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
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是文山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轄縣。位於雲南省南部。東隔紅河與箇舊市、蒙自縣、河口瑤族自治縣相望,西接綠春縣,北連元陽縣,南與越南社會主義民主共和國老街省壩灑、萊州省清河、封土和奠邊府省孟德四縣接壤,邊境線長502千米。總面積3677平方千米。總人口38萬人(2012年末)。有苗、瑤、傣、哈尼、彝等民族。全縣轄2個鎮、11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金河鎮、金水河鎮、銅廠鄉、勐拉鄉、老集寨鄉、者米拉祜族鄉、阿得博鄉、沙依坡鄉、大寨鄉、馬鞍底鄉、勐橋鄉、營盤鄉、老勐鄉。縣政府駐金河鎮。
地處哀牢山中山峽谷小區南端,東部和南部有勐坪和勐拉兩個壩子。最高海拔3074米,最低海拔105米。紅河流經縣西北界,老勐河、勐拉河、茨通壩河、金河、金水河等河流經境內。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平均降雨量2330毫米,年均氣溫18℃。礦藏資源有銅、錫、鎳、鉛、鋅、金、銀、獨居石等。盛產香蕉、菠蘿等水果。特產草果、八角、木耳[1]、香菌。昆(明)那(發)公路過境。革命紀念地有金平烈士陵園。
目錄
歷史沿革
西漢屬牂牁郡西隨縣地,東漢屬益州牂牁郡西隨縣地,三國蜀漢屬益州興古郡西隨縣地,兩晉及南北朝屬寧州興古郡西隨縣地,隋屬南寧州都督府黎州地,唐南詔國時屬通海都督府轄地,宋大理國時屬秀山郡大甸地,元屬臨安廣西元江宣慰司和泥路大甸地,明清屬臨安府建水州(縣)江外十五勐十八土司地之一。改土歸流以前,為建水勐拉刀土司、者米王土司、茨通壩李土司及勐丁張土司地。
清雍正八年(1730)7月,臨安府屬迤東道;乾隆三十一年(1766)10月,臨安府屬迤南道;光緒十三年(1887)10月,臨安府屬臨安開廣道。1917年改土歸流,設金河行政區,轄刀、王、李三土司地;設勐丁行政區,轄勐丁張土司地,屬蒙自道。1929年廢道,金河行政區及勐丁行政區直屬於省。1932年改為金河設治局及平河設治局。
1934年9月1日(1936年7月批准),將兩設治局合併設立金平縣,各取首字故名金平,縣治設於金河。1942年屬第三行政督察區(駐建水縣)。1948年屬第五行政督察區(駐建水縣)。1950年屬蒙自專區。1954年1月屬紅河哈尼族自治區(地級,1957年11月18日改為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985年6月11日,國務院(國函字88號)批覆同意撤銷金平縣,成立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12月7日自治縣正式成立。
1996年,金平苗瑤傣族自治縣面積3685平方千米。人口約30.4萬人,其中苗族占總人口的25.7%,瑤族[2]占12.5%,傣族占5.4%。轄2個鎮、12個鄉:金河鎮、金水河鎮、老勐鄉、銅廠鄉、者米拉祜族鄉、老集寨鄉、營盤鄉、馬鞍底鄉、勐橋鄉、大寨鄉、沙衣坡鄉、阿得博鄉、十里村鄉、勐拉鄉。縣政府駐金河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常住總人口316171人,其中:金河鎮49498人,金水河鎮19109人,十里村鄉15991人,銅廠鄉31720人,勐拉鄉29036人,老集寨鄉24590人,者米拉祜族鄉18797人,阿得博鄉13634人,沙依坡鄉19215人,大寨鄉15190人,馬鞍底鄉17185人,勐橋鄉19184人,營盤鄉28007人,老勐鄉15015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常住總人口356227人,其中:金河鎮79658人,金水河鎮22295人,銅廠鄉30920人,勐拉鄉33953人,老集寨鄉25510人,者米拉祜族鄉22481人,阿得博鄉15174人,沙依坡鄉20082人,大寨鄉16562人,馬鞍底鄉18446人,勐橋鄉24750人,營盤鄉30034人,老勐鄉16362人。
2014年,金水河鎮被列為全國重點鎮。
視頻
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很多人愛吃木耳,竟不知道秋木耳和黑木耳的區別!,搜狐,2018-08-07
- ↑ 中國最神秘的瑤族聚居地,尋覓一生的人間仙境,搜狐,2017-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