012年11月4日,國土資源部稱,由中央地質勘查基金投資實施的內蒙古中部大營地區鈾礦勘查取得重大突破,發現國內最大規模的可地浸砂岩型鈾礦床。連同此前的勘查成果,該地區累計控制鈾資源量躋身於世界級大礦行列。這對我國立足國內提高鈾資源供應,提高核電發展資源保障能力有重大意義。
蒙古中部大營地區鈾礦勘查實現找礦重大突破,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是全球鈾礦儲量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也是世界主要的產鈾國家。83%的儲量是在1961年-1971年在澳大利亞北部地區發現的,澳大利亞的鈾礦類型多種多樣,礦石埋藏較淺,品位較高,大部分可以露天開採,
2007年時價位在每公斤130美元以內的可開採儲量為124.30萬噸,2007年鈾產量為10145噸U308(折合7820噸鈾)(產量居世界第二,第一位為加拿大)。
澳大利亞沒有核電站,生產的鈾主要用於出口,並且與進口國簽署了只能用於核電的協議。2007年鈾出口量為8677噸,價值8.81億美元。
主要的采鈾礦的公司有BHP Billiton全資子公司(澳大利亞西部礦業公司)(2007年時的開採量是3354噸)、ERA、
主要的鈾礦有有奧林匹克壩(2007年產量為3985噸U308)、蘭傑礦2007年產量為5412噸U308)、貝利佛(2007年產量為748噸U308)。
2007年澳大利亞鈾工業從業人員有1200人,其中勘探人員500人。
法國
產地分布
法國本土鈾礦分布的地域廣大,但主要集中在中央高原的莫爾旺山(Morvan)、沃萊山(Velay)、弗雷地區(Forez)、洛澤爾山(Mont Lozère)、魯埃格(Rouergue)、馬爾熱里德山(Margeride)、多爾多涅河流域和利穆贊大區。此外,在旺代高原(Nassif vendéen)、塞爾山(Serre)、孚日山脈、下朗格多克(Bas-Languedoc)、莫比爾昂省、普羅旺斯東部也有分布。
1980年在法國在阿基坦發現了新鈾礦,使法國本土鈾礦的蘊藏量又增加了約25%。
開發利用
法國本土鈾礦蘊藏量較為豐富,從已探明儲量來看,可供開採的鈾礦達8萬噸。豐富的鈾礦使得法國可以大量使用核能發電(法國全國共有58個核電機組,78%以上能源都靠核電站供應)
內蒙古中部大營地區鈾礦勘查實現找礦重大突破,
在國土資源部積極推動下,"煤鈾兼探"思路正得到廣泛推廣應用,新的鈾礦找礦成果不斷湧現,促成了我國鈾礦勘查開發格局的轉變,為立足國內提高鈾資源供應能力展現出良好的前景。
大營鈾礦勘查重大突破是我國建立"公益先行、商業跟進、基金銜接、整裝勘查、快速突破"的地質找礦新機制以來的一次成功實踐,是組織實施全國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的一次具有宏觀影響的重大找礦成果,對立足國內提高核電發展的資源保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中央地勘基金特有的運行機制及其決策迅速、投資到位、不斷創新管理等優勢促成了此次鈾礦勘查重大突破。
21世紀網訊國土資源部4日宣布,由中央地質勘查基金投資並組織實施的內蒙古中部大營地區鈾礦勘查取得重大突破,發現國內目前最大規模的可地浸砂岩型鈾礦床。大型鈾礦資源的發現,為我國核電發展提供保障能力。
據悉,我國鈾礦資源主要掌握在中鋼集團、中核集團、中國水電集團這三家公司手中。涉及鈾礦相關上市公司有:
中鋼天源(002057)、中鋼吉炭(000928):大股東中鋼集團收購澳大利亞CrockerWell -MountVictoria公司所持鈾礦60%的股權,該鈾礦包含1480萬噸的礦石,足夠開採5-7年。
金鉬股份(601958):據報道金堆城鉬礦原本即作為鈾礦來勘探,以鉬礦的形式推出。
江西銅業(600362):公司國內礦山均處於江西省境內,江西礦產資源豐富,種類繁多,配套齊全,富有特色。保有資源儲量居全國第1位的有銅、金、銀、鉭、鈾等13種;居全國第2位的有鎢、鈧等8種;居全國第3位的有硅灰石、海泡石粘土等5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