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野皂莢

來自 植物智 的圖片

中文名:野皂莢

別 稱:Gleditsia microphylla

Gordon ex Y. T. Lee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薔薇目

亞 目:薔薇亞目

科:豆科

亞 科:雲實亞科

族:雲實族

屬:皂莢屬

種:野皂莢

命名者及年代:Gordon

ex Y. T. Lee,1976

野皂莢(yě zào jiá),學名:Gleditsia microphylla Gordon ex Y. T. Lee,俗名:短莢皂角、小皂角、馬角刺、山皂角,異名:Gleditsia heterophylla Caesalpiniodes heterophyllum ,是豆科皂莢屬植物,灌木或小喬木,高2-4米;枝灰白色至淺棕色;幼枝被短柔毛,老時脫落。葉為一回或二回羽狀複葉(具羽片2-4對),長7-16厘米。花雜性,綠白色,近無梗,簇生,組成穗狀花序或頂生的圓錐花序;花序長5-12厘米,被短柔毛。莢果扁薄,斜橢圓形或斜長圓形;種子1-3顆,扁卵形或長圓形,褐棕色,光滑。花期6-7月,果期7-10月。 分布於中國河北山東河南山西陝西江蘇安徽。生長於海拔130-1300米的山坡陽處或路邊。 野皂莢是一種特用經濟樹種和荒山綠化的主要灌木樹種。野皂莢的種子是一種天然化工原料,用它可以生產羥乙基龍膠粉,是一種高科技、高附加值產品,廣泛應用於石油鑽探、紡織印染、醫藥、食品等行業,其副產品胡里豆粉是高蛋白飼料,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 [1]

目錄

野皂莢形態特徵

野皂莢是灌木或小喬木,高2-4米;枝灰白色至淺棕色;幼枝被短柔毛,老時脫落;刺不粗壯,長針形,長1.5-6.5厘米,有少數短小分枝。葉為一回或二回羽狀複葉(具羽片2-4對),長7-16厘米;

小葉5-12對,薄革質,斜卵形至長橢圓形,長6-24毫米,寬3-10毫米,植株上部的小葉遠比下部的為小,先端圓鈍,基部偏斜,闊楔形,邊全緣,上面無毛,下面被短柔毛;葉脈在兩面均不清晰;小葉柄短,長1毫米,被短柔毛。

花雜性,綠白色,近無梗,簇生,組成穗狀花序或頂生的圓錐花序;花序長5-12厘米,被短柔毛;苞片3,最下一片披針形,長1.5毫米,上面兩片卵形,長1毫米,被柔毛;雄花:直徑約5毫米;

花托長約1.5毫米;萼片3-4,披針形,長2.5-3毫米;花瓣3-4,卵狀長圓形,長約3毫米,與萼裂片外面均被短柔毛,裡面被長柔毛;雄蕊6-8;兩性花:直徑約4毫米;萼裂片4,三角狀披針形,長1.5-2毫米,兩面被短柔毛;

花瓣4,卵狀長圓形,長2毫米,外面被短柔毛,裡面被長柔毛;雄蕊4,與萼片對生;子房具長柄,無毛,有胚珠1-3。莢果扁薄,斜橢圓形或斜長圓形,長3-6厘米,寬1-2厘米,紅棕色至深褐色,無毛,先端有纖細的短喙,果頸長1-2厘米;種子1-3顆,扁卵形或長圓形,長7-10毫米,寬6-7毫米,褐棕色,光滑。花期6-7月,果期7-10月。

野皂莢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河北、山東、河南、山西、陝西、江蘇和安徽。生長於海拔130-1300米的山坡陽處或路邊。 與黃荊條、野酸棗、化香、黃櫨、黃連木、槲櫟等混生在一起,由於野皂莢根系發達,耐寒、耐旱、耐貧瘠,適應性強。

野皂莢主要價值

經濟:野皂莢是一種特用經濟樹種和荒山綠化的主要灌木樹種。野皂莢的種子是一種天然化工原料,用它可以生產羥乙基龍膠粉,是一種高科技、高附加值產品,廣泛應用於石油鑽探、紡織印染、醫藥、食品等行業,其副產品胡里豆粉是高蛋白飼料,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

生態:野皂莢為深根性樹種,具有強大的主、側根,主根可沿岩石縫隙深入地下5-6米的地方,水平根系分布也遠,露出地面的根系上又能生出新株,從而形成縱橫交錯的地下根系,能有效地固結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參考來源

  1. 野皂莢,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