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野古草

中文名稱:野古草

外文名稱:Arundinella anomala Steud

別稱:野枯草、硬骨草、馬牙草、紅眼巴

綱門:單子葉植物綱、被子植物門

亞綱:鴨跖草亞綱 Commelinidae

目科:禾本目、禾本科

野古草(學名:Arundinella anomala)是禾本科野古草屬的植物。分布在朝鮮、中南半島、日本、俄羅斯東部以及中國大陸的西藏,除新疆和青海外的全國各省區等地,生長於海拔80米至2,000米的地區,一般生長在山坡草叢中、林緣灌叢、山坡灌叢、路邊或山坡灌木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別名野枯草硬骨草馬牙草紅眼巴等。

目錄

簡介

野古草,別名:硬骨草,白牛公,烏骨草,拉丁文名:Arundinella anomala.禾本科、野古草屬多年生草本。根莖較粗壯,密生具多脈的鱗片,鬚根直徑約1毫米。稈直立,疏叢生,葉鞘無毛或被疣毛;葉舌短,上緣圓凸,具纖毛。第一小花雄性,約等長於等二穎,頂端鈍,花葯紫色,外稃上部略粗糙,3-5脈不明顯,無芒,柱頭紫紅色。花果期7-10月。多生於海拔1000m以下的山坡、路旁或灌叢中 喜陽,耐輕度遮陰。耐旱,耐瘠。園林中宜數株叢植或與其他觀賞草和花卉配置應用。根莖密集,可固堤,保持水土。

形狀

野古草之一

別名:野枯草、硬骨草、馬牙草、紅眼巴、烏骨草(廣東)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橫走,稍粗壯,密被成兩行覆瓦狀排列的鱗片。稈直立,單生,無毛或密生糙毛,或其節密生髯毛。葉鞘或僅邊緣具纖毛或全部密生髯毛;葉舌短,干膜質;葉片扁 平或邊緣稍內卷,無毛乃至兩面均密被疣毛,上面基部生糙毛。圓錐花序分枝直立或斜升,大都自基部開始着生小穗;穎卵狀披針形,具3-5明顯而稍隆起的脈紋,無毛,第一穎長為小穗的1/2-2/3,第二穎與小穗等長或稍短;第一外稃具3-5脈,基盤無毛,先端無芒,內稃較短,含3雄蕊;第二外稃具不明顯的5脈,無芒或主脈延伸成芒狀小突尖,基盤兩則及腹面的毛長約為稃體的1/3-1/2,內稃稍短。花果期6-9月。[1]

用途:本種為劣等飼用禾草,草質粗糙,適口性差,家畜只在飢餓時才採食。

野古草之二

別名:硬骨草,白牛公,烏骨草 (廣東)

多年生草本。根莖較粗壯,長可達10厘米,密生具多脈的鱗片,鬚根直徑約1毫米。稈直立,疏叢生,高60-110厘米,徑2-4毫米,有時近地面數節傾斜並有不定根,質硬,節黑褐色,具髯毛或無毛。葉鞘無毛或被疣毛;葉舌短,上緣圓凸,具纖毛;葉片長12-35厘米,寬5-15毫米,常無毛或僅背面邊緣疏生一列疣毛至全部被短疣毛。花序長10-40(-70)厘米,開展或略收縮,主軸與分枝具棱,棱上粗糙或具短硬毛;孿生小穗柄分別長約1.5毫米及3毫米,無毛;第一穎長3-3.5毫米,具3-5脈;第二穎長3-5毫米,具5脈;第一小花雄性,約等長於等二穎,外稃長3-4毫米,頂端鈍,具5脈,花葯紫色,長1.6毫米;第二 小花長2.8-3.5毫米,外稃上部略粗糙,3-5脈不明顯,無芒,有時具0.6-1毫米芒狀小尖頭;基盤毛長1-1.3毫米,約為稃體的1/2;柱頭紫紅色。花果期7-10月。採收和儲藏:10月可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2]

生長環境

多生於海拔1000m以下的山坡、路旁或灌叢中 喜陽,耐輕度遮陰。耐旱,耐瘠。

分布範圍

除新疆、西藏、青海未見本種外,全國各省區均有分布,蘇聯東部、朝鮮、日本及中南半島各地也有。模式標本采自日本。[3]

主要價值

幼嫩時牲畜喜食,稈葉亦可作造紙原料。[4]

園林用途:不同種源的植株葉色不同,黃綠色葉片秋季變為黃棕色,深綠色葉片秋季變為紫色。植株強勁有力,質感稍缸粗糙。園林中宜數株叢植或與其他觀賞草和花卉配置應用。

根莖密集,可固堤,保持水土。

園林應用參考種植密度:6~9株/m2。

參考資料

  1. 野古草,新浪網個人圖書館,野古草
  2. 野古草,新浪網個人圖書館,野古草
  3. 野古草,植物智 2019-12-19
  4. 野古草,植物智 2019-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