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鐘山風景名勝區

鐘山風景名勝區[1]位於江蘇省南京市,中國著名的風景遊覽勝地首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

鐘山風景區以鐘山(紫金山)和玄武湖為中心,包括84個可供觀光遊覽的景點,分為明孝陵景區中山陵景區靈谷景區頭陀嶺景區和其他景點五大部分。她蜿蜒起伏,宛如游龍,包括紫金山明代城垣玄武湖,山、湖的連接地帶以及環湖的富貴山、覆舟山、雞籠山等若干低丘和城垣、城堡。其特點是山光與水色齊收,山、水、城、林融為一體,相得益彰。

目錄

景區簡介

鐘山風景名勝區位於 江蘇省南京市,以鐘山(紫金山)和 玄武湖為中心。鐘山風景名勝區 蜿蜒起伏,宛如游龍,包括紫金山、明代城垣、玄武湖,山、湖的連接地帶以及環湖的 富貴山覆舟山雞籠山等若干低丘和城垣、城堡。其特點是山光與水色齊收,山、水、城、林融為一體,相得益彰。自鐘山遠眺,玄武湖五洲煙柳,十里春風, 燕雀湖波光牆影, 紫霞湖林海明珠,盡收眼底。使人心曠神怡。 富貴山覆舟山雞籠山秀峰塔影,林木蔥鬱。自然生成的山林野趣,加上匠心獨運的精美建築,使得 鐘山風景區成為自然美與人文美緊密結合的上乘佳作。為我國首批5A級景區

玄武湖三面環山,一面 臨城。鐘山雄峙湖東,古城瀕臨西南,富貴、覆舟、雞籠山屏列於南,秀峰塔景隔城輝映,朝陽幕府山綿延湖北,山城環抱,沿湖名勝古蹟眾多。 玄武湖古稱桑泊、秣陵湖、 後湖、 昆明湖等。相傳南朝劉宋年間,有黑龍出現,故稱玄武湖。北宋時 王安石實施新法,廢湖為田,從此玄武湖消失。明代 朱元璋高築牆,玄武湖疏浚恢復,成為天然護城河。

鐘山 六朝古都南京的東郊,是南京地區群山之首。古稱 金陵山,戰國時楚國在此建 金陵邑,即由此山得名。漢代開始稱鐘山,東晉時開始稱紫金山,因山有紫色頁岩,遠望山頂,紫雲繚繞氣象萬千。鐘山三峰相連形如巨龍,山。水、城渾然一體,雄偉壯麗,氣勢磅礴,古有「鐘山龍蟠,石城虎踞」之稱。鐘山地處 北溫帶和亞熱帶之交,為南北植物引種過渡地帶,植物品種豐富,林木繁茂。有中國 民主革命偉大先驅者 孫中山先生的陵墓-- 中山陵以及辛亥革命名人墓。還有 孫權墓、 明孝陵、 靈谷寺等名勝古蹟多處

歷史沿革

鐘山山體東西長7公里,南北寬約3公里,周長達30公里,是江蘇南部 茅山山脈的余脈—— 寧鎮山脈的最高峰。山勢整體呈弧形,中部向北凸出;東段向東南方向延伸,止於馬群、 麒麟門一帶;西段走向西,經 太平門附近入城,隆起為富貴山、覆舟山和雞籠山。山勢蜿蜒逶迤,形如莽莽巨龍,故稱「鐘山龍蟠」。

鐘山有三個山峰,呈筆架形。主峰居中偏北。叫 北高峰,海拔448.9米,為寧鎮山脈之最高峰。其東南第二峰為小茅山。第三峰居西,稱天堡山。環山溪流交匯,湖泊眾多,北麓的玄武湖、山南的紫霞湖、燕雀湖、 琵琶湖等尤負盛名。

鐘山氣象雄偉,地勢優越,自古以來,即與南京的盛衰氣息交融。古都南京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各方面的重大變化與發展,幾乎都在鐘山一帶留存豐富的積澱,刻下清晰的印記。自 六朝第一位帝王東吳大帝孫權開始,鐘山即成為帝王陵寢及功臣勛戚的葬地所在;自六朝伊始,鐘山又是江東佛教勝地;自六朝到近現代,鐘山均為軍事要衝,兵家必爭之地;古往今來,多少文人雅士遨遊鐘山,留下膾炙人口的詩文篇章;特別是以 洪秀全為領袖的 太平天國運動和中國偉大的 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期間,多少悲壯慘烈的戰鬥在鐘山開,多少英雄志士在鐘山 浴血奮鬥。鐘山,人文景觀眾多,歷代風物薈萃,200多處名勝史跡和紀念建築,琳琅滿目,錯落有致,掩映在蒼松翠柏之中。鐘山,是古都南京的驕傲,是古都南京的聖地。

代表景點

中山陵

中山陵是中國近代偉大的政治家孫中山先生的陵墓。它坐北朝南,中山陵自1926年春動工,至1929年 夏建成。面積共8萬餘平方米。主要建築有:牌坊、墓道、陵門、碑亭、祭堂和墓室等。從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臥在綠 絨毯上的「 自由鐘」。山下中山先生銅像是鐘的尖頂,半月形廣場是鐘頂圓弧,而陵墓頂端墓室的穹隆頂,就像一顆溜圓的鐘擺錘。祭堂中有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像座東西四周有反映中山先生革命事跡的浮雕。祭堂東西護壁大理石刻着中山先生手書的遺着 《建國大綱》。堂後有墓門二重,上有中山先生手書「浩氣長存」橫額。二重門為獨扇銅製,門上鐫有「孫中山先生之墓」石刻。進門為圓形墓室,直徑18米,高11米。中央是長形墓穴,上面是中山先生漢白玉臥像,下面安葬着孫中山先生的遺體。墓穴深5米,外用 鋼筋混凝土密封。中山陵的 建築風格中西合璧, 鐘山的雄偉形勢與各個碑坊、門、碑亭、祭堂和墓室,通過大片綠地和寬廣的通天台階,連成一個大的整體,顯得十分莊嚴雄偉,既有深刻的含意,又具紀念的功能,更有宏偉的氣勢,設計非常成功,所以被譽為「 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的第一陵」。

音樂台

音樂台,位於中山陵廣場南,建於1932年至 1933年。音樂台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平面為半圓 形。圓中心是舞台,台後建有大壁,同北京回音 壁原理相同,以匯集 音浪。壁高11.3米,寬16.7 米,用水泥假石鑲面。台前有一汪月牙形 蓮花池, 池底有 伏泉。池前是半圓形草坪,為觀眾欣賞歌 舞坐處,可容納三千觀眾。沿草坪周圍繞以水泥 迴廊,廊架上攀援着紫藤等花木,是遊人休息納 涼的佳境。

流徽榭

流徽榭在中山陵至 靈谷寺公路的南邊,又名水榭亭,1932年由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捐建;榭長14米,寬10米,頂為乳白琉璃瓦,紅色立柱; 三面臨水,碧水如鏡,倒映水榭, 別有情趣。

旅遊信息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