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麦子
信息
界 动物界
目 莎草目
纲 单子叶植物纲
门 被子植物门
亚纲 鸭跖草亚纲
属 燕麦属
性味归经 味甘,性温。归肝、脾经
形态特征
一年生。须根较坚韧。秆直立,光滑无毛,高60-120厘米,具2-4节。叶鞘松弛,光滑或基部者被微毛;叶舌透明膜质,长1-5毫米;叶片扁平,长10-30厘米,宽4-12毫米,微粗糙,或上面和边缘疏生柔毛。圆锥花序开展,金字塔形,长10-25厘米,分枝具棱角,粗糙;小穗长18-25毫米,含2-3小花,其柄弯曲下垂,顶端膨胀;小穗轴密生淡棕色或白色硬毛,其节脆硬易断落,第一节间长约3毫米;颖草质,几相等,通常具9脉;外稃质地坚硬,第一外稃长15-20毫米,背面中部以下具淡棕色或白色硬毛,芒自稃体中部稍下处伸出,长2-4厘米,膝曲,芒柱棕色,扭转。颖果被淡棕色柔毛,腹面具纵沟,长6-8毫米。花果期4-9月。[1]
植物种属
禾本科植物野燕麦。
分布区域
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
生长环境
生于荒芜田野。
药用价值
一、
功能 补心止汗。
主治 用于虚汗不止。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
药理作用 具有降血脂作用。
相关论述 《重庆草药》:“治虚汗不止,配伍作引子用。”
相关配伍 治盗汗:野麦子15g,土黄芪12g,杜仲叶6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第6卷》)
采收加工 夏、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脱壳取出种子,晒干。[2]
二、
拼音Yě Mài Zi
出处《重庆草药》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野燕麦的种子。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燕麦草"条。
性味甘,温,无毒。
功能主治温补,治虚汗不止。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