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悟的心,就是最好的修行
醒悟的心,就是最好的修行,修行即是傑出習慣的養成。所以,在咱們的日子中,在平時的行住坐臥中,都包含着修行。學佛即是要從咱們的一言一行做起,從日子的方方面面做起。只需咱們用醒悟的心日子,那即是最佳的修行
目錄
原文
人生可贵、佛法难闻!在咱们这个世界上,生而为人的非常多,有钱有势的也非常多,但能够接触到佛法的仅仅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听闻佛法后又懂得怎么修学的就更少,也即是说,信佛的人中真实学佛的并不多。
信佛和學佛,本來仍是有區別的。有許多人,信佛僅僅燒香拜佛,僅僅請求佛菩薩的保佑,這種崇奉非常外表、非常名利。真實的學佛修行,並不是故意地尋求啥。從廣義來講,修行即是一種日子,並且是一種非常平實的日子!咱們能夠把學佛說成是奧妙的作業,說學佛是為了成佛,聽來非常悠遠。但咱們要知道,學佛修行也能夠是非常往常的事。
往常到啥程度呢?正如古德們所說的那樣:飢來就餐困來眠。這通知咱們啥道理呢?學佛是往常道,像餓了就餐、困了睡覺相同天然。當咱們提到修行的時分,想到的通常僅僅禮佛、誦經、念佛等等。這些是不是修行?當然是修行。有些人誦經,每天誦一卷《金剛經》或《地藏經》、《無量壽經》;有些人念佛,每天都要念幾千、幾萬聲佛號;還有些人,每天花許多的時刻做遲早功課。這固然值得讚嘆,但咱們誦經的意圖是啥?念佛的意圖又是啥?是不是讀誦的經典或朗讀佛號像銀行存款相同越積越多,咱們的修行時間也就越來越深?不是這樣的!
誦經也罷,念佛也罷,首要是為了改進並淨化咱們的身、口、意三業。每個人都有許多煩惱和夢想,因此浮躁不安。這些煩惱從哪裡來?都是自個東想西想地想出來的!夢想少,煩惱就少;夢想多,煩惱就多。一切從貪、嗔、痴動身的行動,都會構成不善的業力。所以說,凡夫的起心動念都在造業。當咱們發生一念貪心時,心裡貪的力氣就增強了一分;當咱們發生一念嗔心時,心裡嗔恨的力氣又增強了一分;當咱們起一念我慢或妒忌心時,心裡我慢、妒忌的力氣也在隨之增強。
相同的道理,當咱們念佛時,所念的每一聲佛號,即是在咱們的生射中種下了善的種子;當咱們誦經時,即是在咱們的心裡中種下了佛法的種子。所以,咱們是想讓心裡結出慈善、才智的果實,仍是無明、煩惱的果實呢?要害在於平常是怎麼熏修咱們的心裡。假如咱們不斷地貪婪、嗔恨、妒忌,煩惱就會漸漸構成強壯的力氣,甚至完全擺布咱們的身心。假如咱們不斷地聽聞佛法,如理思想,慈善、才智的菩提種子總有一天會開花結果.學習佛法,不只是為了豐厚咱們的業餘日子。有些人每天都在忙着家庭瑣事、忙着作業經商,偶然才有那麼兩個鐘頭到寺院裡聽一點佛法,有沒有用呢?當然是有用的,但這種作用是微不足道的。由於咱們長時間處於貪、嗔、痴的狀況中,短短兩個小時所得到的淨化,遠遠不能抵消咱們長時間以來在社會上遭到的染污!而凡夫所具有的貪、嗔、痴,是來自無始以來的習氣,所謂根深蒂固。所以,咱們不能簡略地將學佛作為日子中的裝點,而是要將它落實到生命的實處!
學習佛法不只僅誦經、念佛,還要聞思修。有句話叫做「有信無智長愚痴」,也即是說,盲目而缺少才智的崇奉會使人偏執一端,越來越固執、越來越瘋狂。所以,崇奉需要才智來引導,只需這樣,才幹進步崇奉的層次,進步崇奉的水準。作為居士,選擇一份合理的作業也是修行的要害。所謂合理的工作,即是八正路中的正命,包含兩重規範。首先是不違反法令的規範,法令是以保護群眾的安全和利益為意圖,假如咱們連傑出的公民都做不到,離佛教徒的規範就差得更遠。由於佛教徒還須遵從更高的品德準則,即在家居士所應受持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喝酒。只需契合法令和戒律雙重規範的工作,才是如法的。
修行即是傑出習慣的養成。所以,在咱們的日子中,在平時的行住坐臥中,都包含着修行。學佛即是要從咱們的一言一行做起,從日子的方方面面做起。只需咱們用醒悟的心日子,那即是最佳的修行。[1]