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溪乡
历史沿革
民国期间为濉安镇所辖,解放初期,各村分别隶属一、三、四区。
1971年,在原综合农场和城关镇的基础上,增加从溪口公社和均口公社划出的5个大队,成立城关人民公社。
1976年恢复综合农场和城关镇建制后,城关公社共有9个生产大队、100个生产队。
1984年,城关公社改名为金溪乡。2005年全乡辖城关、河东、水西、长吉、圳头、大元、高峰、半埕、器村9个村委会,101个村民小组,105个自然村,全乡2769户11162人口。全乡土地面积27万亩,森林覆盖率76.5%。全乡有122姓,汉族人口占97.6%,有少数民族(畲族)224人。
2009年,撤销金溪乡,与濉城镇合并,设立濉溪镇。
气候环境
境内最高山峰白石顶海拔1858米,千米以上山峰6座。主要河流为濉溪,全长35.9公里,流域面积207.5平方公里,还有坑井、宁溪、将屯、器村和洛洋等小溪5条。
旅游资源
境内有金铙山、石燕岩、报国寺、高峰古道和漂流、平岗山、东山公园、三不见等旅游景点和名胜。
社会事业
全乡教师113人,小学教师70人,中学教师43人。在校生956人,2005年9月金溪中学并入溪口中学。1988年-2005年共投入教育经费149万元,改善中小学教学设施。2005年卫生院有医护人员13人,有X光机、心电图机、B超机、胃电图机、双孔显微镜、尿十项分析仪等诊疗器械,有病床15张,设有中医、西医、五官、口腔、放射、防疫、妇幼保健、助产等科室。1996-2005年,先后建成3个百户集中点,2个精品村建设点,累计建房户728户,建筑面积16余万平方米,户均居住面积由1988年的88平方米提高到114平方米。2005年,全乡农村户均拥有一台彩色电视机,每户拥有一部摩托车(轻骑)。全乡各项存款4200余万元,是1988年的近13倍 。
经济发展
2005年,全乡有耕地19903亩,人均耕地2.07亩,2005年粮食总产量7800吨。金溪乡是"西门莲"的正宗产地,2005年全乡建莲种植面积4210亩,产量214吨。全乡有水果种植面积1万余亩,年产量9000吨。金溪乡是城镇蔬菜基地,蔬菜面积1.1万亩,产量2万吨。农民人均收入1989年为785元,2005年达3878元,是1988年的5倍。1996年金溪乡率先实现小康乡镇,小康分值达91.7分,位居全县各乡镇之首。2005年农业总产值6398万元,是1988年的3倍。
80年代,乡镇企业只要有水电站、木材加工厂、酱米厂等几家。1988年乡镇企业仅59个,其中乡办12个,乡镇企业总产值为2583万元。1990年,乡镇企业发展至120家。1995年乡镇企业发展迅速,是企业数量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达471个。 同年成立建宁孟宗笋业有限公司,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属省级农产品加工业龙头企业,年生产能力200多吨,年产值超千万元,"孟宗"商标先后获得三明市知名商标、福建省著名商标,其笋干系列产品获国家原产地标记准用证、进出口食品标签审核证。2001年6月,县委、县政府在斗埕创建工业小区,规划面积92.41公顷,先后有建明胶合板厂、青源木业有限公司,鑫元笋业有限公司、精制茶厂等企业落户车斗埕工业小区,小区年产值1.5亿元。2005年规模以上企业5个,产值4441万元;乡镇企业270个,总产值22000万元,是1988年的1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