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縣五龍街道幸福小學
獻出一片愛心,托起一份希望。
2020年3月2日,貴州省教育廳辦公室、貴州省廣電網絡公司「陽光校園·空中黔課」電視機捐贈活動在金沙縣五龍街道幸福社區[1]幸福小學舉行,貴州廣電網絡公司金沙縣分公司副總經理雍小鳳、柏應飛,金沙縣教育科技局黨委委員、副局長馬學業等參加捐贈活動。
當下疫情形勢嚴峻,開學時間推遲,「陽光校園·空中黔課」自開播也來,為疫情期間金沙縣中小學生在家學習和疫情防控發揮了積極作用,但部分困難家庭學生因缺乏終端設備無法正常收看。
此次捐贈活動共捐贈30台電視機,並由貴州廣電網絡公司金沙縣分公司免費安裝,免費配置機頂盒,主要捐贈給金沙縣五龍、源村、後山、沙土、石場、大田、桂花、長壩、太平、馬路等鄉鎮(街道)的22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學生,幫助他們能在線收看「陽光校園·空中黔課」,其餘8台電視機捐贈給了6間學校及有關福利院,總價值16餘萬元。
這場「及時雨」切實幫助解決了部分貧困學生家庭無法收看電視學習的實際困難,也為貧困學子帶去了溫暖和愛心,真正實現了「離校不離教,停課不停學」,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中小學教育教學的影響,讓貧困學生順利收看「陽光校園·空中黔課」,掌握優質學習資源,更彰顯出了困難面前「愛」的力量。
目錄
校園諮詢
為你們點讚!貴陽這間民房人頭攢動,一場特別的頒獎典禮正在舉行
貴陽和尚坡路,沿着僅夠一人行走的陡坡下行約100米,便來到173號,一處毫不起眼的民房。
然而8月16號,這頗顯逼仄的地方卻格外熱鬧。因為,這裡的主人,有名的「討書的哥」余太湖,今年所發起的貴州眾恆助學中心首屆「蒲公英」徵文比賽就要頒獎了。
當日,來自赤水、金沙、長順等地的學校教師代表和學生,以及貴陽的許多志願者和愛心人士齊聚,共同見證這一特別的時刻。
通過作文比賽
記錄疫情下奮鬥的樣子
初中文化,討書來捐贈的的哥,怎會想到發起一次作文比賽呢?
活動現場,余太湖透露了自己的想法。他說,自己初中時曾有一次作文競賽獲獎的經歷,這對自己的人生產生了很大影響。特別是今年疫情期間,當自己運送援助物資到湖北時,深感有必要記錄這個國家疫情下奮鬥的樣子[2]。
為獲獎學生頒發證書
他的設想,是由貴州眾恆助學中心針對所資助過的學校,發起一場徵文助學比賽,主題為記錄疫情之下,國家各行各業抗疫的面貌,以及個人的感想。
然而,當他興奮地把自己的想法告知貴陽點石教育集團負責人張雨奇時,並沒有得到百分之百的答覆。
「太湖先生的想法,我既表示贊同,也有所保留。」張雨奇表示,作文比賽是一件非常專業的事,如何評選、如何審閱、如何編輯成冊等,都需要專人來做,不是一人能完成的。
為獲獎者輔導老師頒發證書
儘管有所保留,但張雨奇還是根據各個環節的需求,提供了相應的建議,並承諾可以義務承擔高中組的評審。之後,余太湖又把初中組和小學組的審閱工作,分別委託給觀山湖區會展城二中及貴陽市雲岩區春風學校的老師。
作文環節是有了,那獎品呢?當他在微信朋友圈發布相關消息後,愛心人士方見華立馬許諾,所獲獎的參賽者,由他提供一份獎品。而且,在方見華的介紹下,另外兩位好心人士也加入進來,一起解決了作文成冊後的印刷等費用。余太湖心裡大大鬆了一口氣。
從4月1日到6月15日,活動共收到投稿共581份,其中高中116份,初中182份,小學283份。經13位評委老師精心評選,評出各組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以及小學組優秀獎10名,初中、高中組優秀獎各5名。同時,活動還頒發輔導老師獎18名,共發獎56名。
各地師生來築,參加頒獎典禮
活動當日,畢節市是金沙中學的高二學生李開林,專門應邀前來參加頒獎典禮。此次比賽,他獲得了高中組一等獎的好成績。
「在收到作文通知前,我因為對疫情深有感觸,就寫了一些內容。得到通知後,就在原來的基礎上寫完了。」李開林說,自己初中時曾聽過余太湖的一次演講,那時就覺得他雖是一個平凡人,但為了讓農村貧困孩子能通過閱讀了解世界和提升自己,堅持討書捐助,真的了不起。
當日從貴州各地趕來的,還有從金沙、赤水、長順等地趕來學校負責人及教師代表。
金沙縣五龍街道幸福小學校長杜時建告訴記者,30年前,自己和余太湖就在同一個學校求學,後來餘外出打拚,彼此也許多年沒聯繫,直到近些年的一次聚會,才重新建立了聯繫。
「今年中考時,他(余太湖)與另外兩位志願者曾到金沙,得知我們學校圖書有限後,便答應幫助解決一部分。不久前,就寄了189本圖書到學校,今天來,也說助學中心還有一些書,隨便挑選。」採訪中,杜校長指着面前的一箱書,連說此行收穫頗豐。
愛心人士向獲獎孩子發放獎品
坐他車後,成了助學志願者
當天的活動現場,身着「眾恆助學中心」工作服的年輕女性曾佳欣,一直專心致志地進行直播。和現場的眾多志願者一樣,都是因為打車時乘坐余太湖的出租車,從而變成了助學志願者中的一員。
她對記者說,2017年,剛入保險行業的自己,某次正巧約了余太湖的車。車上,自己大談開車的風險,並建議余買一份意外險。沒想到對方說:「不買,一分錢也沒有。」
「怎麼可能呢?一兩千,還是拿得出的吧!」
「全都捐了。」
聽到此,曾佳欣不免懷疑,並質疑:「你是怎麼做公益的?」
高中組一等獎獲得者李開林發表感想
她得到的答覆也很簡單,「你自己百度我名字,余太湖」。
就這樣,原本陌生的乘客和司機變得熟悉起來,並互加了微信。而曾佳欣在孩子大後,更直接成為「貴州眾恆助學中心」的一名志願者。
三個月前,她抱着求證的心態,前往和尚坡路173號,看一看一直服務的「貴州眾恆助學中心」,究竟是一個什麼樣子。
「沒想到這麼狹窄,而且是拿自己的房間出來做。」曾佳欣說,這樣,自己更加堅定了投身公益的信心。
如今,她不僅自己資助了一名學生,還負責助學中心的年審及公眾號等,每天會花兩三個小時的時間,但卻覺得很值。
活動現場,大家談起各自大同小異的機緣時,都感嘆一次偶然的乘車經歷,竟然為共同的公益事業而聚到一起,真是冥冥中的緣分。
參考文獻
- ↑ 社區教育發展的現狀及其對策,行知部落,2020-12-23
- ↑ 新冠疫情結束了嗎?官方最新回應 ,搜狐,2023-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