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宮(理洵)
作品欣賞
重陽宮
重陽宮在西安西南五十公里處,行政區劃上屬鄠邑區祖庵鎮管轄。到了鄠邑區,從鐘樓直向向西約十公里,就是祖庵鎮,重陽宮就在路邊,面南背北。它有山門,山門前橫一巨石,上書「天下祖庭」四字。這在建築風水上稱石當,因為山門正對的是一條路,直路空亡,須用石頭來遮擋一下。重陽宮是道教主要流派全真教的祖庭,最初曾用名「祖庵」,看得出,祖庵鎮的名字是與它相關的,淵源較深。
重陽宮我比較熟悉,當年在鎮上的中學上過幾年學,經常到裡邊玩。那個時候,電視上正播放《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是後來才播放的,小說的流播似乎和電視劇同步,整個社會還興起了一股習武的風潮。全真教創始人王重陽是天下武林第一高手,地位是通過華山論劍確立的,在讀者與觀眾的心目中,神通廣大。王重陽墓就在這裡,還有他閉關修煉的活死人墓也在這裡,因而這裡總是充滿了一種神秘的氣息。
那時候的重陽宮規模沒有現在這麼大,院牆之內,最北邊應該是碑林,現在是把王重陽墓以及馬丹陽所植銀杏樹都擴充了進來,還添建了一些建築。靈官殿和七真殿是清代建築,一直保留了下來,文革時期損毀的文物較多,重陽宮也是深受其害,好像有一個什麼殿就是在當時被拆掉了,王重陽墓也被挖開,毀掉,還有石棺、碑石等,被砸了一些。我們幾個同學最喜歡去的地方是宮內的碑林以及宮外的銀杏樹下。在碑林,那時碑石還沒有被玻璃保護起來,可以隨便敷上一張白紙,用鉛筆在上邊均勻地劃拉,於是就能「拓」下字帖來。有一方碑石正面是王重陽像,背面是全真七子像,一直想拓下來,可惜沒有那麼大的紙張,現在心裡還有一點遺憾。記得還有兩通趙孟頫書丹的碑石,幾通蒙文與漢文合璧的碑石,都讓人興奮不已。銀杏樹那時可以隨便攀爬上去,可以坐在樹杈上,一個人拿了相機在樹下拍照,那時的照片,我應該能翻出來。銀杏樹的東北方向還有一片竹林,竹林前後是亂墳崗,比較瘮人。麥子黃了,晚飯後同學們三五成群地在重陽宮周圍的小路上散步,麥子花的香氣真能讓人醉了。
活死人墓那時似乎很少聽說,但確實存在,不過應該不像金庸小說里寫得那麼壯闊與纏綿。這一帶出土過數量不少的石棺,可以證實活死人墓的存在,現在的重陽宮中就集中了一些用來參觀。活死人墓是王重陽的創舉,是他用來閉關修煉的,他後來走出了活死人墓,創立了全真教。全真教在輝煌的的時候,是比較厲害的,重陽宮的導遊資料上就說,屋宇五千餘間,道士萬人左右。元好問寫過一篇《清真觀記》,就說到這種情況,「黃冠之人,十分天下之二。聲焰隆盛,鼓動海岳」,規模很大,據說現在的樓觀台也是它的菜園子。不過元朝後來暗中支持喇嘛教,加上全真教派系分裂,於是就慢慢衰落下來了。全真教的許多弟子,後來都學祖師爺王重陽閉關修煉,據說有些人從活死人墓中走了出來,還有一些,不願意走出來,於是死掉了,活死人墓就真正地成了死人的墓穴了。
活死人墓遺址在重陽宮東北方向成道宮村西側,就是兩個小土包,有人豎了碑石在墓前,墓後是一座廟宇,有院落,住了人家。這一片區域已被磚牆圍了起來,荒草萋萋,看樣子是要被開發的。成道宮村原來應該叫南時村,因為王重陽在這裡閉關修煉,成道了,於是就改稱成道宮村了,在重陽宮的原有布局中,這裡應該有一個宮殿,叫成道宮。成道宮村附近還有一個村子稱北市村,其實應該稱北時村的,與南時村相對,民間叫轉音了,就一直保留了下來。
王重陽為何要葬在這裡?他是咸陽大魏村人,離這裡不遠,家道富裕,年輕時應武略,中甲科,考取金國功名,被授予甘河鎮酒監一職,時日一久,似乎厭倦了官場,整天以酒消愁,在四十七歲時煩了,藉口遇到了漢鍾離和呂洞賓兩位神仙,於是拋家棄子、辭官入道,在附近的南時村築活死人墓,閉關修煉,而後到山東、河南一帶收徒傳道,壯大全真教,全真七子就是在山東發展的。沒幾年,他五十八歲,死了,告訴弟子,抬他的棺木回老家,繩斷的地方就是葬埋之地,這地方就是重陽宮。金庸的小說演繹的成分較大,還塑造了林朝英、小龍女等人物形象,故事情節亦極盡想象、誇張之能事,和歷史是有出入的。
我好些年亦是沒有到重陽宮裡看一看了,今年春上因為友人的邀約,就重新回訪了一回,環境是十分熟悉的,雖有變化,仍倍感親切。還去看了從未看過的活死人墓,和友人坐在墓前的石凳上,高樹陰翳,好鳥淺鳴,抽一支煙,低語交談,抑或沉思半晌,都可以讓人想起年少時的舊事,心情是雜而亂的,竟不知今夕何夕了。 [1]
作者簡介
理洵,字安父,別署新雨堂,書評人,作家,陝西省作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