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金訓華 金訓華上海市吳淞第二中學1968屆高中畢業生,上海市中學紅代會常委。1969年3月,金訓華參加上海市革委會上山下鄉辦公室組織的知識青年學習訪問隊赴黑龍江,返回上海後發起成立了「知識青年赴黑龍江插隊落戶聯絡站」,通過報告會、批判會、座談會、家庭訪問,廣泛進行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動員。5月25日,金訓華和一大批上海知識青年前往黑龍江省農村插隊落戶,被分配到遜克縣遜河公社雙河大隊。8月15日下午,暴發特大山洪,金訓華為搶救國家財產(兩根電線杆)犧牲於激流中,被追認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金訓華
出生 1949年
上海
逝世 1969年為搶救國家物質犧牲
國籍 中國
別名 「兒科之聖」、「幼科之鼻祖」
職業 上海知青

金訓華的死,給知青的上山下鄉運動注入了悲壯的色彩。在他死後的3個月後,六九屆畢業生下鄉了,他們紛紛要求去遜克縣插隊。

目錄

主要經歷

如果不是陳健的出現,一段歷史就不會激活,一位歷史人物也將默默地在黑土地沉沉睡去。

陳健是黑龍江北大荒的上海老知青,名列2005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06年2月10日公布)之

一。他沒有驚天動地的英雄行為,只是在36年裡靜靜地信守一個諾言:我要永遠留在北大荒,為金訓華守一輩子墓。

敘事長詩《金訓華之歌》,這是1970年8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至今已經歷了35年的滄桑歲月。

金訓華,上世紀60年代的「知青英雄」,他的生命在第19個年輪定格。1969年8月15日,山洪突發,150根待安裝的電線杆面臨危險……有兩根被捲走了,金訓華跳入滾滾洪流

《金訓華之歌》 《金訓華之歌》 搶救,陳健等三位知青、民兵也緊隨下水…… 陳健被救上了船,現在是黑龍江林區「最後一個知青」,他把信義的堅守,在茫茫雪原上寫了13000多個日子。信義,在當今被一些人隨意扔進泥淖之時,哪怕小小的堅守,都會像小興安嶺的冰花一樣,顯得那樣晶瑩。

《金訓華之歌》是在「學英雄」的時代背景下產生的。紅色細條紋組成的封面,裝飾着青松和火炬,扉頁上的「內容提要」說:「這是一部敘事長詩。作品以飽滿的革命激情,歌頌了革命青年的榜樣——金訓華的壯麗青春及其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在創作方法上,作者也作了一些新的嘗試。」

《金訓華之歌》迅速在當時的年輕人中間廣泛流傳。

「文革」十年的出版物中,詩作者以工人詩人和農民詩人為主。《金訓華之歌》的作者仇學寶,就是上海的一位工人詩人。此後較早出版的有李學鰲的《長城放歌》,好像他是北京印刷廠的工人。在武漢地區,長航工人詩人黃聲笑也名氣頗大,到處請他作報告,我們中學也請他登上大操場的主席台抒發豪情,可見當年詩歌之少。所以,毛澤東不久提出「文藝政策要調整」,批評「沒有小說,沒有散文,沒有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