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黴素
鏈黴素(streptomycin)是一種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在臨床應用超過半個世紀,至今仍是一線抗結核藥。近年來由於耐藥結核菌菌株的增多,主要用於結核的初始階段。鏈黴素可單獨應用於兔熱病、療效良好、療程6天。與四環素聯合治療鼠疫為首選藥物。
目錄
概述
鏈黴素(streptomycin)從灰鏈黴菌的培養液中提取出來。它與結核桿菌菌體核醣核酸蛋白質結合,干擾了桿菌蛋白質的合成,達到殺滅與抑制細菌生長的功效 1943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博士、羅格斯大學教授賽爾曼•A•瓦克斯曼從鏈黴菌中析離得到,是繼青黴素後第二個廣泛應用的抗生素。其對抗結核桿菌的特效,開創了治療結核病治療的新紀元,遏制肆虐人類生命的結核桿菌。鏈黴素是一種從灰鏈黴菌的培養液中提取的抗菌素。屬於氨基糖甙鹼性化合物,它與結核桿菌菌體核糖核酸蛋白質結合,干擾了桿菌蛋白質的合成,達到殺滅與抑制生長的功效。
用途
鏈黴素為微生物源殺菌劑,可有效防治植物細菌病害,包括蘋果、梨火疫病、煙草野火病、藍黴病、白菜軟腐病、番茄細菌性斑腐病、晚疫病、馬鈴薯種薯腐爛病、黑脛病、黃瓜角斑病、霜黴病、菜豆霜黴病、細菌性疫病、芹菜細菌性疫病、芝麻細菌性葉斑病,都可用鏈黴素來防病。
歷史
從土壤中找到鏈黴素
1945年,史上第一種對抗細菌傳染病的青黴素(盤尼西林)的三位發明人—弗萊明、弗洛里、錢恩共享諾貝爾醫學獎。但青黴素對許多種病菌並不起作用,包括對抗肺結核的病原體結核桿菌束手無策。結核病一向是人類的大敵,20世紀有1億人死於肺結核,著名作家—契訶夫、勞倫斯、魯迅、奧威爾等人都因肺結核英年早逝。1946年2月22日,美國羅格斯大學教授賽爾曼•A•瓦克斯曼(Selman A. Waksman)宣佈其實驗室發現了第二種應用於臨床的抗生素——鏈黴素,有效對抗結核桿菌。
實驗分離出鏈絲菌素
瓦克斯曼是土壤微生物的學者,大學時期就對土壤中的放線菌感興趣,1915年當他還在羅格斯(Rutgers)大學上本科時,與其同事所發現的鏈黴菌,就是在後來從這種放線菌中分離出來的。1932年,瓦克斯曼受美國對抗結核病協會的委託,研究發現土壤中某種微生物會將結核桿菌成功消滅。1939年在醫藥大廠默克公司的資助下,瓦克斯曼領導約50名學生研究從土壤微生物中分離出抗細菌的物質。他們對1萬多個菌株進行篩選。1940年,瓦克斯曼和同事伍德魯夫(H. B. Woodruff)分離出第一種抗生素——放線菌素,可惜其毒性太強。1942年,分離出第二種抗生素——鏈絲菌素。鏈絲菌素對包括結核桿菌在內的許多種細菌都有很強的抵抗力,但對人體的毒性也太強不適用。
在研究鏈絲菌素的過程中,瓦克斯曼及其同事開發出了一系列測試方法,對以後發現鏈黴素至關重要。鏈黴素是由瓦克斯曼的學生阿爾伯特•薩茲(Albert Schatz)分離出來的。1942年,薩茲成為瓦克斯曼的博士研究生。不久,薩茲應徵入伍,到一家軍隊醫院工作。
瓦克斯曼與薩茲
1943年6月,薩茲退伍回到了瓦克斯曼實驗室繼續攻讀博士。薩茲分到的任務是發現鏈黴菌的新種。在地下室改造成的實驗室裡日夜無間工作三個多月,分離出兩個鏈黴菌菌株:一個是從土壤中分離的,一個是從雞的咽喉分離的。這兩個菌株和瓦克斯曼在1915年發現的鏈黴菌屬同一種,不同的是,它們能抑制結核桿菌等幾種病菌的生長。薩茲提到1943年10月19日,他意識到發現了一種新的抗生素,也即鏈黴素。幾個星期後,在證實鏈黴素的毒性不大之後,梅奧診所的兩名醫生開始嘗試將它用於治療結核病患者,沒想到效果奇佳。1944年,美國和英國開始大規模的臨床試驗,證實鏈黴素對肺結核的治療效果非常好,且隨後也被證實對鼠疫、霍亂、傷寒等多種傳染病也有效。與此同時,瓦克斯曼及其學生繼續研究不同菌株的鏈黴菌,發現不同菌株生產鏈黴素的能力也不同,只有4個菌株能夠用以大規模生產鏈黴素。
為爭專利對簿公堂
1946年,薩茲博士畢業,離開了羅格斯大學。在離開羅格斯大學之前,薩茲在瓦克斯曼的要求下,將鏈黴素的專利權無償交給羅格斯大學。薩茲當時以為沒有人會從鏈黴素的專利獲利。但是瓦克斯曼另有想法。瓦克斯曼早在1945年就已意識到鏈黴素將會成為重要的藥品會帶來巨額的專利。但是根據他和默克公司在1939年簽署的協議,默克公司將擁有鏈黴素的全部專利。瓦克斯曼擔心默克公司沒有足夠的實力滿足鏈黴素的生產需要,覺得如果能讓其他醫藥公司也生產鏈黴素的話,會使鏈黴素的價格下降。於是他向默克公司要求取消1939年的協議,默克公司竟慷慨同意,於是1946年默克公司把鏈黴素專利轉讓給羅格斯大學,只要求獲得生產鏈黴素的許可。羅格斯大學將專利收入的20%發給瓦克斯曼。薩茲知悉後爭取屬於他的獲利上法庭,師生間出現彌補不了的裂痕,因為薩茲違逆了一些潛規則,致使他在學界發展產生非常不利影響,幾乎沒有人接受他。
瓦克斯曼獨得諾貝爾獎
因為鏈黴素的重大發現嘉惠人類,1952年10月,瑞典卡羅林納醫學院宣佈將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瓦克斯曼,以表彰他的貢獻,但殊榮卻沒有頒布給薩茲,薩茲幾乎被人遺忘。此後瓦克斯曼繼續與學生進行研發,總計一生發現超過20多種抗生素,但仍以鏈黴素和新黴素最為成功。1973年瓦克斯曼去世,享年85歲,留下了500多篇論文和20多本著作。
薩茲重返榮耀
1980年代,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的微生物學家密爾頓•威恩萊特(Milton Wainwright)寫了一本有關抗生素的著作,期間他到羅格斯大學查閱有關鏈黴素發現過程的檔案,第一次知道薩茲的貢獻,為此做了一番調查,並採訪了薩茲。威恩萊特寫了幾篇文章介紹此事,並在1990年出版的書中講了薩茲的故事。此時瓦克斯曼早已去世,羅格斯大學的一些教授不必擔心使他難堪,也呼籲為薩茲恢復名譽。為此,1994年鏈黴素發現50週年時,羅格斯大學授予薩茲獎章[1]。
藥理作用
鏈黴鏈黴素是一種氨基糖苷類藥。其作用機制是作用於細菌體內的核糖體,抑制了細菌蛋白質合成,並破壞細菌細胞膜的完整性。敏感菌具有氧依賴性抗生素跨膜轉運系統,鏈黴素可首先經被動擴散通過細胞外膜孔蛋白,然後經此轉運系統通過細胞膜進入細胞內,並不可逆地結合到分離的核糖體30S亞基上,導致A位的破壞,進而有了以下的化合作用:
- 1.阻止氨醯tRNA在A位的正確定位,干擾功能性核糖體的組裝,抑制70S始動複合的形成;
- 2.誘導tRNA與mRNA密碼三聯體錯誤匹配,引起完整核糖體的30S亞基錯讀遺傳密碼,導致異常的、無功能的蛋白質合成;
- 3.阻礙終止因數與A位結合,使已合成的肽鏈不能釋放,並阻止70S完整核糖體解離[2];
- 4.阻礙多核糖體的解聚和組裝過程,造成細菌體內的核糖體耗竭。鏈黴素對結核桿菌有強大抗菌作用,其最低抑菌濃度(MIC)一般為0.5mg/L。非典型分枝桿菌對鏈黴素大多耐藥。
鏈黴素對許多革蘭氏陰性菌如大腸桿菌、肺炎克雷白菌、腸桿菌屬、沙門菌屬、志賀菌屬、布魯菌屬、巴斯德桿菌屬、腦膜炎球菌和淋球菌等具有一定抗菌活性。鏈黴素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多數革蘭氏陽性球菌的抗菌活性差。在常用劑量時鏈黴素對腸球菌屬無抗菌作用。各組鏈球菌、銅綠假單胞菌和厭氧菌對鏈黴素耐藥。
藥代動力學
鏈黴素口服不易吸收,肌內注射後吸收良好。肌注0.5g或1g,30min後血藥濃度達峰值,分別為15~20μg/ml或30~40μg/ml。有效血藥濃度約可維持12h。鏈黴素分佈容積(Vd)為0.26L/kg。藥物吸收後主要分佈於細胞外液,並可分佈於除腦以外的所有器官、組織。鏈黴素可滲入膽汁、胸腔積液、腹腔積液、結核性膿腫和乾酪樣組織,在尿液中濃度較高,在腦脊液和支氣管分泌液中的濃度較低。鏈黴素可透過胎盤組織,在臍帶血中達到的濃度與母體血中濃度相近。鏈黴素蛋白結合率為20%~30%。半衰期為2.4~2.7h,半衰期隨年齡增長而延長(在青年人為2~3h,在40歲以上為9h或更高);腎衰竭時半衰期可達50~110h。藥物在體內不代謝,約80%~90%經腎小球過濾,隨尿液在24h內排出;另有約1%從膽汁排出,此外也有極少量從乳汁、唾液和汗液中排出。血液透析可清除相當劑量的藥物。
患者須注意用藥時間不能過長,一般不宜超過1週,而且必須在嚴密觀察下應用。老年人劑量適當減少,有不量反應須及時採取措施。鏈黴素在肌肉注射以後,血液吸收高峰濃度可以在半小時到2小時中出現,有效的抑制細菌生長的濃度可以維持12個小時,年齡較大的患者可能時間更長些。鏈黴素的排泄主要由腎臟進行。注射鏈黴素後它容易滲入胸腔、腹腔內,也可以通過胎盤進入胎兒的羊水中,並且藥濃度也較高,正因為在羊水中濃度較高,所以不能用於孕婦。又由於不能通過(或少量通過)血腦屏障,所以,不能用於治療結核性腦膜炎。
注意事項
對患者應注意監測:
- A.電圖,對老年患者需在用藥前,用藥過程中定期及長期用藥後進行聽電圖檢測高頻聽力損害。
- B.溫度刺激試驗,在用藥前、用藥過程中定期及長期用藥後用以檢測前庭毒性;
- C.腎功能測定,在用藥前、用藥過程中定期測定腎功能,以防止嚴重腎毒性反應。
- 應監測血藥濃度、血藥峰濃度超過50μg/ml時引起毒性反應的可能性增加,對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應經常監測血藥峰濃度,以不超過20~25μg/ml為宜。
- 不能測定血藥濃度時,應根據肌酐清除率調整劑量,肌酐清除率可由氨基糖苷類所附公式計算而得。
- 給予首次飽和劑量後,有腎功能不全、前庭或聽力減退的患者應減量或停用,由於鏈黴素在體內不被代謝,主要由尿液排出,腎功能不全的患者體內可能積聚而達到中毒濃度。
- 患者應給予充足的水分,以減少腎小管損害的程度。
- 當用藥數日或數周(結核病)後患者感覺病情有所好轉時,仍需繼續完成規定的療程。尤其是結核病治療過程中。治療結核病必須持續用藥1一2年,有時甚至需用數年或長期持續應用。但在已出現或即將出現中毒症狀時或細菌已產生耐藥性時,應即停用鏈黴素。
- 肌注應經常更換注射部位,藥液濃度一般為200~250mg/ml,不宜超過500mg/ml。
- 長期用藥可能導致不敏感細菌過度生長。
不良反應
皮疹及血管神經性水腫
鏈黴素與雙氫鏈黴素均可和血清蛋白質結合形成全抗原,但所產生的抗體不同,因此無交叉反應,對鏈黴素過敏者可用雙氫鏈黴素。然而有對二者均過敏史,頗須注意。過敏反應包括:皮疹(0.3%~11%),可表現為斑丘疹、蕁麻疹、紅斑、麻疹樣皮疹、猩紅熱樣皮疹、天皰瘡樣皮疹、濕疹樣皮疹、紫癜及血管神經性水腫等皮膚表現。
併發急性溶血性貧血等症
嚴重者可發生過敏性休克,嚴重過敏者反應還可併發急性溶血性貧血、血紅蛋白尿、休克、急性腎功能衰竭等。可引起過敏反應,以皮疹、發熱、嗜酸粒細胞增多較為多見。皮疹的發生率自0.3%~10%(平均5%)不等,多在開始治療後7~9天發生,但以往曾接受鏈黴素治療的患者可在數小時內迅速出現。最多見者為斑丘疹,伴有癢感,一般持續5~10日後消退;少數可發展為剝脫性皮炎,停藥後則於1~3日內迅速消退。較少見的皮疹有蕁麻疹、紅斑、麻疹樣皮疹、猩紅熱樣皮疹、天皰瘡樣皮疹、濕疹樣皮疹等,亦可伴血管神經性水腫或紫癜。
經常與鏈黴素接觸的醫務工作者,藥廠分裝工人,以及外用該品者常可發生接觸性皮炎,一般於接觸後3~12個月發生;皮疹多出現於兩手、手背、眼瞼、頸部等處,表現為皮膚發紅、搔癢、丘疹、眼皮腫、眼瞼濕疹等,停止接觸後即可消退。故該品局部應用已無人問津。
過敏性休克
鏈黴素也可能導致過敏性休克,部份患者可能在特異體質基礎上發生類似症狀。藥劑量不大,注射後1~2分鐘突然發作呼吸困難,面色蒼白,青紫、昏迷、抽搐、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等。患有呼吸道感染的兒童較多見。雖發生率較青黴素所致者為低,但因休克而亡者不在少數。
影響神經系統
鏈黴素初期的製劑不純,常引起患者頭痛、麻木、頭暈、耳鳴、嘔吐和周圍血管擴張而有皮膚發紅、血壓急降等現象。精製的鏈黴素仍可引起頭痛、頭暈、麻木等反應,但發生率較低。
耳毒症
臨床上應用鏈黴素時毒性反應的發生與每日劑量和療程有關,耳毒性反應和每日劑量成正比,劑量高於1g/日者,耳毒性反應發生率即見增高;每日總量1g,總量在5~30g的範圍內即可出現前庭損害。最常見而嚴重的毒性反應是對第8對腦神經的損害。其引致的耳中毒占感覺神經性聾的14.8%;兒童或老年患者、腎臟功能損害者、血藥濃度持續在25μg/ml以上者及中耳炎患者較易發生耳毒性症狀。前庭障礙的主要症狀眩暈、急驟動作可引致噁心、嘔吐,嚴重患者的每一動作停止後仍有繼續不斷進行的感覺。
鏈黴素主要引起前庭系的前庭神經節病變,此外,內耳末梢器官前庭的壺腹脊、位覺斑的感覺上皮細胞也有不同程度的病變。耳蝸系損害一般發生較遲,常在用藥數月後或停藥後發生。高頻聽力常先受累,其損害程度也較嚴重。耳蝸損害的主要症狀為耳鳴與耳聾,持續耳鳴、耳部飽滿感有時為聽力減退的先兆症狀,如立即停藥,耳聾可望防止。有的報導有家族性易感體質者應用小量鏈黴素即可造成明顯聽力損害;某些特別敏感者用藥量僅0。2~3g即可產生聽力減退。此種家族性鏈黴素耳中毒只通過母系遺傳,且與慶大黴素、新黴素、卡納黴素等其他氨基糖甙類無交叉易感性。因此,在親屬或家庭成員中曾應用鏈黴素而發生聽力減退者,用鏈黴素應特別審慎。鏈黴素對內耳的毒性反應大多在一定時期(1~6月)後才出現,給藥期間很少發現,故不易引起人們的注意。胸腔或腹腔內大量應用鏈黴素時,可因神經肌肉阻滯作用而發生呼吸衰竭和心跳停止,但少見。周圍神經炎少見,偶可引起視神經炎和視力減退。
出現蛋白尿
鏈黴素對腎臟可產生輕度損害,患者可出現蛋白尿、管型尿等,一般並不影響繼續用藥。少數患者還有腎功能減退,但停藥後即可恢復。服用碳酸氫鈉等藥物使尿液轉為鹼性,可減少蛋白尿產生的機會。此外,偶可發生粒細胞減少症、血小板減少症、再生障礙性貧血等。長期應用鏈黴素可引起完全或部份的嗅覺功能喪失。有報告應用該品鼓室內注射治療梅尼爾氏症,95%病人眩暈消失而聽力仍保持。
其他
肌內注射處可有疼痛及腫脹,一般甚為輕微,持續時間也不長。肌內注射後,常可引起一過性口周圍麻木、頭暈等,較重者可伴有額面、頭皮和四肢麻木,經過數小時後即可自動消失,有時亦可持續更長時間。尚有產生多毛症、結膜炎、唇指感覺異常、關節疼痛、精神失常、中毒性腦病、眼中心暗點視力障礙、心肌炎及高血壓等。其他還有因維生素缺乏而發生口炎、陰囊皮炎、腹瀉等;葡萄球菌腸炎及真菌性心內膜炎等二重感染也偶有所見。
毒性反應
急性毒性反應
麻木、頭暈、耳聾等為多見,多在用藥後10天內出現,最短者於注射後20分鐘內出現麻木,持續1~6小時,重者可延續24小時尚不消失。亦有發生口周麻木、頭暈、運動失調、頭痛、乏力、嘔吐、顏面潮紅,嚴重者亦有發生大汗、呼吸困難、痙攣不易與過敏性休克區分者。但急性反應多見累積或漸次加重現象,部分病例僅在開始注射時出現反應,以後即消失。鏈黴素的急性反應一般認為與其所含雜質有關。
慢性毒性反應
- A.第八對顱神經損害;
- 耳前庭系損害,主要表現眩暈、頭痛、經常指誤等。以後出現運動性共濟失調等;
- 耳蝸系損害:一般發生較遲,常在用藥數月後或停藥以後發生。其主要症狀是耳鳴和耳聾。
- B.局部的刺激:肌注局部疼痛、腫脹、無菌性膿腫等,鞘內注射可引起發熱、蒼白、激動、胃納減退、抽搐、休克,嚴重者可導致死亡等。
- C.對腎臟的損害:鏈黴素對腎臟的損害較輕,表現為蛋白尿和管型尿,部分出現腎功能暫時減退,停藥後可恢復,嚴重的永久性腎損害並不多見。
- D.對骨髓的抑制:表現為白細胞、血小板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及血細胞全少症等。以白細胞減少常見,再障及全血細胞減少偶見。
- E.還有多毛症、結膜炎、關節痛、心肌炎、中毒性腦病等。
其他
腸道菌群失調,二重感染,多種維生素缺乏、口角炎、皮炎、腹瀉等。
防治措施
- 1.合理使用鏈黴素,嚴格掌握適應證。目前鏈黴素主要用於結核、鼠疫等。
- 2.要嚴格掌握劑量及療程。治療結核成人用0.75克/天已夠,不要用1克,可減少副作用發生,老年及兒童、腎功能不全者均應慎用,劑量要小,療程要短。
- 3.嚴密觀察各種毒副作用的症狀和體征,一旦發現應及時處理,必要時立即停用。
- 4.不宜採用靜脈或皮下注射法給藥。
- 5.發生過敏性休克應立即組織搶救。
- 6.孕婦禁用,嬰幼兒應儘量避免使用。
適應症
- 1.該品適用於土拉菌病,或與其他抗菌藥物聯合用於鼠疫、性病肉芽腫、布氏桿菌病、鼠咬熱,亦可與青黴素聯合治療或預防草綠色鏈球菌或腸球菌所致的心內膜炎。
- 2、該品亦可與其他抗結核藥物聯合用於結核分枝桿菌所致的各種結核病或其他分枝桿菌感染。
- 3.該品主要與其他抗結核藥聯合用於結核分枝桿菌所致各種結核病的初治病例,或其他敏感分枝桿菌感染。
- 4.該品可單用於治療土拉菌病或與其他抗菌藥物聯合用於鼠疫、腹股溝肉芽腫、布魯菌病、鼠咬熱等的治療。
- 5.亦可與青黴素或氨苄西林聯合治療草綠色鏈球菌或糞腸球菌所致的心內膜炎。
禁忌
A.交叉過敏,對一種氨基糖苷類過敏的患者可能對其他氨基糖苷類也過敏。有鏈黴素過敏病史者禁用。 B.鏈黴素可穿過胎盤,在臍帶血中達到的濃度約與母血中相近,據報導鏈黴素曾引致人類胎兒聽力損害。妊娠婦女必須充分權衡利弊。 C.老年患者應用氨基糖苷類後可產生各種毒性反應,因此在氨基糖苷類療程中監測腎功能(最好測定肌酐清除率)極為重要。腎功能正常者用藥後亦可能產生聽力減退。此外,老年患者應採用較小劑量,以與其年齡、腎功能和第8對腦神經的功能相適應。的副反應,少數病人反應嚴重,所以,鏈黴素的使用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應用,千萬不要亂用和過量使用。
- 失水,由於血藥濃度增高,產生毒性反應的可能性增加;
- 第8對腦神經損害,鏈黴素可導致聽神經和前庭功能損害;
- 重症肌無力或帕金森氏病,鏈黴素可引致神經肌肉阻滯作用,導致骨骼肌軟弱;
- 腎功能損害,鏈黴素可引起腎毒性。該品也可使胎兒聽力減退,故孕婦應避免使用或慎用。
注意事項
A.交叉過敏:對一種氨基糖苷類過敏的患者可能對其他氨基糖苷類也過敏。
B.下列情況應慎用鏈黴素:
- 失水,可使血藥濃度增高,易產生毒性反應。
- 第8對腦神經損害,因該品可導致前庭神經和聽神經損害。
- 重症肌無力或帕金森病,因該品可引起神經肌肉阻滯作用,導致骨骼肌軟弱。
- 腎功能損害,因該品具有腎毒性。
C.療程中應注意定期進行下列檢查:
- 尿常規和腎功能測定,以防止出現嚴重腎毒性反應。
- 聽力檢查或聽電圖(尤其高頻聽力)測定,這對老年患者尤為重要。
D.有條件時應監測血藥濃度,並據此調整劑量,尤其對新生兒、年老和腎功能減退患者。每12小時給藥7.5mg/kg者應使血藥峰濃度維持在15~30μg/ml,穀濃度5~10μg/ml;一日1次給藥15mg/kg者應使血藥峰濃度維持在56~64μg/ml,穀濃度<1μg/ml。
E.對診斷的干擾:該品可使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血清膽紅素濃度及乳酸脫氫酶濃度的測定值增高;血鈣、鎂、鉀、鈉濃度的測定值可能降低。該品屬氨基糖苷類,該品屬孕婦用藥D類,即對人類有危害,但用藥後可能利大於弊。該品可穿過胎盤進入胎兒組織。據報導孕婦應用該品後曾引起胎兒聽力損害。因此妊娠婦女在使用該品前必須充分權衡利弊。哺乳期婦女用藥期間宜暫停哺乳。年患者應用氨基糖苷類後易產生各種毒性反應。
藥物相互作用
- 1.鏈黴素與其他氨基糖苷類同用或先後連續局部或全身應用,可增加耳毒性、腎毒性以及神經肌肉阻滯作用的可能性。可能發生聽力減退、停藥後仍可能進展至耳聾;聽力損害可能恢復或呈永久性。神經肌肉阻滯作用可導致骨骼肌軟弱無力,呼吸抑制或呼吸麻痹(呼吸暫停),用抗膽鹼酯酶藥或鈣鹽有助於阻滯作用恢復。
- 2.鏈黴素與神經肌肉阻滯劑合用,可加重神經肌肉阻滯作用,導致肌肉軟弱、呼吸抑制或呼吸麻痹(呼吸暫停)。鏈黴素與卷麯黴素、順鉑、利尿酸、呋塞米或萬古黴素等合用,或先後連續局部或全身應用,可能增加耳毒性與腎毒性,聽力損害可能發生,且停藥後仍可能發展至耳聾,聽力損害可能恢復或呈永久性。
- 3.鏈黴素與頭孢噻吩同用局部或全身應用可能增加腎毒性。
- 4.鏈黴素與多粘菌素類合用,或先後連續局部或全身應用,因可增加腎毒性和神經肌肉阻滯作用,後者可導致骨骼肌軟弱、呼吸抑制或麻痹(呼吸暫停)。
製劑
注射用硫酸鏈黴素(1)0.75g(75萬單位)(2)1g(100萬單位)(3)2g(200萬單位)(4)5g(500萬單位)。因在胃腸道不吸收,只對腸道感染有效,現已少用。肌注,一日0.75~1g,分1~2次用,1~2週一療程,兒童一日15~30mg/kg,分2次用,結核病一日20mg/kg,分2次用,隔日用藥,新生兒一日10~20mg/kg。鏈黴素在臨床應用已超過半個世紀,至今仍是一線抗結核藥。近年來由於耐藥結核菌菌株的增多,主要用於結核的初始階段。鏈黴素可單獨應用於兔熱病、療效良好、療程6天。與四環素聯合治療鼠疫為首選藥物。亦可作於布菌病,劑量為每天1~2g,並用四環素1次500mg,每天4次,連續3周或3周以上。鏈黴素每天1~2g,與青黴素聯合治療草綠色鏈球菌心內膜炎,連續4周,兩者有協同作用。
影片
參考資料
- ↑ 師徒之爭:到底是誰發現了鏈黴素?/科學春秋每日頭條
- ↑ streptomycin鏈黴素sciencedirect科學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