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金带喙凤蝶

金带喙凤蝶

学 名 :Teinopalpus imperialis,属凤蝶科。

又 名 : 金带喙凤蝶

分布地理 : 锡金、尼泊尔、泰国西部、寮国、越南、缅甸北部、中国湖北(神农架)、广西、四川。本种各亚种之地理界限并不明确。

金带喙凤蝶 : 为印度国蝶。[1]

目录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纲: 昆虫纲 Insecta

目: 鳞翅目 Lepidoptera

科: 凤蝶科 Papilionidae

属: 喙凤蝶属 Teinopalpus

种: 喙凤蝶 T. imperialis

形态特征

和“梦幻之蝶”金斑喙凤蝶 Teinopalpus aureus 同在一个属,金带喙凤蝶 T. imperialis也是十分珍稀的美丽蝶种。

这种墨绿色的蝴蝶分布在我国南方、印度、尼泊尔和缅甸。和金斑喙凤蝶的区别在于本种后翅金黄色斑纹呈带状,也因此得名。

翅面大部分为翠绿色,与金斑喙凤蝶的区别在于,其后翅的金黄色斑呈带状,后翅呈“W”形,非常奇异。

每个后翅具2个长尾突,而雄蝶每个后翅仅1个长尾突。(引自 http://www.swallowtails.net)

金带喙凤蝶又被称为天狗凤蝶,它主要在常绿阔叶林地带活动,飞行迅速。幼虫取食木兰科植物的叶片。[2]

雄雌蝶差异

金带喙凤蝶的雌蝶,每个后翅具2个长尾突,而雄蝶每个后翅仅1个长尾突。(引自 http://www.swallowtails.net)

金带喙凤蝶又被称为天狗凤蝶,它主要在常绿阔叶林地带活动,飞行迅速。

栖地与生态

本种分布于尼泊尔、缅甸北部、华西及华中之1000-3500m之阔叶林。飞行迅速,仅 活动于栎林带之树冠层,一年二世代,雄虫多半活动于独立山顶之开阔地,并具有显著之领域行为, Okano(1983)首度描述其幼虫,化蛹期为九月,成虫羽化期则为隔年的五月至六月, Collins et al.(1985)所著红皮书引用Ghosh et al.(1983)、Munroe(1961)及Okano(1983)之报导,认为本种之寄主 植物为瑞香科(Thymeleaceae)之瑞香属植物(Daphne)。据五十岚(1987)之记载与饲养,本种蝶类之寄 主植物应为木兰科(Magnoliaceae)之滇藏木兰(Magnolia campbellii)。

根据 Igarashi(1987)在印度的观 察,本种的卵呈扁球形,色呈淡桃红色,产于寄主植物叶表中肋上,幼虫栖于叶表,一、二龄呈褐 色鸟粪状,三龄以后呈绿色。成熟幼虫形态类似剑凤蝶Pazala属,但胸部背方之刺突不明显。化 蛹于枝上,蛹呈绿色,其中胸背侧有大型圆锥状突起。[3]

主要食物

幼虫取食木兰科植物的叶片。

保育现况

本种分布虽然广泛,但由于栖息地局限于小型块状区域,因此极易受到破坏。虽然目前并无明显的数据支持伐木行为对喙凤蝶属生存的影响,但是尼泊尔等邻近地区遭受大面积砍伐的栎林带中,有不少地点曾有喙凤蝶的采集报告。此外,喜马拉雅低地居民以火耕方式进行农业栽种,亦对喙凤蝶的生存造成威胁。

喙凤蝶之雄虫易受青绿色物体所诱引,因此极易捕获。相关资讯请参照赵及王(1996)、白、王及陈(1996)、白及王(1998)等。本种目前为CITES附录一物种,亦为IUCN红皮书中之R级物种。

全球第五号标本

金斑喙凤蝶体长30公分左右,两翅展开有110公分以上,是一种大型凤蝶。

它的翅上鳞粉闪烁著幽绿的光泽。前翅上各有一条弧形金绿色的斑带,黑色前翅近三角形,上有疏密不一的光亮绿色和黄色鳞片。后翅中央则有几块金黄色的耀眼闪亮的斑块。金斑喙凤蝶生活在森林中,飞行急速,很少停息,因此研究十分困难。

1980年8月,当时的上饶地区武夷山森林病虫普查队,在批准划建的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深山峡谷中,惊奇地捕获到一只颜色鲜艳的蝴蝶,经中国科学院蝶类专家李传隆教授鉴定为雄性金斑喙凤蝶。在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采集的这枚金斑喙凤蝶标本,成为全球第五号标本,大陆第一号金斑喙凤蝶标本。

2004年,时隔82年之后,在金斑喙凤蝶模式标本采集地──南岭山脉,江西科研工作者终于惊喜地采到特别珍贵的金斑喙凤蝶指名亚种。4月,江西九连山自然保护区组织省内外地质、植物、昆虫、兽类、鸟类、两栖爬行类等专家学者对保护区进行综合科学考察,在野外考察时意外地采集到三只蝴蝶,经昆虫专家鉴定两只雄性、一只雌性为指名亚种金斑喙凤蝶。

2005年野外考察又采集到一枚雄性指名亚种标本。这四枚指名亚种金斑喙凤蝶标本的采集,圆了自然科学工作者在模式标本采集地采到模式标本的百年梦想。 [4]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